APP下载

铜版画《哈尼少女》之创作心路

2021-04-23

艺术品鉴 2021年5期
关键词:哈尼族头饰哈尼

我有幸参加了国家艺术基金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版画创作培训班,来到云南曲靖这个人杰地灵、气候宜人的好地方学习。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艺术前辈们的悉心教导,学员间无私地传授技艺都让我受益匪浅。

我们采风的地点是闻名遐迩的西双版纳。那里的风土人情一直让我非常向往,这次终于可以一览她的芳姿。这里幢幢精巧别致的傣家竹楼和佛寺古塔掩映在绿树丛中,透着一种自然、纯朴、宁静的氛围。竹楼周围栽种着菠萝蜜、凤梨、鸡蛋果等热带水果,还有高大挺拔的椰子树、贝叶棕树和亭亭玉立的槟榔树,把傣家竹楼打扮得格外妖娆。在西双版纳还生活着傣族的“牛亲家”哈尼族人。居住在这里的哈尼族与当地的傣族人民之间,有一种由耕牛结成的亲戚关系,叫“牛亲家”。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哈尼族的长街宴、火把节,还有以“普洱茶”为代表的哈尼茶深深吸引了我们——从他们的笑脸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自信。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版画创作的生活性表现在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紧跟时代的发展变迁,不断更新创作理念与创作技能。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要求我们细心观察社会,切实地积极投身到社会大环境中,而不是关起门来做无边无际的空想臆断。从当代艺术的倾向来看,创造更加明丽轻快,表现当代语境下的题材是大势所趋。西双版纳之行让我看到了少数民族人民热爱生活、勤劳勇敢与乐观智慧的精神。尤其是哈尼妇女们的明媚的笑脸和热情好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热情劝酒时那响亮的、整齐划一的“水!水!水!”(当地劝酒语,意思是酒不过就是水的意思吧),那美妙的嗓音至今还回荡在我的耳边。这些激发了我创作的灵感,需要我对“她”进行加工、提炼并重新组合,进而创造出表现云南少数民族独有的民族艺术作品。为此我创作了《哈尼少女》。

为了让哈尼少女形象突出、具体化,我着重强调少数民族女性纷繁复杂的头饰,以此来表现新时代的少数民族的自信美。现代哈尼族人民一直生活在山间,相对比较封闭,虽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但却尤为完整地保存了风格独特的哈尼族头饰。大多数情况,头饰的通常意义不外乎升华实际意义上升到审美装饰及象征历史文化传承的意义。哈尼头饰,据性别、年龄、季节、用途和社会地位的不同,形成各种类型。比如弈车女子年龄的阶段不同区分婚嫁、生育与否和在家庭中的地位都有显著特征(婚前,将乌黑的秀发系成大辫子绕于头顶,红黑两色的头套镶嵌精美的饰品“纳沙贝银饰”和“纳沙贝塔达袖片”。婚后只垂辫子于背后,易于平时打理即表示相夫教子的意思,是对女性行为举止的约束力的映射。哈尼族的头饰品包括耳饰品和帽饰。未婚少女的黑色尖顶帽上垂下串串银币、银泡、料珠以及彩色羽毛、长臂猿臂毛的装饰品让我惊艳,为此就成了我的版画作品《哈尼少女》中人物头饰的原型。

如何更好突出哈尼少女个性化、美丽自信的形象特点,在画面构图上,我抛开了用大场景和人物全身像来塑造的方法,从最美的未婚妇女的头饰作为切入点,采取近镜头的表现方式。在人物的选择上,突出哈尼少女的淳朴柔美和明媚的笑脸。在原型头饰的基础上我进行了加工和取舍,根据画面的需要“无中生有”,创作过程中做到精挑细选、大胆创新,最终完成了画稿的制作。

