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筋膜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2021-04-23扎西措姆边巴罗布郝栋黄希拉贵解东风
扎西措姆 边巴罗布 郝栋 黄希 拉贵 解东风
1 林芝市人民医院康复中医科 西藏林芝 860000 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 广东广州 510630
颈椎病是以颈椎间盘本身逐渐退行性病变为主的疾患,长期伏案作业、高枕等各种因素作用使原发性退变为基础的颈椎产生一系列继发性改变,包括颈椎间盘膨出、突出,椎间不稳,骨赘形成,韧带增厚,这些继发性病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血管、脊髓、神经后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见有肩颈痛、上肢无力、手指麻木、放射痛、头痛、眩晕,耳鸣等[1]。在康复医疗领域,近几年,推拿作为治疗颈椎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意大利筋膜手法就是其中之一。意大利筋膜手法是一种治疗筋膜的流派,起源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针对肌筋膜问题引发的疼痛进行触诊检查和手法治疗,近几年在国内兴起。
由于西藏地处高寒,长期居住缺氧、寒冷环境,加之长期低头劳作,导致高原地区颈椎病的发生率高于平原地区[2]。为了进一步有效减轻颈椎病对高原人群身心健康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意大利筋膜手法治疗高原地区颈椎病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搜集我院康复中医科2019 年7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61 例颈椎病住院患者,将选取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0)。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中关于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及分型[3]:颈型颈椎病2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7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21 例,混合型颈椎病13 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7 例,女性患者23 例,年龄68~25 岁,平均年龄(43.97±10.28),病程最长2 年,最短1 天,病程≤30 天共23 例(76.7%)。观察组男13 例,女18 例,年龄66~20 岁,平均年龄(44.06±12.15),病程最长2 年,最短3 天,病程≤30 天共25 例(80.6%)。
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显示,两组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入选标准:①均符合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 版中关于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及分型[4];②影像学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体征一致;③患者及家属愿意参与整个疗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颈部肿瘤、急性损伤;②除颈椎外(肩周炎、网球肘、胸廓出口综合征等)疾患;③颈椎外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④合并严重内科疾病、骨质疏松;⑤听不懂汉语,无法理解NDI 量表内容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推拿、中频脉冲电刺激、蜡疗等常规康复治疗。具体方法为:予颈部主穴位针灸、电针,根据颈椎病分型配相应穴位,20min,1 次/天;推拿颈肩部主要肌群,15min,1 次/天;颈部中频脉冲电刺激,30min,1 次/天;蜡疗,20min,1 次/天。上述治疗6 天/周,共治疗14 天。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意大利筋膜手法。
依据颈椎病不同分型选择不同筋膜链上的筋膜点进行筋膜松解手法治疗,具体方法[5]为: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示指关节弯曲,示指指间关节面选择轻、中力度沿横、纵或斜向压揉筋膜点,直至患者自述压揉疼痛较前疼痛减轻一半;若揉压三次,30s/次,筋膜疼痛点未见明显改善,则选取该筋膜链上的其余痛点。治疗颈椎病的主要筋膜点为:RE-CL、AN-CL、RE-SC、LA-CL、ME-CL、ER-CP3、ERCL、IR-CL,肩背部疼痛者配合:RE-TH、LA-TH、LA-SC、ME-CL、ME-HU、ER-TH、ER-SC,眩晕、头疼、偏头痛者配合:RE-CP3、LA-CP2、LA-CL、ME-CP3、ER-CP1、ER-CP2、IR-CP1,耳鸣者配合:IR-CP2、IR-CP3、IR-CL,上肢疼痛、手指麻木者配合:RE-SC、LA-HU、ME-CU、ER-CU。上述治疗6 天/周,共治疗14 天。
1.3 疗效评定
