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影响下的纹样艺术
——以唐代长沙窑外销瓷器为例
2021-04-23
根据《汉书·张骞传》记载:“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日: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可见在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前,贸易就已经存在了,贸易是物质文化交流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影响遍及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因而丝绸之路沿线的艺术均呈现出异域与多元的风格,使人耳目一新。丝绸之路贸易伴随着政权更迭和商品经济的几度沉沦,到了唐代安稳的政治环境、发达的商品经济、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多条便民利商的贸易政策,大大激发了丝路贸易的活跃性,丝路贸易盛极一时。通过丝绸之路产生的物质文化交流使得唐的文化艺术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伴随着这种物质文化的交流必然会产生新的审美内涵,审美内涵的发展变化势必会引起新的纹样艺术的产生和成长,贸易与纹样始终存在着难舍难分的关系。故本文经通过对唐代丝路贸易中的外销瓷器纹样的分析来着重讨论贸易对纹样艺术的影响,具体如下:
一、唐代外销瓷器的代表——长沙窑
陶瓷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大宗贸易品,其地位与价值和丝绸同等。公元9 世纪左右,阿拔斯统治阶层为了最大限度地囤积本国金、银等贵重金属,实行限制本国金、银生产和使用的政策,当地居民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和崇尚华贵亮丽的精神需要于是大量买进中国瓷器,这就大大促进了中国瓷器的外销。
面对这一商机中国人当机立断,从唐代开始,外销瓷器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就确定了迎合阿拉伯人的审美和文化习惯。最典型的产品当然是外销界的佼佼者——长沙窑。长沙窑开始于晚唐时期,远离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而且与此时已经极具知名度的越窑和刑窑相比,长沙窑毫无竞争力可言。如果要想获得销路就必须另辟蹊径,转而开辟海外市场。为抢占海外市场,长沙窑主动吸收借鉴外国文化艺术,在器型和纹样上进行了大量模仿海外瓷器、金银器和丝绸中艺术元素,吸收融合了中西亚的传统艺术成分和装饰元素,在当时创造了销售奇迹。长沙窑的外销区域非常广泛,其产品不仅迎合了西亚人的喜好,还大量出售到朝鲜、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同时长沙窑还注重地域文化以及贸易市场差异性,针对不同文化系统不同地区生产不同的产品,如销往东南亚的产品则更多的是吸收和融合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如摩羯鱼、莲花灯装饰、狮子等纹样。而销往阿拉伯地区的产品则多用于装饰元素,模仿中亚、西亚的金银器和陶器的器型和纹样装饰。由于阿拉伯的传统艺术是继承了古埃及、拜占庭特别是古波斯的艺术经验和审美体验而来的,故纹样艺术中必然包含着大量的波斯纹样。长沙窑把联珠纹组成的几何图形运用到卷云、山峦等图案中,还有鸟、对兽等纹样也被大量运用到了长沙窑的纹样装饰中,长沙窑中的人物纹为典型的波斯人形象。椰枣树是西亚的主要树种,也是西亚人民心中的圣树,因而在伊斯兰装饰图案中被大量运用,长沙窑也吸收了这一点,在所生产的瓷器中广泛使用椰枣树纹。在融合伊斯兰文化的过程中,长沙窑注意到阿拉伯地区禁止偶像崇拜,因此几何纹大量出现在伊斯兰的建筑、瓷器和纺织品中。所以在长沙窑中还有大量的条纹、草纹、连珠、圆点等几何纹样,常饰于碗的内部和壶、瓶等的外壁,线条粗犷有力,色彩明艳动人,有时线条会遍布全身,形成极具抽象感的视觉感官体验。长沙窑还观察到伊斯兰陶器在口沿处常饰竖条纹、短粗线文、弦弧纹等,此处细节也被大量运用到长沙窑的瓷器中。所以在很多伊斯兰建筑上都能看到阿拉伯书法装饰的纹样,很容易在文化上接受长沙窑的瓷器。
二、贸易与纹样之间的关系
(一)纹样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的贸易基础
