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的“红灯定律”
2021-04-20辞儿
辞儿
一天我刚进家门就听到丈夫在训斥儿子:“听你说话真是累死人了,说半天都表达不清楚。”儿子沮丧地低着头,当他看到我的那一刻,眼里的泪水夺眶而出。我瞪了丈夫一眼,对儿子说:“你有什么想说的,过来跟妈妈讲。”儿子就像光盘被卡一样,断断续续边“卡”边说,简单的两句话用了2分钟才说明白。
儿子不是结巴,他只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说话时喜欢用“呃……呃……然后……然后……”这类的助词,有时“呃”了半天,却词不达意,“然后”了好一会儿,才能说出下半句。一句话要经过万水千山才能到达别人的耳朵里。
孩子刚会说话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也带着他去医院检查过,结果一切正常,我于是不再担心,想着时间会解决问题,孩子长大后表达自然就流畅了。直到孩子上了小学,我发现他越来越不爱讲话,老师也反映上课提问他的时候,他经常低头不语,因为他一张嘴说话,就会引得其他同学哄堂大笑。
儿子的情况令我焦虑,但又无计可施。那天,我着急开会,凑巧连续四个路口都撞上红灯,苦苦等待之际,我的脑海里瞬间闪现出几天前在朋友圈看到的一则“红灯定律”:开车上班的途中,如果碰到的第一个红绿灯是红灯,那么,接下来的几个红绿灯往往也会是红灯。碰到第一个红灯后,改变行车的路线,或改变行车的速度,一般就能避开下一个红灯。
起步后,我放慢了行驶速度,来到十字路口,红灯正好变成绿灯,车顺利通过。猛然间我发现儿子的难题似乎找到了答案。对儿子来说,顺利地说出一句话就像车子在正常行驶,语言障碍就像这红灯,面对红灯,越急越没用,前面有车堵着,既然不能加快速度破“红灯”,那么干脆慢下来或者绕道。我仔细想了想,能不能先绕道“写”,再来“说”呢?
回到家我告诉儿子,下次他想说什么的时候可以先把要说的话写出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再照着写的内容一字一字读出来,然后重新表达。
通过一段时间的写和读,儿子的语速明显快了一点。我跟他说:“儿子你已经很棒了,可以丢掉‘写这根拐杖,在肚子里打底稿,等你想好之后,再表达出来。”儿子很聪明:“妈妈,我明白了,就是改成在心里写。”于是他再跟我对话,就像在我面前背课文一样,想一想,背一背。虽然有些机械,但他把那些打结的词都去掉了。一次儿子跟我顶嘴,竟然比较快速地一连和我战了几个回合,我感到很惊讶。我没有因为儿子顶嘴生气,反而因为他的进步,表扬了他一番。
过了一段时间,学校组织“传承红色基因”演讲比赛,班主任要求每个同学都积极准备,先在班级进行选拔,然后推送到学校参赛。儿子满脸愁容,感觉自己完成不了任务。我觉得这次比赛对儿子来说难度较大,但能够成功的话,将会给他带来极大自信。于是我鼓励他参加。
儿子用心地选择了一则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这则故事由20个句子组成,相当于面前有20个“红灯”。我建议他不必一次性练习一整篇故事,可以以句子为单位,一句表达顺畅后再攻克下一个句子,最后,由句连成篇,慢慢讲述。儿子欣然接受,努力备赛。
参加比赛时,儿子表现得很淡定,以低速前行的方式,顺利破掉20个“红灯”,击败了很多中途忘词的选手,竟然获得了班级第一名。后来老师把儿子推荐到学校参加了校级演讲比赛,儿子竟然再次顺利闯关,并荣获了“小小演说家”的称号。得到肯定的儿子,果然信心大增。
最近,我发现了他的一些新变化,比如做数学出错的时候,不是急于问我,而是停下来先熟悉知识点、看例题等,再認真计算。他利用“红灯定律”,以慢来提高数学的准确率。以前儿子浮躁,连一本书都读不下来,现在他坚持练字,让自己安静下来。他用“红灯定律”绕行的方法,养成了能够静心读书的好习惯。
没想到一则“红灯定律”竟然帮我解决了孩子成长中的一些顽固问题,真的是生活处处都有亲子教育的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