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

2021-04-21马琳

检察风云 2021年3期
关键词:形器金沙青铜

马琳

“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展览现场

提起三星堆,大家都会觉得很神秘,尤其是那件“青铜纵目面具”,在许多电视纪录片和书中都会呈现。该面具整体造型夸张、风格雄奇华美,在三星堆出土的各类人物形象中颇具特征。除了面具,三星堆还出土了青铜神树、象牙和扇贝等。那么,这些器物有何作用?三星堆的文明为何又突然中断?目前,正在上海大学博物馆展出的“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通过16件展品为我们呈现了三星堆文明的璀璨与辉煌,也试图揭开三星堆的神秘面纱。

进入序厅,会看到左右两边是关于三星堆的背景介绍,把三星堆文明与古埃及、西亚、印度同时期文明的时间表开启,从中可以了解三星堆所处的世界文明的格局。头顶的装置是各种不同字体的蜀字,正前方是关于三星堆出土的历史文献和照片的视频。从这些文献中,我们得知早在1920年,三星堆就被发现,1933年,华西大学博物馆葛维汉就对三星堆一带进行科学的考古调查与发掘。新中国成立后也对这一带进行了多次考古工作,直到1986年夏,三星堆遗址两个大型的商代祭祀坑相继被发现,出土了震惊世界的大宗古蜀秘宝,这使得沉睡数千年的地下蜀史,被揭开了尘封已久的秘密,从此,学界对三星堆遗址的研究逐渐积累起丰硕的成果。

在本次展览的16件文物中,有8件国家一级文物、2件国家二级文物、5件文物复制品、1件文物仿制品。如何通过16件展品呈现三星堆文明的始末,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事情。策展团队分别设置了“人间神国”“以玉事神”“万物有灵”以及“文明的延续”四个单元,从青铜面具、玉文化、自然崇拜,以及与金沙遗址联系四个角度来讲述三星堆的特征与文明。

在“人间神国”单元中,最具代表性的展品是“青铜纵目面具”。面具上双眼眼球呈柱状向外凸出,向前伸出约10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对于“纵目”,目前学界的解释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夸张的眼球,其与伸长的大耳表示视听上的超能力;第二种观点认为它是古代蜀王蚕丛的形象。学者普遍认为,面具的眼睛大致符合史书中有关蜀人始祖蚕丛“纵目”的记载;第三种观点认为这是人神合一的艺术再现。这件面具在出土时,还可以看到眼、眉描着黛色,口唇也涂了朱砂的颜色。对眼睛的崇拜是三星堆图腾文化的一大特色,展览中有一件“菱形眼形器”,一只巨大的眼球凸起,周围下凹,使眼球显出“纵目”的特征,布列于眼形器四角的4个小圆孔说明这件铜眼形器是可以被悬挂或者安装固定的,体现了对眼睛特有的崇拜。除了菱形眼形器,还有勾云形、圆泡形等多种形式,这在作品的背景墙中都有所呈现。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铜人头像

三星堆遗址两个祭祀坑出土的铜人头像50多件,它们代表着古蜀王国的群巫集团。他们身份特殊,在祭祀仪式中往往扮演着沟通神灵的角色。同时,他们又是古蜀国统治阶层的象征。在古蜀国,该类形象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还时有发现。“铜人头像”和“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也出现在展览中。“铜人头像”面部方颐,粗眉、立眼、蒜头鼻、阔口、大耳,脖子比较粗。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头像的背部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向后披的发辫垂于脑后,上面扎了起来。另一件“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则极为珍贵,这件铜人头像的金面罩极薄,仅存右额和左脸部分。在珍贵的青铜人头像外再粘贴金,说明古蜀人对黄金的崇尚。人头像作为常设于神庙中的祭祀神像,在其面部贴金,其目的应该与祭祀内容和对象有关,更显出其身份的高贵与祭祀活动的隆重。