只对人物头部的描绘很难表现现代哈尼少女的精神气质,容易做成老题材的翻版。创作方式我选择了铜版画技法的创作语言,首先采用了三氯化铁直接在版面上腐蚀的新技法;其次在肌理的处理上有复杂多变的亮点;最后套色上采用了一版多套法。制版技法我主要采用飞尘和线腐蚀法。飞尘法是18 世纪法国画家勒·帕伦斯发明的。特别是利用飞尘法能模仿复制当时流行的单色水彩画,因而被欧洲版画家广泛使用。在当代铜版画创作中飞尘腐蚀法仍然是最主要的腐蚀版技法。在我的画中采取这种技法,目的也是想要达到一种水彩效果。在腐蚀这个环节上,我一改之前把版泡进腐蚀溶液里,而是用笔刷蘸上腐蚀液涂抹在需要腐蚀的面积上,颜色浅的部分腐蚀够时间后用吸水纸擦净,涂上防腐剂,颜色深浅按照时间长短来制版,颜色越深的部分腐蚀液要刷得厚些。通过这种方法,就能得到非常细腻的深浅画面效果,也不用频繁地洗版、吹版。版画中肌理不单纯是一种绘画技巧,也是艺术家人格化的艺术语言。少女头饰材料多样,质感不同,所以我在肌理的处理上也有了新的思考,那就是重视画面的“肌理”在形态、色彩、面积等方面的合理运用,增加画面的层次和形式变化,摆脱思维惯性,突破固有的视觉经验,获得新的表达体验。所以我把当前学到的铜版画的一些新技法融入进去,如我做头饰上的毛发,既用了欧洲传统的蚀刻技法,也引入了中国画的毛笔线条,丰富了铜版画中用刀用笔相结合的艺术语言,让头饰充满青春气息和现代元素,让观者从视觉上感受到当代性。为了突出头饰绚烂的色彩,印刷时我采用一版多色法。黑色是哈尼族崇尚的颜色,在该民族的服饰当中,不管是男女老少,所着服装的颜色都是以黑色或藏青色为主要基调,画面少女头部和身体部分主要为黑色,头饰为彩色,黑色突出了少女多彩的头饰。擦版时,黑色部分凹陷处都先填满黑色油墨,多余的油墨擦净后再在局部和表面擦上彩色油墨,然后揩去多余的油墨,擦匀,放在铜版机上压印,纸受压,铜版凹陷内和表面的油墨粘于纸上而形成高低凸起的质感,线有粗细、深浅、疏密,黑白灰层次分明。由于油墨油性的特点,黑色油墨和彩色油墨在一张版上擦拭柔和,黑色厚重,彩色绚烂通透而不过分抢眼,颜色过渡自然,就形成一幅多层次的、调子变化复杂的画面。

图1 铜版《哈尼少女.一》50cm×40cm雷颖2017年

图2 铜版《哈尼少女.二》50cm×40cm雷颖2017年

在我的作品中,水彩的肌理效果表现出清新、透明、湿润、流畅、欢快的视觉语言,力图使画面获得一种灵动多变的肌理效果;为了表现少数民族的质朴、乐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我用了正面和侧面的哈尼妇女的微笑作为创作主题;在背景的处理上,我尽量留下空白,弱化空间感,强调视觉冲击力;在套色处理上,采取一版多套的方法,让色与色之间的糅合更加自然,使作品具有生动感和神秘感;在形式语言、精神意蕴诸方面更具少数民族特有风貌。这也是我一个多月对自然、纯朴、宁静、蒸蒸日上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的感受的表达,更是对云南独有的民俗风情以及民族团结的精神的赞美。

经历过这次创作过程,让我进一步对创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既要做到胸有成竹,又要尊重画面的呈现状态。无论如何,必须有根创作主题的红线贯穿始终,那就是最初的感受和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其次,在创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太多的不可预料性和偶然性,如刷在版上的三氯化铁厚薄,时间控制的长短,甚至创作环境、气候和工具材料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画面最终的效果。所以技法掌握的熟练度以及在制版过程中不断创新是铜版画创作非常关键的一环。哈尼少女最打动我的地方就是她们的乐观自信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些化作了涓涓细流融入了我的心灵,让我在愉悦和快乐的情绪中运用铜版技法完成了这两幅作品。

但我知道本次创作尚有很多不足。因我长期生活在四川,对云南哈尼族的生活习性不能从根本上去体会和理解,所以在人物神韵上没有很好的把握。另外在新技法的运用上还没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做版画要求严谨,从铜版的打磨到过稿到刻线、飞尘、腐蚀……每一个步骤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以后的创作和教学中,我希望在版画语言上更有所拓展,在技法上日臻纯熟。

猜你喜欢

哈尼族头饰哈尼
多族群杂居区节庆音乐文化的认同阶序——以元江哈尼族传统节庆“喍奢扎”音乐展演的当代转型为例
我眼中的哈尼十月年
首届哈尼梯田无人机摄影(像)大赛获奖作品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学校您好
两伊握手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头饰类恐龙
勤劳的哈尼族
“帽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