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走进中小学教育教学
2021-04-20
2020年10月12日,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提出明确指导意见。
《意见》强调要精心设计博物馆教育内容,经常性组织开展参与面广、实践性强的展示教育活动。要开发博物馆系列活动课程,结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充分挖掘博物馆资源,研究开发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等系列活动课程。要加强博物馆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本区域网上博物馆资源平台和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库,促进与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对接。
《意见》要求创新博物馆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为中心,增强博物馆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提升博物馆研学活动质量,充分利用各类博物馆资源,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等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内容,鼓励小学在下午3点半课后时间开设校内博物馆系列课程,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然科学博物馆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它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走进自然科学博物馆,近距离地了解自然科学,使得自然科学这一概念对我们来说不再那么遥不可及。在欣赏这些实物的过程中,大家也可以充分享受到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在发现与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了解到科学的奥秘。
适用主题: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拓展博物馆教育方式途径;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健全工作协调机制;目标考核;效果评价;安全管理……
文本解读: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 鲍亚民
角度一:博物馆是开展道德教育的好场所。
作为文化、历史、知识的传播机构,博物馆不仅标注了文物的尺寸、年代,还对它背后的故事做了生动的介绍。我们可以通过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传播方式,深挖文物背后的故事,将文物本身承载的“精气神”有效地传递给中小学生,进而促进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
角度二:博物馆是开展智力教育的好场所。
学校可以利用博物馆这一平台,根据不同类型的博物馆,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持续性的规划课程内容、精准选择受教对象,使博物馆成为中小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文化学习功能。
角度三:审美教育不可或缺。
有人说,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审美,不单是艺术修养,更是健全人格的组成和现代教育的基本素养。博物馆走进中小学教育教学,让更多的中小学生有机会与文化瑰宝面对面,聆听古老民族的伟大传奇、感知荡气回肠的文明进步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博物馆开展审美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热爱美、欣赏美的能力,从而达到创造美的目的。
學生运用示例:悠悠中华,星汉奇彩。然而,人们随着物质的丰盈,精神似乎变得空虚,人们似乎在影视剧的浸润中忘了京剧的精致,在打字中忘了书法的美丽,在中西合璧中忘了中式园林的雅致幽静……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手艺传承后继乏人,面临消失的危机。走进南京博物馆,让我们明白,流淌千年的文化和文明。“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我们在欣赏这些传统的文化中,在感受中华文明的过程中,灵魂定会在清澈明亮中变得充实而丰盈。
(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