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语文课怎么上

2021-04-23

中外文摘 2021年7期
关键词:科迪伏尔泰课本

“语文不是教书而是教人”,已成为很多老师的共识。

之前我应邀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育学院做了半年访问学者。为了认识美国中学语文课堂的真实面貌,我与佛大附中三位美国老师珍、科迪和凯特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

美国老师没有办公室,研讨会是在科迪老师的教室开的。吸引我目光的是教室中央的小桌,上面满是书,一共10 种,熟悉的如胡赛尼的《灿烂千阳》、戈尔丁的《蝇王》、苏萨克的《偷书贼》等,不熟悉的有戴维斯《梅尔的战争》、麦考密克的《永不坠落》等,原来这10 本书是最近科迪上“战争文学”这个主题课时指定学生读的。看我对这些书这么感兴趣,科迪很开心,走到靠墙的柜子前拉开柜门,里面全是书!这都是为学生准备的。都是学生在语文课上要读的书。

“那么课本呢?”我问。“这就是课本啊!”他笑嘻嘻地回答。这就是他们的课本。我深受震撼!我问美国老师:“是不是美国老师都不用课本,而是自选作品当作教材?”三位老师认真地商量了一会儿,告诉我:“也并非都如此。很多中学和老师还是用课本的,但也有不少学校和老师更愿意自己选作品来教,带学生读书,因为他们认为读小说对师生更具有挑战性,可以更好地培养阅读能力、分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美国语文课堂十分重视甚至偏爱现代作品的阅读,因为这些作品与学生生活更接近,更容易引发他们的思想共鸣,达到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美国中学把一个学年分为四个“学季”,每个学季大约9周时间,他们一般一个学季至少要读一本书。珍本学年就带学生先后读了《铜日》《杀死一只知更鸟》《崩溃》《局外人》,以及自选阅读的一本小说。

我有不少疑问,比如,用多长时间读一本书?学生能读完吗?如果不喜欢或者没有读完怎么办?科迪老师说:“学生的阅读不一样。有的学生一晚上就能读一本,有的永远都读不完,我折中一下,一般3~4 周读一本。我选这些书首先是因为我们喜欢,也与流行文化的取向有联系,我还让学生选他们自己喜欢的书。一般没有多少学生完不成,就是完不成,至少他们也已经知道书中基本的意思。如果有人不喜欢又找不到自己喜欢读的,我就告诉他们:学会读书也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成长就要学会接触一些不太感兴趣的东西。”

美国中学的小说阅读很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他们特别喜欢讨论。我曾听科迪老师上过一节课,那节课上,科迪老师事先选择了5 位总统参选人,要求学生阅读5 位参选人的海报,选出自己阅读的小说中的人物,推断他可能会给哪位候选人投票,并把理由写在便利贴上,粘贴在对应的海报上。学生们很兴奋,纷纷写下自己阅读的小说人物所投的票,他们认真听,认真申辩,认真反驳,好像真是在投票一样,没有人觉得这只是一次虚拟的语文活动。

这节课展示了美国老师的教育方式:

“他们在河中漂流了十余里,两岸忽而野花遍地,忽而荒瘠不毛,忽而平坦开朗,忽而危崖高耸。河道越来越阔,终于流入一个险峻可怖、岩石参天的环洞底下。两人大着胆子,让小艇往洞中驶去……过了一昼夜,他们重见天日……最后,两人看到一片平原,极目无际,四周都是崇山峻岭,高不可攀。”

对比一下《桃花源记》的开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不少地方宛然对译。

伏尔泰和陶渊明的理想世界,共同点是清静无为,生活富足,人人平等。陶渊明生于战乱之世,本着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希望一个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之地,对于政治,只提了一句“秋熟靡王税”。伏尔泰则把炮火对准宗教专制和思想禁锢。书中老实人问黄金国的告老大臣:“怎么,你们没有修士专管传教、争辩、统治、弄权窃柄、把意见不同的人活活烧死吗?”大臣非常诧异:“那我们不是发疯了吗?”

就像欧文在故事中添加了怕老婆等一系列幽默的细节一样,伏尔泰对于黄金国,也有奇妙的想象,颇足解颐。比如他写平原上驾车的是高大的红绵羊,胜过最好的骏马。绿草红羊,想想这画面该有多美!他写黄金国酒店的一餐,上桌的美食先是四盘汤,每盘汤里两只鹦鹉。白煮神鹰,那神鹰一只便足足两百磅。然后是三百只蜂雀,外加六百只小雀,更奇的是,还有“两只香美异常的烤猴子”!

猜你喜欢

科迪伏尔泰课本
孔子思想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以伏尔泰为例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幸运笔
说话不要兜圈子
自然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