1.3.1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根据疼痛程度的不同分为0~10 级,分值代表相应的级别。由于缺乏正规VAS卡尺,选取10cm 细线,最左端0cm 表示0 级痛既无痛,最右端表示10 级痛即剧烈、难受,让患者根据自己疼痛情况在细线上做记号,分数越高,表示受试研究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
1.3.2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
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即NDI[5],其评定内容分别为:疼痛的强度、头痛、集中注意力、睡眠个人护理、提起重物、阅读、工作、驾驶和娱乐等共10 个项目,每项分值0~5 分,由本次研究对象自己根据实际病情填写,分数越高表示功能障碍程度越重,按照(颈椎功能受损指数(%)=(每个项目得分的总和/受试对象完成的项目数×5)×100%)公式计算受试对象颈椎功能受损的程度,结果判断:0~20%,表示轻度功能障碍;20%~40%,表示中度功能障碍;40%~60%,表示重度功能障碍;60%~80%,表示极重度功能障碍;80%~100%,表示完全功能障碍或受试对象有夸大症状可能,应该详细检查。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7.0 版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由于VAS 评分和NDI 评分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配对秩和检验和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分别比较组内、组间疗效差异。检验水准a=0.05,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NDI(%)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NDI 评分比较(n,%)
3 讨论
颈椎病是一种最常见和多发的临床症候群,其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但也有研究资料显示青少年颈椎病发病率增长现状[6]。导致颈椎病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清楚,普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力学的研究认为[7]颈椎病与颈椎生物力学失衡有关,正常颈椎稳定主要靠两大部分即内源性稳定和外源性稳定维持,内源性稳定即静力平衡系统主要是由骨性结构、韧带等构成,动力平衡系统(外源性稳定)则是肌肉、筋膜组成,这两种系统中任何一种遭受破坏都会影响另一个系统的正常稳定,从而引起正常颈椎力学失去稳定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现代医学对肌筋膜链的研究认为,筋膜是一种结缔组织,广泛存在于人体,不同层次包裹着人体肌肉骨骼系统,具有抗压力和张拉性等特点,参与机体动静态平衡系统[8]。肌筋膜理论将人体的运动功能和力线传导方向不同分为前、后、侧等筋膜链,其中颈椎稳定性密切有关的则是后表链和体侧链[9]。有学者认为[10],颈椎相关肌筋膜链的功能与症状、体征的消失呈正相关。在高原地区,气候恶劣,昼夜温差大,颈肩背部易受风寒湿邪引起肌肉张力增高[1],加上长期低头劳作,这种超高负荷下使颈椎后表链、体侧链的张力和收缩力之间失调造成颈椎外源性稳定既动力平衡系统破坏,进而打破静力性稳定系统,最终发生颈椎病。因此,相关文献认为[10],在发生颈椎病早期,通过手法治疗恢复肌筋膜链的功能,主动或被动的调整生物力学平衡状态,可以延缓或逆转颈椎病的发生与进展。
此次研究中,笔者运用意大利筋膜手法结合常规治疗,松解粘连的软组织,促进局部炎性水肿的吸收,减轻疼痛,重塑颈部生物力学,改善颈椎功能。采用疼痛VAS、NDI 量表来评估对比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有明显治疗效果(P<0.001)。说明两种方案均能改善患者颈椎病及相关临床症状,原因可能是两组治疗都具备力学、热学,物理学等治疗方法以及治疗部位的重叠有关。且观察组治疗14 天后VAS、NDI 量表评分优于对照(P<0.001)。分析其原因,本次研究采用意大利筋膜手法治疗颈椎病时主要刺激颈部筋膜链上的后表链的竖脊肌、枕下肌群和体侧链头夹肌、胸锁乳突肌,松解肌肉钙化僵硬部分,提高肌筋膜功能,恢复肌筋膜链维持肌肉骨骼系统稳定、张力及姿势的代偿。并对相应并发症状的功能链上选取激痛点,局部热能促进血液循环,使筋膜基质既筋膜细胞能够重新分配,改善肌肉骨骼的营养,提高疼痛阈值,从而减轻疼痛,修复损伤,达到治疗目的。
颈椎病治疗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传统中医治疗针灸,推拿,理疗,藏区民族医药白脉软膏涂擦,现代康复等。最新研究证明,将传统康复与民族医药、现代康复有机结合进行早期干预,不但可以缓解颈椎病症状,而且能够防止其恶化方向发展[11]。意大利筋膜手法是近年来兴起的治疗颈椎病的一种新型康复手段,作者认为其安全有效,患者满意度较高。若将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相结合,不仅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有助于基层医院社区及边远山区康复事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中国特色康复治疗体系的形成,值得进一步推广。此次试验过程中,受试者无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不足之处在于缺少长期疗效追踪和随访,笔者将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