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
2021-04-21陈胡娟
陈胡娟
南昌县人民医院 (江西南昌 330200)
急性缺血性卒中大多由脑动脉闭塞所致,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1]。阿替普酶(alteplase,rt-PA)静脉溶栓是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最有效的药物疗法,其可溶解血栓,促使缺血半暗带恢复,有效改善神经功能[2]。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rt-PA溶栓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存在差异,因此,明确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影响因素,对指导临床干预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于我院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6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60岁23例,<60岁42例;合并高血压34例,未合并高血压31例;合并糖尿病31例,未合并糖尿病34例;发病至溶栓治疗耗时>3 h 26例,发病至溶栓治疗耗时≤3 h 39例;有心房颤动24例,无心房颤动41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3]中相关诊断标准;临床症状持续30 min以上;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既往伴有颅内出血、颅内肿瘤等病史的患者;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合并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发病前3个月内存在头颅外伤史的患者。
1.2 方法
设计临床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统计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发病至溶栓治疗耗时、有无心房颤动等相关内容,评价以上各因素对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找出可能影响神经功能改善的因素。
1.3 临床评价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分别于溶栓前、溶栓24 h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4]评估患者神经功能,该量表涵盖意识与定向力、凝视、面瘫等11个项目,评分0~42分,溶栓24 h后评分较溶栓前下降≥4分为神经功能改善良好,下降<4分为神经功能改善较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重复测量采用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6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41例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良好,占比63.08%,24例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较差,占比36.92%。
2.2 单因素分析
性别、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合并糖尿病、发病至溶栓治疗耗时是否>3 h、有无心房颤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合并糖尿病、发病至溶栓治疗耗时>3 h、心房颤动均可能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见表1。
表1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的单因素分析[例(%)]
2.3 多因素分析
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糖尿病、发病至溶栓治疗耗时>3 h、心房颤动均可能是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2。
表2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rt-PA静脉溶栓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其可刺激纤溶酶原,加速血栓溶解,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但研究发现,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各有不同,故明确影响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时神经功能改善效果的相关因素,并予以相应干预措施,对提高神经功能改善效果,促使患者转归具有重要意义[5]。
本研究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发病至溶栓治疗耗时>3 h、心房颤动均是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时影响神经功能改善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其原因在于,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易导致无氧糖酵解,加剧机体酸中毒,不仅可刺激氧自由基生成,诱导血小板汇聚,阻滞纤溶酶活性,还可增加炎症介质释放量,加速血液凝集,导致机体再灌注损伤加重,进而影响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6]。临床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在溶栓前予以血糖控制措施,以调节血糖水平,确保rt-PA静脉溶栓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发病至溶栓时间较长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损伤较为严重,rt-PA静脉溶栓治疗难以达到最佳效果,导致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较差,因此,临床需做好疾病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于发病后及时到院治疗,以更好地改善神经功能[7]。伴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心房血流量较缓慢,血液凝结产生的心源性栓子大多由红细胞组成,因大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血栓大多由纤维蛋白、血小板组成,而rt-PA主要对纤维蛋白较敏感,对红细胞敏感性一般,故对伴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限,难以很好地改善其神经功能,因此,临床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伴心房颤动患者需寻求其他溶栓治疗方式,以提高疗效,改善神经功能[8]。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神经功能改善差情况,可能与患者合并糖尿病、发病至溶栓治疗耗时>3 h、心房颤动等因素有关,临床可据此提出针对性干预方案,以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