在“人间神国”部分,还展出了“铜顶尊跪坐人像”和“铜兽首冠人像”。展厅的设计也是根据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立人像”手的造型来设计的,从远处看像一个手的环抱状。“铜兽首冠人像”仅存上半身,估计是在入坑前举行某种宗教仪式时被有意火燎及砸损所致。人像的神情冷峻肃穆,双臂呈环抱状构势于胸前,双手皆作执握中空的手型。那么,他们的手里会握着什么呢?这也引起了观展者的无限遐想。

铜兽面

青铜纵目面具

展览的第二单元是“以玉事神”,这句话来源于《说文解字》。三星堆遗址目前出土的玉器数以千计,工艺精湛,制作精美,与三星堆青铜器共同代表了三星堆文明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在功能用途上,这些玉器几乎都与祭祀活动相关,其中以玉璋和玉璧形器最具特色,是与神沟通的道具,正是“以玉事神”的真实写照。展览展出了玉璋、玉璧、玉戈、玉凿等玉石器,玉璋形制较大,在最前端尖峰上有一个小叉口。玉戈多前端有火烧的痕迹,据推测,这批玉戈是当时祭祀仪式中作为仪仗使用的,使用后插入火中,仪式完毕后首先放入坑底掩埋。玉凿通体圆润,显示了当时的工艺水平。

“万物有灵”单元从自然崇拜的角度,展出了铜铃、铜扇贝形挂饰、铜兽面等文物。古蜀人认为,世间万物,山川、土石及动植物等都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他们赋予自然万物思想、智慧和情感,也通过自然万物与神灵对话。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大量仿生性器物,即是这种“万物有灵”自然崇拜的真实再现。“铜扇贝形挂饰”造型非常简约,上端如甲虫的触角,两侧有翼,下端翼尖向外伸展,以抽象的形式表现了某种昆虫。“铜兽面”眼睛上方是一对夔龙向两面展开,龙尾上卷。眼睛呈圆形,鼻翼呈涡旋状,同样也是阔口。造型虽然夸张简洁,但却把凶猛威严的神兽特征表露无遗。

距今约3200年前,三星堆文明突然中断,古蜀文明中心转移到现在成都市区范围内,以金沙遗址、十二桥遗址为代表的十二桥文化延续了三星堆文化的文明内核,无论是聚落布局、宗教信仰还是艺术风格都显示出与三星堆文明一脉相承的特点。展览的最后一个部分是“文明的延续”,展出了收藏于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金饰”仿制品,这件金饰于2001年出土于金沙村,目前被国家文物局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之所以以金沙遗址展品为结尾,是想揭示三星堆与金沙的较为密切的联系。金沙文化的考古年代比三星堆文化晚500年左右,种种迹象表明,三星堆文明突然中断后,迁徙到了以金沙为政治中心的广阔地带,并将原有的三星堆文明代代延续,不断发展。因此在展览中以图片的形式,比较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和金沙遗址文物的继承关系。这对于研究型的展览来说非常重要。

太阳神鸟金饰

三星堆展览是上海大学博物馆首次举办具有世界级影响的文物精品展。在展览筹备和布展的过程中,文博专业的学生全程跟进,通过实践了解展览策划、布展、运输等过程。在展览期间,博物馆除了举办讲座之外,还举办了美育工作坊,让美术学院、社会学院、理学院等师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讲三星堆,来看三星堆,有的还把教学课程放在了展厅,使博物馆成为美育的跨学科平台。

(作者系上海大学博物馆副馆长)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猜你喜欢

形器金沙青铜
青铜之光
红山文化筒形器的形制与功能研究
崛起·一场青铜资源掠夺战
当远方不再遥远
如果……就……
临颍县固厢墓地M48出土文物
辽宁省博物馆藏辽墓出土耀州窑青瓷鱼龙形器功能小考
耀州窑青瓷鱼龙形器功能小考
探索青铜爵的秘密“柱”
Abstracts of Papers in This 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