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学习空间视角下《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

2021-04-22王军海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商贸流通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10期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商

王军海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商贸流通学院

从概念层面来看,网络学习空间是指面向正式及非正式学习、支持教与学以及各类型主体交互、沟通的,并且基于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的虚拟空间。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教育信息化,并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措施鼓励高校、广大师生借助网络的开放性、便捷性组织教学及学习活动。当前,我国高校基本建立了网络在线课程平台,在疫情防控期间,平台发挥了资源整合、教学连接、远程指导的作用,一方面为居家隔离的学生提供教育保证,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当前我国疫情发展形势逐渐得到控制,各高校组织学生复课复学。但在疫情期间,学生十分喜爱并习惯了线上学习方式,因此,后疫情时代如何保证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完美衔接、如何保证线下教学质效成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亟须思考及解决的问题。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结合线上及线下教学优势的现代化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重构教与学的关系、优化课堂结构、激活课堂氛围,并增强师生间的交互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下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基于此,下文将结合教学思考及实践,以《跨境电商》课程为例阐释基于网络学习空间视角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一、网络学习空间视角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总体架构

网络学习空间视角下的混合式教学是指整合传统面对面线下教学、数字化及网络化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构建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学习环境,并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采用不同的教学理论、教学策略等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启发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中,教师保留了传统线下教学的主导者、引导者及学习过程监督者的身份,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明显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所构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适应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符合学生兴趣及需求。结合当前《跨境电商》课程教学面对的学习动因多样化、学习需求多样化、学习成效差异化的学生群体,在此构建“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在图1 所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架构中,共性知识是指教师按照教学大纲,从慕课等国内公共在线教学平台内整合的课程,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目标在于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认知程度、了解国内外跨境电商发展形势、明确跨境电商的基本规律及原理等;特性知识是指教师根据本校发展情况、学生学习情况、本土及全国跨境电商发展形势,在校内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布的自建课程,用以补充并延伸教材内容,帮助学生获取更为前沿与先进的跨境电商知识与技能;个性知识是指在教与学过程中形成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借助钉钉、微信等工具开展线上交流、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微课题研究等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优势及现有储备的知识等就课程内容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以此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基于网络学习空间视角的混合式教学内容设计

网络学习空间最大的特点便是开放性、虚拟性。一方面,学生在网络空间内可以从多种媒介中获取知识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及教材的知识权威性;另一方面,网络空间内充斥着大量虚假及负面信息,加之大数据技术手段的应用,学生很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弱化学生思辨能力。基于此,需要根据跨境电商邻域发展新形势、新变化、新案例拓宽课程内容,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以使课程教学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如表1 为跨境电商课程新增内容体系。

三、基于网络学习空间视角的混合式教学方法

图1 网络空间视角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总体架构

表1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视角的混合式教学内容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视角的混合式教学与翻转课堂有异曲同工之处,即在课前将本节课重难点内容发送给学生,学生则围绕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在正式授课时,教师负责答疑解惑,并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课后教布置任务,使学生通过在线讨论或合作完成任务,以此形成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教学策略。下文将以跨境电商课程中客户开发相关知识的讲解为例阐释基于网络学习空间视角的混合式教学方法。

(一)课前环节:精准投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该环节内,教师将带有慕课、问题及任务的导学案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发送给学生,学生观看慕课,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课前预习任务清单:(1)初步了解境外客户的分类;(2)总结寻找境外客户的常用方法及实施流程;(3)记录及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产生的疑惑。与此同时,导学案内带有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测试题,学生以线上方式答题,教师则可通过后台掌握学生预习的实际情况及效果。

当学生观看完慕课后,教师借助班级微信群创设在线交流空间,学生间怎地预习任务、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产生的疑惑展开讨论。既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又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意识。随后,教师将学生未解决的共性问题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

(二)课中环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在课前预习环节,学生对本节课是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讨论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在正式授课时,教师的主要职责便是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请学生深入探究共性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在长期教学经验中可以发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疑惑点集中在如何选择展会、如何利用网络搜索寻找境外客户、有哪些代表性B2B 平台可用于开发客户三个方面。基于此,教师可以呈现利用搜索引擎为“cooktops”厂家寻找境外客户的案例,同时利用“雨课堂(一款内置在PPT 内的插件)”开展头脑风暴,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合作确定客户开发方案,并较为细致地阐明客户开发的过程、步骤、所应用的技巧等。

当学生得出方案后,教师利用雨课堂予以展示,可将学生学习成果可视化。同时,教师针对学生的方案予以点评、提供指导,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印象。

(三)课后环节:精细设置拓展任务,延伸课堂教学效果

正式授课结束后,教师借助在线资源平台向学生推送来自阿里巴巴国际站及中国制造网的两封询盘、跨境电子商务最新发展动态、全球排名靠前B2B 平台等相关资料,请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优势等仔细阅读、浏览资料,完成“那一封询盘的客户更容易成为公司的潜在客户”这一拓展性任务。

四、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反思自身教学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成效。在网络学习空间视角下,混合式教学评价要囊括课前、课中、课后三大阶段,并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知识掌握程度、知识迁移应用能力进行综合评估,采用“个人档案”形式及时公示评估结果,使学生明确自己应该改进的地方。

首先,针对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通过学生对预习任务清单完成情况、问题清单提交情况、课前讨论参与情况等评估学生预习成效。其次,针对课中教学环节,教师可结合课堂观察、课堂记录评估学生课堂表现。最后,针对课后环节,教师可通过学生提交的报告了解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上述为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跨境电商混合式教学形成性评估方式,可将形成性评估比例设置为40%,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积累的重要性。同时,采用课题研究的方式布置论文任务,例如以“跨境贸易运输线路规划”为课题,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跨境贸易运输方式、成本效益分析等知识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自主选择课题研究对象、方法及时间等,借助国家公共资源平台、校内教学平台等资源及网络资料完成课题研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总结学生反馈的频次等数据,针对学生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确定下学期教学目标、方案等。

五、结束语

网络学习空间视角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教师将学生放置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兴趣特点、学习需求、未来就业方向等广泛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并将其分类为共性知识课程、特性知识课程及个性知识课程,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同时,结合跨境电商发展新形势、岗位工作能力需求等增加课程内容,以扩大课堂知识容量。最后,注重教学评价,构建形成性与终结性结合的评价体系,以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学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继而提升混合式教学质效。

猜你喜欢

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基于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探讨
中小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SWOT分析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跨境电商贸易平台商业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