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劣势为优势

2021-04-21肖肖

检察风云 2021年3期
关键词:外向内向性格

肖肖

内向者不必自卑

性格无优劣之分

在我们生活中,相信每个人都会接触到性格内向的人。内向性格本质上属于一种性格特质,和孤僻以及害羞不同,不是病态的。健康的内向性格自然和谐,处于这种状态的人有着与其性格相适应的能力和理想,没有太大的不满,乐于承受由此带来的诸多不便。他们的精力来源于自身内部,比如坐下来独自思考、调整情绪或者休息一下。外部环境的刺激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消耗,频繁的应酬和长时间的社交活动会让他们想要逃跑。内向者重在深度,如果对什么感兴趣,就会去深入研究和思考。虽然交的朋友少,不同领域的见识也少,但每一次都体验较深,可以在一个领域积累丰富的经验。

内向与外向是性格的一个维度,无好坏优劣之分。内向和外向都是一个连续体,两者分别处在其两端,都存在一定缺点,当然也都有长处。即使在同一个人身上,内向性和外向性也是相对的或者说共存的。有的人在某些场合很内向,不多说一句话,也不多做一件事。而在另外一些场合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说起来滔滔不绝,做起来不知疲倦。如果他们自己觉得这样没有什么不好,也就不成问题。我们会有一种天生的倾向于这一侧或是那一侧的偏好,如果更倾向于外向的一侧就是外向的人,倾向于内向一侧就是内向的人。一些人偏外向的多些,那么他们的外向性就明显些;另一些人偏内向的多些,那么他们的内向性就明显些;还有的人正好处在这个连续体的中间,也就是他们的偏向各占50%。内向者在某些时间和某些场合同样可以表现外向,只是大多数的情况表现为内向。

保持自己就可以

外向者基本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特点,平日里看似“占优势”,备受社会推崇。相比之下,不少人觉得内向的性格有一种天然的弱势,将内向者视作“怪人”,贴上“安静”“敏感”“沉默”等标签,说他们不容易交往,不好就业,往往有心理疾病,等等。其实现实情况并非如此,这些看法都是典型的刻板印象,是对内向者的误解。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可以概括为三点:性格无好坏,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这归根于气质秉性因素,也归根于基因方面的因素;没有绝对的内向性格,也没有绝对的外向性格。这样看来,我们对于内向者的认知是错误的。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性格的人,不能轻易判断哪一种性格的人更“好”更“出众”,只不过是不同的两种发展模式而已。俗话说,“愚者比较,智者欣赏”,无论是性格内向还是外向,最终人品如何还是要根据具体的事情来看。所以不要轻易对一个人的性格与人品下定论,还是要接触之后再作评判才好。

在现代社会文化中,有一种倾向是要想成功就应该走出去大胆地行动,外向者在其中如鱼得水。在重视外向的文化中,内向者经常碰壁,很难脱颖而出,更不用说感觉自己正在做出贡献,这可能降低内向者的幸福感。相关研究表明,全球几乎有三分之一的人都是性格内向的。作为兼具内向性格和高敏感特质的人,他们善于分析,小心谨慎,坚韧不拔,可以说已经拥有了获得幸福生活的天时地利人和,可以很轻松地开展人生的下一步计划。然而事实上,内向者往往对自己的优势估计不足,却又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是改变对内向者看法的时候了。

荣格心理学认为,如今的社会整体是向外倾的方向发展的,所以人们的性格不太适合过于内向保守,也不适宜过于外向奔放,还是应该适当地进行一些调整。一些内向者意识到不喜欢社交会影响自己的发展时,强迫自己为了迎合社会主流而去改变自己,强行进行社交,這样往往会加剧他们的不快乐。不管性格如何,首先要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去达到自己的目标,只要保持自己就可以了。一句话,做自己就好,别的角色都已经有人了。

