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群众素养普及书法艺术

2021-04-23

艺术品鉴 2021年5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普及书法

书法艺术陪伴了数代人的文学学习,并且提升了不同人群的艺术修养,使受众能够在品味书法的过程中凝神聚气,接受精神层面的洗礼。信息化技术、科技化手段的迅速更迭,人们休闲娱乐方式增加,群众对于艺术追求逐渐淡化,使得书法逐渐位于边缘地带,不仅难以占据主导地位,甚至面临被人遗忘的危机。故此,为了传承书法艺术,发挥书法艺术的陶冶作用,要将书法艺术逐渐融入群众文化当中,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进而丰富群众文化内容。

一、概述书法发展的基本历程

说起书法,自然要联想到文字的诞生与演变,这不仅标志着社会进入文明时期,并且表明人们已经开始追求精神文化更好的境界。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其主要在一些甲骨上刻画符号,传达思想,沟通交流,这便是书法艺术出现初期。商朝时期出现金文,主要是将文字刻画在青铜器上,略显质朴。随后,石鼓文诞生,这是我国最早刻在石头上的文字,由此衍生出风格迥异的多元文字形式,对于书法的研究更注重美观性与形象性。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小篆体文字,然后演变成隶书并推广使用。汉朝,社会发展海晏河清,经济繁荣兴旺,助推了书法艺术的普及,文字朝向更美观化、简单化趋势发展,书体流派呈现多元形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已经出现楷书、行书、草书三种书法“鼎力盛行”的局面。唐朝时期,科举考试将书法作为必考科目之一,同时唐朝书法艺术也是空前发展的阶段,出现如“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名家。宋朝时期,书法艺术始终处于低潮地位,经过各种战乱的冲击,复古潮流再次兴起,书法艺术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苏黄米蔡”四大名家成为宋朝书法艺术的代名词。明朝时期,书法艺术受到限制阻碍,无法激发书法活力。到清朝晚期,书法艺术又再次发展起来,并成为一种小众艺术文化,受到民间群众的广泛追捧。

二、分析书法艺术中蕴藏着的人文思想

(一)书法艺术具备敬畏自然的崇高思想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书法艺术受不同时代的哲人影响,融入了哲人思想,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崇高思想。这一思想的诞生不仅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并且对社会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书法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哲学思想的渗透,不仅使书法家兼顾“创新与个性”,同时注重文字线条的和谐性,对世间万物产生一种敬畏尊重之感,在书法练习写作过程中,可以采取“浓淡相宜”“参差错落”“轻重结合”等方式,保证书法艺术的和谐美与平衡美。

(二)书法艺术中蕴含克己复礼思想

克己复礼、修身养性思想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正如儒家将个人修养划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层次,修身养性是最基础的阶段,注重提升自身的素质。克己复礼、修身养性在书法艺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具体表现为:其一,注重克己。在书法艺术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应该秉承着坚持不懈的精神,持之以恒,不间断练习,排斥一切外界干扰因素,提升书法水平,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个体的自律能力,还能够提升个人的专注力;其二,注重修身。儒家文化中始终强调人品与书品之间存在着而不可分割的联系,良好的道德素质与精神素养有助于帮助书法家形成个体风格,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与观念。故此,在书法的长期研习中,有助于提升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因此在群众中大力推广书法艺术大有裨益。

三、推广普及书法艺术与提升群众素养之间存在的关系

(一)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培养群众审美观念

书法艺术作为一种系统性、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其与诗歌艺术、绘画艺术、文章写作等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在学习书法艺术的过程中,既可以感受到书法风格的独特魅力,同时可以对古典文化深化认知,并受到各种文化的熏染。群众文化作为大众娱乐形式,主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为主,如广场舞,将书法艺术融入群众文化中进行推广使用,能够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传承书法文化的行列中来,进而陶冶群众的情操,满足不同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书法艺术中包括端正大气的楷书、庄重正统的隶书、飘逸自由的草书等,群众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性格特征等合理选择最合适的书法艺术,并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不同书法展现出来的艺术美感,并提升自身的审美理念。除此之外,书法本身的内容还涉及诸多经典著作和人文故事,如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寒食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等等,这不仅是一幅幅精美的艺术作品,也是一篇篇冲击心灵的优秀文章。因此通过书法的学习能够拓展自身的学习范围,了解更多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增强群众的民族情感,激发群众的爱国精神