纹样的发展是在经济繁荣的商业基础上进行的,在具有商品经济的社会里艺术无法与市场隔绝。纹样作为一种装饰品,最开始是附属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上,后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被纹样装饰的物品作为一种商品开始流通,纹样随着贸易的交流融合开始不断地演变发展,最后形成了五花八门的艺术形式。因此贸易就是纹样发展的原动力,是纹样艺术形式多样化的重要肥料。正如上文所说的正是在唐代丝绸之路贸易这么一个大背景下,瓷器的贸易才如此兴盛。而瓷器需要纹样作为装饰,纹样需要瓷器作为载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由于瓷器所具有的商业属性致使纹样也附带了商业属性,在这样的条件下,纹样的发展就必须依靠一个大的商业环境使其流通。纹样的生命力需要不断地流通、融合、吸收、发展和变化,如果纹样失去了贸易这么个大流通环境,它将失去发展的活力,要不就是一成不变,要么就是随着时光的逝去而淘汰。因此,贸易是纹样发展的基础,是纹样发展变化的原动力,为纹样艺术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生命力。
(二)纹样的文化类型、样式设计、发行地区都与贸易密切相关
长沙窑正是定位了海外市场的营销策略,故使其纹样艺术模仿海外风格,从而大获成功,热销不断,由此可见纹样的种类、设计、发行都与贸易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由此可见,由于要追求贸易所带来的经济效应会影响人们对所贸易产品纹样的文化类型、图案设计、产品销售的选择。商人们会根据贸易地区的文化类型以及需求差异来设计相应的纹样样式并进行发行。贸易会决定新纹样的产生和发展,使纹样艺术变得更加丰富,同时也会淘汰不适合市场消费的纹样,正如在阿拉伯市场占有优势地位的西亚纹样就会大量被生产出来。换句话说就是贸易引领着纹样的时尚潮流。
(三)在产品贸易中纹样的商业属性大于纹样的艺术属性
在长沙窑外销瓷器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长沙窑生产瓷器的纹样模仿阿拉伯地区的瓷器、金银器、织锦的纹样,完全没有这个器型该适合哪个纹样的考虑,纹样该如何色彩搭配等,他们只是选择了阿拉伯地区喜欢的蓝、绿、白进行了装饰。说明纹样的商业属性是大于它的艺术属性的,因为不同地区的人们所生活的环境、吸收的知识、经历的体验是不同的,如果按照长沙窑窑工的个人的审美去创造的话很有可能成为滞销产品,让阿拉伯地区的居民无法在文化上认同长沙窑的瓷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长沙窑选择了仿制,这就大大降低了因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远距离贸易最重要的是让贸易区的居民能在文化上接受这个产品,如果文化差异太大,必然不会销售出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纹样必须首选的是本地的文化艺术样式,而不能做大的改动。故纹样只要附属在商品上一定是商业价值大于艺术价值,即首先要考虑的是商品纹样的商业价值。
(四)纹样会体现所贸易时代的商业模式、贸易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风格
正如长沙窑瓷器上的纹样传达给人们的信息就是长沙窑是外销的瓷器,以阿拉伯地区和东亚、东南亚区为主,在阿拉伯地区的装饰文化是伊斯兰系统的,属于抽象、几何风格。而在东亚、东南亚的装饰文化是属于祥兽瑞花风格的。纹样会把在贸易过程中的销售方式、贸易区的历史文化和由这种文化所衍生的艺术风格详细地记录下来。纹样也是“图像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总结
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物质文化交流的方式渠道之一,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贸易促进了远距离、处于不同板块之间的人们跨越间隔、跨越种族、跨越语言等重重障碍获得在物质、精神、文化、艺术、政治等方面的交流。贸易对社会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所不有,贸易对纹样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长沙窑的案例,使我们初步了解了贸易与纹样之间的密切关系,纹样和贸易之间可能还有更多的联系等待我们去探索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