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激发学生自主互动课堂

2021-04-22孙旭日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列式全班学生预设

孙旭日

让小学生从小学习数学热情高涨,主动探究,获取并应用知识,感受到学习到快乐和成功感,这是我们数学教师的共识和追求。下面我谈一下我是如何激发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激发学生自主互动课堂的。

一、精彩源于精心设计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但要有精彩的课堂生成,我们必须作精心的预设。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一堂课前,我们总会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而教学的每个设计、每个活动都离不开课前预设。预设时,我们要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即: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因为只有在预设上多下功夫,理智地认识生成,才能更好地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新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生命状态的数学学习是生成的数学学习,它不该根据预设教案按部就班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数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在这样课堂上,学生才有更多的机会用自己的独特方法去认识体验所学知识,同时还伴随着许多意外的發现。在本节课中我反思以往教学的困惑,认真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把原来的问题放弃,改成放手让学生根据条件自己提问,自己解答,将一道单一的练习题变成了一道开放的综合题,为学生的思维驰骋提供了一个开阔的空间,为后来的生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本学期“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课后练习中有这样的一道题:“李小红看一本8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4,还剩下多少页没有看?”在以前的教学中,我都只是把这道题当作是一道普通的练习题来进行训练,学生也都是例行公事似的练习,基本上没什么热情可言,更谈不上快乐了。学生在掌握了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以及初步学习了“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不难,如何在练习课上把这样的一道练习题上出味道、上出精彩来呢?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尝试。

课堂上出示这道题时,我故意说:“同学们,上一节课的内容大家掌握得不错,这节练习课上有一道题与前面的习题有点不同,不知你们会不会解答呀?”听我这么一说,学生们马上来精神了,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有的还说:“老师,快出题吧!”

当我出示这道题时特意不把问题一起出示,许多学生看了题目后都激动地叫起来:“老师,问题呢?”我故作诧然状:“咦,问题呢?怎么没掉了?没有问题肯定不行的,那么你们能帮老师给补上问题吗?”这时,全班学生热情高涨,都抢着要来补问题,我说:“同学们反应真快,既然大家都会提问题,我就先请几位同学给我们提个问题。”

生1: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生2:第一天比第二天少看多少页?

生3:还剩下多少页没有看?……

(根据学生的提问,我主要板书了前三位学生的问题。)

问题出示后,我对同学们说:“这些问题都是同学们自己提的问题,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解答?”全班学生齐声回答:“会!”,于是我让学生都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把这些问题都解答出来。汇报第1题时

生1:80×1/5+80×1/4,先分别求出第一天看的和第二天看的,再求出一共看的。

生2:还可以80×(1/5+1/4),我们可以先求出两天一共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再求出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生3:这两种列式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生4:但是它们第一步求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汇报第二题时

生1:我的列式是 80×1/5-80×1/4(该生回答后,马上就有学生说他是错的,我故意装糊涂,让学生说理)生2:老师,他的列式是错的,80×1/5=16, 80×1/4=20,16不能减20,应该是80×1/4-80×1/5。

生3:我只要看到1/5小于1/4,就应该80×1/4-80×1/5。

在汇报完这一题后,我说:“同学们刚才的发言真精彩,不但有不同的方法,而且充分说明理由,让大家都明白了方法。第三个问题不知道大家还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在后来的汇报中学生还展示五六种方法,整节课的学习中全班学生热情高涨,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取得了以往教学中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二、在理解的疑难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思维发展

教学难点往往是学生由旧知向新知转化的结合点,学生认识提高的转折点。教学过程中,难点是否突破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由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缺乏感性经验,往往会产生理解上的困难。但如果结合教学难点展开讨论,可以有利于学生相互补充、相互学习、集思广益,从而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在认识上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式题时,有些学生对74+(40-96÷6)此类题目的运算顺序容易出错,这时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到底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重点说清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起到了去伪存真、变模糊为清晰的作用。

三、利用思辨问题或实验结论作引导。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学生的思考。

有时学生所学的知识混淆不清。在数学的很多概念中,“0除外”这个概念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但生硬的灌输会记忆不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0不能作除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一个等式。

总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适时、适当、科学地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畅所欲言、协作交流,自觉主动地探求新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猜你喜欢

列式全班学生预设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每筐多装多少
利息
太阳生病了
浅析预设的应用
让课堂焕发创造活力
二年级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