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中人际关系的引导作用探究
2021-04-22李艳艳
李艳艳
摘要: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从心理学概念上分为亲情关系,友谊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同事关系等几种具体表现为相互吸引与互相排斥的心理情感关系。心理学上划分心理健康标准主要有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自主控制情绪状态、对于处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有积极面对等心理状态,称之为心理健康。主要研究初中生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探讨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提出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提供个人心理咨询服务等建议,帮助中学生有效解决现阶段的人际交往问题以及改善心理健康。
关键词: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 中学生
人际交往是人立足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在社会生活以及日常生活中都避免不了与他人的交流和联系,人际关系又是一个影响心理健康较为重要的因素,拥有健康的人际关系,能够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倘若一个人对人际关系上的问题处理不善,导致人际关系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身的心理健康,产生由于心理不健康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初中生处在心理问题多发期,为此,对初中生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探讨。
一、当前中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主要问题
初中生阶段的思想上的辨认能力由于刚刚萌芽,在看待问题事物方面片面武断,心理上常有多疑、敏感的特点。行为模式上,普遍存在着暴力现象、与同学人际关系不良、师生关系不和、家庭关系失衡等现象。人际关系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使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对人际交往产生紧张焦虑、抵触的感受。
从师生方面来说,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年龄差距,这样的因素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了等级感,使学生不愿和教师交流,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困惑也不愿告知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学校要采取相应的政策,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与学生平等的沟通交流。而在家庭关系上,十三、十四岁阶段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倾向于和同龄人交流并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想要脱离父母的对自己的约束和掌控,而父母便会对中学生要求的更严,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抗拒心理,拒绝和父母交流,父母和学生之间相互不理解导致代沟和矛盾的产生。初中阶段的中学生热爱与同学和朋友交流,相同的兴趣爱好、对事物相同的看法促使中学生在同等阶级中获得认同感和人际交往上的归属感,但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同伴之间的关系总会出现摩擦,一些不善于处理问题或性格方面较为敏感的学生,不知道如何解决,因此,导致关系变僵,在那之后对人际交往产生恐惧感。
二、中学生人际交往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在不同年龄阶层有不同的标准划分,对于中学生的青少年阶段,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其中标准之一。中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都受心理健康程度的影响,关系其今后的发展和生活。有研究表明,中学生是心理健康水平低下,鉴于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也就能看出中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困难。对比起心理正常的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不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際关系,往往苦于烦恼人际交往,甚至产生封闭心理,不愿主动和人交流。那么,就正常学生来说,心理不健康的同学在他们眼里,和正常同学不能和谐交往,性格脾气差,因此不愿接近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给予学生美好的心理感受,促使学生积极向上生活,因此,要对如今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起重视,帮助学生疏导心理压力,缩小与同伴之间的距离,拉近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锻炼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1)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学生成长发育时期,学校是除家庭之外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二地点,也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塑造健全人格的主要基地。因此,解决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而导致学生心理亚健康的问题,学校应充分坚持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地位,针对现阶段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具体方式可以是设置心理健康讲座,由于中学生的认知方式受年龄的高低、原生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认识程度不均等且中学生的思想认知属于刚刚进入逐渐成熟的阶段,更需要他人或其他事物的介入帮助引导中学生进行认知,心理健康讲座是一种普遍的帮助中学生认知的引导方式。这种方式学生受众范围更广,解决的都是中学生常发生的心理问题,长期开设会对一定的学生起效。通过参加心理讲座,学生还能了解到不同心理问题的概念,发现隐性心理问题,在其爆发恶化之前提前解决。
(2)创办个人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既有优点也缺点,缺点便是,由于参与课程的学生众多,教师不一定能够兼顾每一位学生,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较特殊时,心理健康课程的辅导效果不佳。因此,中学学校需要在学校基础设施完备和师资力量充足的条件下,为学生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聘任专业心理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上的帮助和支持。由于中学生是性格养成的敏感时期,人际交往又是这一阶段不可避免的事情,因人际关系带来的焦虑和紧张感导致的心理问题,个别学生由于自身性格原因不一定会选择在心理辅导课程上吐露自己所想,反而放在心里,久而久之,心理问题只会愈发严重,影响其日后生活与发展,而给予学生一个私人空间,让学生置于一个内心舒适的环境,缓解心理上的紧张,与教师抒发内心想法,是很有必要的。个人心理咨询室有利于解决学生的特殊心理问题,增加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学生关于人际交往问题的解决办法。
四、结束语
人际关系是衡量一个人对社会适应程度以及心理状态的主要指标,中学生要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才可为今后的生活发展打下基础,使心理处于健康状态。所以,学校、家庭、社会都应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多关心中学生生活中产生的情感问题以及人际交往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政策,促进中学生发展成才,降低心理问题产生机率。
参考文献:
[1]周永骏北.浅谈人际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作用[J].下一代,2018,000(007):P.166-166.
[2]刘大愚.浅谈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000(001):P.95-95.
[3]薛振朋,刘剑波,操小兰,等.人际关系在青少年互联网使用与身心健康的中介作用[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0, v.47(01):50-54.
[4]韩警月,肖晓红.人际关系在中学生群体中的探索和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