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
——访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科主任中医师、教授徐陆周

2021-04-22

江苏卫生保健 2021年4期
关键词:综合征饮食食物

肠易激影响生活质量

接受了来访,徐教授介绍说:上述两类患者,在门诊确实经常遇到。这些患者长期被反复的腹痛、腹泻或便秘所困扰,做了各种检查却无法发现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这种情况,多考虑是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发病年龄多见于20~50 岁,女性多见。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饮食刺激、内脏高敏感性、胃肠道动力异常、肠道感染与炎症、脑肠相互作用、心理因素等有关。

临床上,几乎所有肠易激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这种腹痛与排便相关,多排便或排气后可缓解。常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粪便性状(外观)改变。患者除腹痛外,多有腹泻或便秘的症状,以腹泻多见,发作时每日腹泻3~5次,严重的可达10余次,大便多呈稀糊状,也可为成形软便或稀水样便;以便秘为主者,多表现为排便困难,粪便干结、呈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可附黏液;还有部分患者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以上情况如果已持续超过6个月,近3个月平均发作至少每周1日,则可以初步确诊肠易激综合征。当然首先要排除器质性的问题,如消化性溃疡、肠道感染、结直肠肿瘤、乳糖不耐受、慢性胰腺炎及胆系疾病、糖尿病等。

肠易激综合征一般不会发展或演变成恶性疾病,但长期反复发作,生活质量可受到严重的影响。如腹泻型患者一天要上几次厕所,严重者会害怕出差、旅游甚至外出;还有患者在紧张时,如考试前夕、上台演讲时,都会有急迫的排便感觉,甚至会因此而失禁,让患者苦恼不已。

改善从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开始

目前,肠易激综合征还没有理想治疗方案,治疗目标主要是消除或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至少2/3 的肠易激患者胃肠道症状的发作与摄入的食物有关;患者中很多都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因此,对大部分肠易激综合症患者而言,养成健康饮食及生活习惯是缓解症状的首选最佳途径。

食物诱发或加重肠易激症状的机制主要与食物不耐受、食物过敏等因素有关。从日常饮食中剔除过敏或不耐受食物,是肠易激患者饮食管理的重要内容。建议患者应留意自己进食的食物,最好能记“食物日记”。对已明确引起症状的食物应尽量避免,常见的有豆类、含乳糖食品、高脂肪食品、产气食物(如咖啡、碳酸饮料、豆类、甘蓝、苹果、葡萄、土豆、红薯等)。

其次,可以尝试低FODMAP 饮食疗法。这是一种简单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方法,是由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的。FODMAP 分别代表着发酵、低聚糖、二糖、单糖和多元醇,与生活中相对应的食材是糖类、乳制品、木糖醇类和一些发酵食品。比如豆类、小麦、洋葱、甘蓝、苹果、香蕉、梨、樱桃、芒果、牛奶、酸奶等。研究表明,低FODMAP 饮食可改善约50%肠易激患者的症状。在低FODMAP 饮食缓解症状后,逐一添加FODMAP品种并加以观察,可发现到底是哪一类食物会引起肠易激症状,今后加以避免即可。

再有,健康饮食习惯也很重要。如腹泻患者应食少渣、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便秘者应食多纤维蔬菜、粗粮等;尽量不吃辛辣、冰冻、油腻生冷食物,少摄入易致腹胀的食物,戒烟酒,细嚼慢咽,少食多餐等。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改善症状的有效措施。中医养生观涵盖了顺应自然、调畅情志、合理饮食、规律起居、锻炼身体、规避邪气等方方面面,这些对改善肠易激症状都是很有帮助的。如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滋生湿浊,损伤胃气;劳逸适度,不熬夜不赖床,保证充分睡眠,节制房事;扶正宜平补、勿助邪,祛邪宜缓、勿伤正;顺应四季变化,做好预防措施等;此外,肠易激多在情绪紧张、焦急、抑郁等情况下发病。因此避免精神刺激,保持乐观态度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再有,适度的运动有利于促进胃肠蠕动、调节内脏血流和降低自主神经张力,改善肠易激症状。每天坚持不少于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

肠易激综合征作为一种慢性功能性肠病,一直是中医药治疗的传统优势领域。中医防治的优势在于整体调节,从肝脾着手,兼顾其他脏腑,多靶向、多环节调治,主要有内服、外治和内外兼治3 种。在改善患者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具有毒副作用少、简便易行、不易反复、治疗及随访费用低等优势,可谓事半功倍。

徐教授介绍:国内患者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为主,病位虽然在肠,但与肝脾密切相关,脾虚为发病基础,湿热为主要致病因素,肝脾不调、虚实夹杂为核心病机。其发生是一动态过程,表现为一个“湿热—脾虚—肝郁”轴,在治疗上应抓住“以治脾为先,肝脾同调,寒温并用”的治则要点,同时结合疾病不同分期进行论治。此外,情志活动与肝密切相关,情绪不佳会影响肝之疏泄,反之肝气郁结,亦加重心情抑郁,故治疗同时还应不忘疏调肝气。

徐教授传承国医大师徐景藩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经验方“菖榆煎”,创制了“白石汤”。“白石汤”具有健脾温运,清化湿热,疏敛调肝功效。治疗时,以病情分期为基础,活用经验方,随诊加减,身心同调,疗效显著。

中成药现在也广泛应用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经典方剂以逍遥丸、人参健脾丸、香砂六君丸、参苓白术片为代表,新药制剂以痛泻宁颗粒、补脾益肠丸、葛根芩连微丸、复方谷氨酰胺等为代表。另外,一些医院的自制药也成为临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制剂。

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在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如针刺疗法,对人体具有疗效迅速、持久整体调节等特点,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缓解疼痛,增强胃肠蠕动,进而改善胃肠蠕动和胃肠道炎症及内脏高敏感性,对肠易激疗效显著;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对腹泻型患者运用健脾温中艾灸疗法、敷贴疗法、罐疗技术等,尤其是运用雷火灸技术,激发机体内源性调节系统,具有温通经络、温脾散寒、调和气血的作用,可明显缓解肠易激患者症状。

总之,针刺、艾灸、穴位贴敷、耳穴贴压、推拿、灌肠等中医外治法,有简、便、效、廉的特点,且两种及以上的中医外治法叠加使用效果甚佳,体现出了中医整体治疗及未病先防特色,应用前景广泛。

猜你喜欢

综合征饮食食物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春节饮食有“三要”
Chandler综合征1例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考前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何为清淡饮食
健康饮食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