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1-04-23王斌孙欣
王斌 孙欣
1 林芝市米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西藏林芝 860500 2 山东大学护理学院 山东济南 250021
机械通气是ICU 抢救重症患者的高级生命支持技术之一[1],能辅助通气换气,快速改善患者缺氧状态,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前期研究表明[2],长期制动不仅会引起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困扰,还会改变患者的医疗结局。早期活动作为机械通气患者的康复治疗措施,能降低长期制动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改善其躯体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现有循证医学依据指出[3],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安全可行。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文献检索时间截止到2020 年5 月。旨在为今后我国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信息和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资料来源;检索时间: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 年5 月1 日;检索方式:采用关键词和/或主题词检索;检索词:早期活动、早期运动、功能锻炼、早期康复、运动训练、主动干预、机械通气、肺通气、通气机。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各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 年5 月1日在线出版的中文期刊和学位论文;研究对象为机械通气患者;研究内容与早期活动有关。②排除标准:会议、报告、专利、报纸、重复文献、不能获取全文的文献。
1.3 统计分析方法
使用NoteExpress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管理,利用EXCEL 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文献信息,最终对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与年度变化 见图1
图1 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相关论文发表的直接分布情况
2.2 文献地区分布情况 见图2
图2 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用相关论文地区分布情况
2.3 文献期刊分布情况 见表1
表1 国内刊载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相关文献的期刊(排名前10 位)
2.4 文献作者单位情况
以第一作者所属机构为准进行文献统计结果显示,医院201 篇,各级院校17 篇,发文最多的单位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及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其次安徽省立医院。
2.5 文献合作撰文情况
247 篇文献共有作者763 人,平均作者数3.0 人/篇,由2 人及以上作者完成的论文165 篇,第一作者合著率为66.8%。以第一作者发文3 篇及以上者5 人,最多者为3 篇。
2.6 基金资助状况
247 篇文献中有资金资助为62 篇,占总篇数的25.1% ;其中,国家级基金8 篇(3.2%),省级基金18 篇(7.3%),市级基金31 篇(12.6%),校级或院级基金5 篇(2.0%)。发表年份及发文量分布为2012年1 项,2015 年4 项,2016 年3 项,2017 年12 项,2018 年13 项,2019 年25 项,截至2020 年5 月份4 项,总体呈上升趋势。
2.7 文献类型构成情况 见表2
表2 我国机械通气患者早起活动相关文献类型构成情况(n=247)
2.8 文献引用情况
113 篇文献被引用过,占总数的45.7%。总引用次数为1091 次,25 篇(10.1%)文献被引用1 次,26篇(10.5%)被引用2~3 次,62 篇(25.1%)文献被引用≥4 次,其中有5 篇文献被引用均超过50 次,单篇最高引用次数为71 次。按照文献的年份进行统计,被引次数前5 的年份为:2016 年(71 次)、2012 年(68次)、2016 年(63 次)、2016 年(53 次)、2014 年(50次)。
3 讨论
3.1 研究力度不断加大,但地区分布不均衡
科研论文的产出量和基金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及社会对其关注程度[4]。我国关于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相关文献的发表开始于2011年,虽起步较晚,但自2016 年起研究数量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基金论文占总篇数的25.1%,其中国家级基金占总篇数的3.2%。近5 年发文量占总篇数的90.3%,从文献数量和基金支持情况的变化中足以看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问题引起了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方面的研究正在不断地深入发展,为解决相关问题奠定了基础。以第一作者单位所在地为准对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相关文献发表的地区分布不平衡,其中以江苏、广东、山东、浙江、北京、安徽和河南发表的相关文献居多(均≥10 篇),共计153 篇,占总数的61.9%。而黑龙江、江西、内蒙古、宁夏等地文献数量较少(均≤2 篇),缺少海南、山西、台湾、西藏地区发表的文献。究其原因,文献发表数量的多少可能与经济水平和医疗条件有关,提示今后各地区之间需加强交流合作,共建研究平台,缩小各地区研究水平和临床实践的差距,并积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使研究结论更真实、可靠,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循证证据。
3.2 研究群体初显雏形,但优势研究力量尚未形成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247 篇文献发表在115 种中文期刊上。其中,《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饮食保健》和《护理实践与研究》 5 种期刊收录较多,共收录文献33 篇,占文献总量的13.4% 。可将其看作该研究领域的期刊群雏形。文献作者共来自215个单位,以临床医院为主,分布极为分散。总发文数量最多者为3 篇,以第一作者发文3 篇者共有5 人,就发文作者而言,以各单位研究团队自成小分队为主,与其他团队合作频次不高,规模较小,尚未完全形成高产作者。总的来说在今后的研究中,各研究单位需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形成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的主要研究团队和优势的高产作者,引领我国该领域研究的发展,使其向规范化及科学化的方向迈进。
3.3 研究方法亟需加强规范,研究质量有待提高
本研究对203 篇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方案干预性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后发现,从总体上看,论文质量并不高,文章类型以类试验研究为主,其次为随机对照试验,247 篇文献中,满足干预、设立对照、随机分组的仅有84 篇(34%),但纳入样本量较小,影响其结论的可信度。极少有研究注意盲法的实施,易产生测量偏倚。此外,大多数文献没有阐述实验基线的控制方法,研究对象之间基线资料的平衡至关重要,保证基线资料的可比性是实验结果具备可靠性的关键[5],今后研究应规范研究设计,提高研究质量。并且不同医院开展早期活动的内容存在较大差异,患者的疾病状况各不相同,导致不同研究中关于早期活动的干预措施缺乏循证依据,很难将研究结果加以推广,这可能与我国循证护理起步相对较晚有关。
3.4 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细化和深化
文献分析结果表明,共有24 篇文献从早期活动的相关影响因素出发,得出结论为[6]①机械通气患者病情危重,留置多种管道和身体约束等安全问题限制了早期活动的开展。②对机械通气患者开展早期活动需要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更需要设备资源的支持,资源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早期活动的开展。③患者及家属的现有观念的阻碍作用,认为患者病情危重需卧床静养,因而不能很好地配合医务工作者进行早期活动。从现有医疗资源及现状来看,这些影响因素大都是较难改变甚至无法改变的,因此有必要从其他角度寻找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的相关因素,这也为今后指导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提供参考依据。目前国内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实施早期活动的效果评价方面,虽然已知早期活动干预具有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相关功能指标的作用,但尚未得出最佳的早期活动方案,对于实施联合干预措施是否具有更好的效果仍需进一步探究。贺晓元等[7]指出,指导ICU 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三级早期活动能减少患者谵妄的发生,缩短患者ICU停留时间,加快疾病的康复。黄海燕等[8]研究表明,对机械通气患者24h 内实施四级康复训练疗法,可提高患者肌力和自理能力,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及预后。因此医务人员应加强多学科合作,在保证其安全性与可行性的前提下,制定出一套高效统一的早期康复训练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不同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以满足患者需要,促进患者康复。与量性研究相比,质性研究在某种情境下获取人们的心理、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资料更具优势[9]。虽有研究涉及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但数量极少,可能与机械通气患者病情危重,大多处于昏迷状态或镇静状态,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有关。未来可以此为借鉴,积极开拓思路,不局限于现有的研究设计,重点关注那些昏迷但意识清晰、无法表达的机械通气患者,可通过量表测量来探究早期活动对其心理方面的影响[10]。并且目前尚无关于患者出院后情况的研究,缺乏早期活动对患者康复长期效果的评价,建议在今后研究中增加对长期结局的观察,以了解早期活动的长期影响效果[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