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化护理联合神经肌肉治疗仪在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应用
2021-04-21廖新艺
廖新艺
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江西赣州 341000)
脑动静脉畸形是由于胚胎时期脑血管发育受阻,导致动静脉之间直接交通的一种先天性疾病,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颅内出血、部分或全身性抽搐、肢体障碍或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介入栓塞手术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主要手段,具有方便、快捷、安全性高及疗效好等优点[1]。虽然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很多患者术后仍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影响其生活。为此,在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配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但常规护理仅包含一些基础的护理措施,并不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路径化护理则是围绕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围手术期开展的一种护理服务,其强调针对不同阶段,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同时针对术后患者可能存在的肢体功能障碍问题,配合神经肌肉治疗仪刺激,以改善患者预后。基于此,本研究选取60例患者进行分组干预,分析路径化护理联合神经肌肉治疗仪在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60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1~65岁,平均(53.01±5.44)岁;动静脉畸形Spetzler分级,Ⅳ级15例,Ⅴ级15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1~64岁,平均(52.50±5.04)岁;动静脉畸形Spetzler分级,Ⅳ级16例,Ⅴ级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中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标准;年龄>40岁;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或其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血液系统疾病;已参与其他研究;患有精神类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围手术期予以常规护理:于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疾病知识宣教、治疗过程及护理方法介绍;术前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手术体位;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后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若出现并发症,则应及时报告医师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观察组围手术期予以路径化护理联合神经肌肉治疗仪干预,具体如下。(1)路径化护理:选出优秀的护理人员及经验丰富的护理住院医师组成路径化护理小组,同时查阅文献、分析既往病历资料,制作路径护理表,在表上明确每天的护理计划;于患者入院当天,收集其病历资料,根据个人特点修改路径护理表内容,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的同时,向其说明路径护理表使用的意义与方法,并详细交代术前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术前1 d,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准备好术中所需的物品,如肝素钠、利多卡因、输液管等;手术当天,于麻醉前,简要向患者介绍手术室内的环境及设备,术中为其准备好毛毯,遮盖裸露的皮肤,并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患者体温受环境影响而下降;术后指导患者卧床24 h,并使用沙袋压迫其手术穿刺部位6 h,用石膏或绷带制动患侧肢体,且再次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手术24 h后,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及肌肉按摩,并告知其每次结束锻炼后在护理表上做好标记,方便护理人员掌握其锻炼及恢复情况。(2)神经肌肉治疗仪刺激:采用KT-2型神经肌肉刺激仪[北京御健康复医疗仪器有限公司,京药监械(准)字2011第2260426]对患者进行电刺激,刺激强度由弱逐渐增强,初始时频率为0.5 Hz,之后逐渐调整至1.0 Hz,初次刺激时2次/d,3 d后可根据患者情况增加至3~4次/d,15 min/次,连续应用2周为1个疗程。
两组均于干预4周后评价疗效。
1.3 临床评价
(1)肌力:0级,完全瘫痪,无法进行任何自由运动;1级,能够检测到肌肉收缩但患者并不能产生主动动作;2级,患者能够进行平移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肢体无法主动抬离床面;3级,肢体能够克服地心引力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轻微阻力;4级,患者能够对抗外界阻力进行活动,但不完全;5级,肌力正常,能够自由运动。(2)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拟问卷评估,包含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服务态度、耐心程度及细致度4项,总分100分,<70分为不满意,70~89分为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肌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6,P>0.05);干预后,观察组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2,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肌力比较(例)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分别为19、10、1例,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分别为15、9、6例,护理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而对于不适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常采用介入或放射治疗。由于患者对疾病认知不全或对治疗过程了解不清,易产生消极情绪,影响治疗进度,因此,临床在治疗时常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3]。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肌力优于对照组,表明相较于常规护理,在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开展路径护理联合神经肌肉治疗仪刺激,能够改善患者预后。路径化护理主要是围绕围手术期不同阶段对患者开展的护理服务,针对不同阶段患者护理需求的差异,对其进行个性化护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临床护理效益。在此基础上,应用神经肌肉治疗仪刺激,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患者痉挛肌与对抗肌,通过交替刺激以促进肌肉收缩,从而起到松弛肌肉、改善肢体功能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在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中,患者对路径化护理联合神经肌肉治疗仪刺激的认可度更高。其原因在于,通过制作路径护理表,能够使患者更清楚地了解围手术期的护理内容,同时针对不同阶段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如术前健康宣教、指导,能够在提高患者认知的基础上,树立治疗信心,术中护理则能够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手术体验,术后健康指导则有助于患者恢复[4];通过神经肌肉治疗仪的刺激,在改善患者肌力的基础上,有助于树立患者生活信心,故而护理认可度更高。
综上所述,路径化护理联合神经肌肉治疗仪在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明显,可改善肌力,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