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追忆我的母亲》的碑文
2021-04-22潘在清
潘在清
我为了怀念母亲和让子孙后代对他们的先祖有所了解,我在母亲的墓碑上刻了如下碑文:
追忆我的母亲
母亲于公元1914年7月
16日生,2014年1月2日
去世,享年百岁。
母亲,一生辛苦,尽为他人:
经营娘家,孝敬父母;
勤劳节俭,辛苦持家;
拒绝“过继”,守寡育儿;
关爱他人,尽心尽力;
支持革命,正气廉洁。
我的朋友看了《追忆我的母亲》的碑文后,认为过于抽象,建议我解读,使其内涵具体一点。我接受这个建议。下面我就《追忆我的母亲》的碑文做些解读。
经营娘家。我父亲去马来西亚,在家只有我和母亲。而我母亲的娘家的人虽然有好几个,但是,有的去马来西亚,有的去大陆,有的参加革命,长时在家的只有一个体弱多病的外婆。这样,我母亲就决定带我到外婆家住,经营娘家,照顾外婆。到外婆家后,积极耕田种地,管种椰子树。在我母亲的经营下,外婆家虽然不富裕,但也不比邻居差。土改时还评为中农。
孝敬父母。外婆后来病重,卧床三年,生活不能自理,全靠我母亲照顾。送走外婆,又接着照顾外公。外婆死后,外公就从马来西亚回来。母亲本想给外公娶个外婆,但是,媒人来看后,说外公的身体不行。不久就发现,外公的确有病。他的大便呈黑色,肚子痛。痛得厉害时,还叫我站在他的背上踩。按照,我现在的看法,外公可能是患了胃癌。不到两年也走了。外公外婆的葬事办完后,舅父回来娶了个二舅母,母亲就交班,带我回自己家了。
勤劳节俭,辛苦持家。我家本来有几口人,但是由于家穷,谁都感到这个家难当,就分开过了。我家,在我出生后,共有四人。除了我和母亲之外,还有一个经常跑娘家和姑妈家的祖母和我的父亲。父亲,在母亲怀孕我才有七个月的时候,就去马来西亚,在渔船上打工,一直到死,未经回来过。父亲一生给我寄来的钱,总共才有300元港币。是母亲一人把我养大的。
我家是贫农,耕地和椰子树都少。耕地人均不到一亩,结果的椰子树只有11株。
母亲非常勤劳。母亲为了解决耕地少和椰树少的问题,积极开荒和种椰子树。家里只有母亲一个劳动力,经常早出工晚收工。天不亮就起来做饭、喂猪,吃了早饭,就带上午饭下地劳动,一直干到太阳快要落山才回来。晚上还要搞椰子绳。椰子绳搞好后,要挑到30里外的文教镇去卖。
母亲为了把我养大,她非常节俭。每次挑椰子绳去卖,都舍不得买个糖果给自己吃。有一次,母亲卖椰绳子后,买了一个粑和一个糖膏(卽园园的羌糖)。粑给了祖母,糖膏给我,她自己却没有。她看着我们吃。我看着她,并思考怎么办时,她开口了:“给母咬一口。”我赶快把糖膏拿给母亲,她咬了一小口。她高兴,我也高兴。
拒绝‘过继,守寡育儿。我村那里紧邻,有三家都没有男孩。有一家的老太太,卽潘先圣的妻子,要我‘过继,被母亲拒绝。母亲说:“我只有一个孩子,过继给你,我就没有孩子了,不行。建议你领养一个孩子。”她也照办了。1952父亲在马来西亚病逝后,有人建议母亲改嫁,可是,她担心改嫁后我受气,因此,她宁愿受苦受穷也不改嫁。坚持守寡育儿。
关爱他人,尽心尽力。母亲最关心的首先是我和我的子女。我小的时候,母亲特别关心我的安全,不让我一个人下海抓鱼,不让我爬树,不许我同别人打架。我工作后,管家、做家务、接送小孩上学的工作,都由母亲承担,尽心尽力去做,让我们安心工作。母亲,不仅关爱她的子孙,也关心他人。我和妻子的工资不高,生活不富裕,但是,对生活困难的人,她还尽其所能给予资助。比如,要我“过继”那个老太太,看我母亲守寡育儿,生活困难,就把一小坵椰子园送给我们。后来,那个老太太的子孙多了,生活困难,我母亲就把那坵椰子園送回给她。又如,村里有一个女人,生了三个男孩,都不孝,自己要单独生活,经济困难,母亲就把在海边坡的7株椰子树给她摘,说 死后才归还。
支持革命。母亲支持革命,主要表现有二。一是,保护革命同志的安全。我的大表哥潘先英,是共产党的东郊乡乡长。由于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势力还比较大,白天还不能出来活动,也不能睡在家里,怎么办?母亲就在附近的林里挖地洞,让他睡在地洞里。如果白天整天都在地洞里,晒不到太阳,不利于健康。于是,叫我和二表哥潘先雄去叫他出来晒太阳,给他放哨,保证他的安全。二是,在物质上,尽其所能给予支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外公从印尼带回来的仅有的两匹黑布,全部给乡里的革命同志做衣服。
正气廉洁。正气,在母亲身上主要表现为敢于与坏风邪气、违法乱纪的现象作斗争。比如,在土改中,土改工作队,把外婆家划为地主,其理由是顾长工。那么谁是长工呢?长工卽我母亲,外婆的二女儿。我母亲听了很生气,但是,还能克制,态度平和地问土改队的同志:“同志,请问,子女是否应该赡养父母?赡养父母的子女是父母的长工吗?你们是父母的长工吗?你们不是吧?如果赡养父母的你们不是父母的长工,那么,我为什么就是父母的长工呢?你们不觉得荒唐?总之,你们把我作为母亲的长工,并以此作为根据,把我母亲家的成分划为地主是绝对错误的,必须纠正!”在我母亲的抗争之下,土改队终于承认和改正错误,把我外婆家的成分纠正为中农。廉洁,在我母亲看来,廉洁卽不贪不占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母亲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也是这样教育我的。我小的时候,有一天,在鸡窝里看到一个鸡蛋,就拣来给母亲。母亲看一看说,我们家现在没有鸡下蛋,请放回去。母亲的廉洁主要表现在对待娘家的财产上。母亲不懂得继承法,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母亲看来,出嫁了的女儿不应该要娘家的东西。因此,外祖母要送一坵田园给母亲作嫁装,却被母亲拒绝了。后来,母亲替舅父管理的椰子树,所得的收入,一分不留,全给舅父。
母亲的一生辛苦尽为他人的精神,值得我和子孙铭记,并以其为榜样,好好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