纵观华夏民族悠悠五千余载,汉字在这一发展历程中不仅承担着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并且是延续文明的主要载体,书法作为汉字传统的表达形式,其独特的风格使中华民族汉字能够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中,始终不倒。在群众中广泛普及书法艺术,要引导群众掌握书法艺术的起源、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书法艺术的代表著作等,从汉字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学习,如甲骨文-铭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在普及书法艺术的过程中,群众可以从不同阶段掌握汉字文化的多变风格与文化内涵,并提升群众的民族自豪感,使群众对书法艺术产生骄傲与敬畏之情,进而提升对中华文化的尊重之情,了解书法艺术发展中创造的辉煌成就,进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激发群众的爱国精神。

(三)提升群众道德品质,增强群众文化素养

书法艺术能够直接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发展轨迹,并再现不同朝代哲人的思想文化,是我国特有的艺术表现方式。纵观历史中的书法大家不难发现,每一种书法形式的书法家不仅书法技术水平精湛,同时书法家自身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艺术情操等都已经达到一定的境界。故此,在向群众普及书法艺术时,群众能够在学习书法中深受哲人思想与艺术大家思想的正向影响,提升个人文化素养。例如,唐代楷书大家柳公权所强调的“心正即笔正”思想,群众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个人道德素养,并提升了书法水平。

四、为提升群众素养普及书法的有效策略

(一)学校教育教学中要开展书法课程

书法艺术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学习工程,绝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学习者坚持不懈才能够起到练习效果。故此,在中小学阶段,学校应该高度重视书法艺术教学,并开展适当的书法艺术教育课程。从一个角度来说,学校开展书法课程能够引导中小学生从小养成练习书法的好习惯,学生在长期坚持中可以练习一笔好字。而家长也会深受校方影响,对书法提高重视程度,甚至与孩子一起参与书法艺术的学习。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书法艺术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从小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中小学生的文化自信。这些年,虽然一些专业学者已经倡导开展书法教育,但除了一些非重点学校会开展书法专业学习外,大多数学校并未起到较好效果。故此,政府教育部门应该积极宣传,并加大教育补贴,将书法教育放置到主要课程当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学习中。

(二)各级文化单位发挥作用,向群众普及书法艺术

群众文化大多数是群众自愿参与的,而书法艺术对群众的文化程度、意志力、时间精力等要求较高,因此向群众推广书法艺术难度较大。在群众中进行书法艺术的普及,不仅要让群众掌握书法技能,更重要的是使群众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故此,文化单位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在美术馆、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举办书法作品展览,邀请书法家现场书写,吸引群众参与,引导他们向传统艺术接近,提升他们的审美观和文化素养。群众需要文化,这在多次的送书画进社区的志愿服务中已经得到体现,他们会为了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而竞相争抢,这种行为也反映了他们对文化艺术的渴望。同时,文化单位可以和社区、企业、学校、行政事业单位形成互联,不定期举办一些书法培训课程,针对不同层次的群体如职工、中老年人、学生、家庭妇女等进行书法艺术的普及推广,使群众可以按照自身情况参与到书写当中,切实体味书法之美,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五、结束语

一个民族的繁衍生息,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一个国家地发展前行,离不开文化的呵护滋养。书法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不仅艺术欣赏价值较高,同时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向群众普及书法艺术能够进一步培养群众的审美能力、民族情怀,还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拓展人们的精神生活范围,进而提升群众的人文艺术境界。故此,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书法艺术活动,书法普及讲座等,为群众提供书法学习路径,促进群众的书法学习。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普及书法
书法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书法欣赏
书法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王必成红色书法艺术欣赏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书法欣赏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