奥黛丽·赫本被誉为“人间女神”,1961年在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扮演女主角霍莉·戈莱特丽。赫本在谈到这部电影时说:“我是个内向的人,要在这部电影中扮演外向的女孩难度极大。”但她凭着内向者的专注,忘乎所以地花费了大量时间去研究人物性格,琢磨人物角色,力求尽善尽美。曾是害羞的赫本在舞台上尽情演绎一个又一个经典角色,成为人们心目中永恒的安娜公主,荣获两次奥斯卡金像奖。“我喜欢独处,喜欢和我的狗一起散步,一起欣赏树木、花朵、天空。”她遐想道,“如果给我机会让我从周六晚上独自一人待到周一早晨,我会很开心。”

在外向世界逆袭

临床心理学家指出,虽然内向者获得成功的概率很高,但是存在着一些弱点。一些内向者表面看来可能很安静,内心却冲突不断。一方面他们渴望交流, 希望了解他人也希望被他人了解;另一方面由于在交流中受到了太多的伤害而对交流的情景和结果心存畏惧。

这样的内向者易产生精神病症倾向,究其原因有三:一是过度的敏感性,别人看来普通平常的事情到了他们眼里变得很不一样,会去深刻地推敲他人隐藏的意图,并把某种感受过度的夸大。二是极强的自我发展欲,追求事物的极致性,习惯思考且专注于思考,得到的答案大都是趋于理智的。这也养成了他们高要求的习惯性,希望把事情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尽善尽美,不容有一点瑕疵。或许对完美的苛求是美好的,但费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给自己增加困扰。三是极端意识倾向性把自己推向自我剖析的境遇里,精准的分析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导致对自身的不满意,进而更约束自己,规整自己。

内向者如何克服上述弱点,化劣势为优势,使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呢?美国“内向型人格之王”珍妮弗·康维勒提出了内向者逆袭4P法:准备(Preparation)、展示(Presence)、推动(Push)和练习(Practice),四者相辅相成,逐级推进,构成一个闭合的正循环。她指出:“如果你正在为性格问题所困扰,也许可以尝试换一种视角,撕掉内向、外向的标签,用一种更加开放的视角看待自我和他人,这样也许能够获得一些不一样的启示。”

首先是准备环节,以建立起应对任何突发状况的信心。计划得越充分,应对起来就越自如。不妨花些时间为人际交往制定策略,并且跟值得信赖的朋友练习一下。与此同时观察那些擅长人际交往的人,将他们的方法融入自己的风格 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内向者喜欢做事之前思虑再三,在这个环节上有先天优势,只要准备充足,可以表现得很好。

第二步是展示,内向者不仅要努力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存在,还要给人留下正面印象。说实话,展示是令内向者最痛苦的环节,他们本来就不会表现自己,遇事总是向后退。这里的关键是专注,专注于当下,专注于与对方交流的此时此刻。真诚而富有感情,更容易赢得好感,有利于建立友好关系和个人力量。另外,倾听也是一种展示,能给别人一种可靠和安全感,有利于积累人脉和好感。与上面提到的准备一样,倾听也是内向者的优势。

第三步是推动,这个环节对内向者来说至关重要,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突破。离开舒适区其实是很需要勇气的一件事,如果敢于尝试,设定挑战,战胜恐惧,推动自己去冒险,就已经成功了90%。胆子再大一点,尝试让自己成为全场焦点。如参加会议时主动承担记录的任务,努力增加自己的存在感。如果想推自己一把,不妨先从主动承担责任做起。

最后一步是练习,让自己在不断的练习中去尝试与人交往的不同方式,也可以在不断的练习中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也许开始会感受到别扭,但时间久了会在不知不觉中从尴尬走向自然,由生涩变得精通。通过有意义的重复练习,能够消除认知差异,给别人留下自己希望留下的印象。

编辑:夏春晖 386753207@qq.com

猜你喜欢

外向内向性格
为什么你的朋友更外向
猫的性格爪知道
对内向人的8个误解
内向的人,也能拥有高配的人生
做最好的内向者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你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What Statistics Show about Study Abroad Students
性格反转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