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再现,银行理财只能银行买?
2021-04-20粟小牛
粟小牛
1月15日,银保监会、央行发布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商业银行不得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包括但不限于由非自营网络平台提供营销宣传、产品展示、信息传输、购买入口、利息补贴等服务。
就在前不久,支付宝、理财通、京东金融等多家互联网平台纷纷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此次新规出台正式明确了监管要求。这也是继上月底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之后,针对规范银行理财业务的又一重要文件。
互联网平台过去曾是中小银行吸收存款的主要渠道
互联网平台的银行存款,其实就是银行委托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的各类存款产品。银行提供产品,支付宝、理财通、蚂蚁财富等互联网平台负责提供购买入口,并展示产品信息。
我们都知道,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就是吸收存款。像中农工建交这样的大型国有银行,网点遍布全国各地,是个人和机构存放资金的优先选择对象,所以它们不用怎么操心存款资金来源的问题。
但我国银行体系里还有上千家地方性商业银行,它们网点少、品牌知名度低、营销力量薄弱,对它们来讲,吸引存款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要提高获客效率,除了提高存款产品利息,另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寻找线上平台增加曝光度。
因为互联网渠道的银行存款产品具备门槛低、利息高的特征,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青睐,后面更多地区的城商行、农商行也纷纷开始效仿触网。地方性中小银行在某种程度上享受到了这几年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存款业务规模成倍增长。
比如浙江绍兴恒信农村商业银行存款总额从132.91亿元到181.05亿元,长安银从168.64亿元到203.36亿元,2019年吉林亿联银行的存款余额从86.56亿元增至250.58亿元,山东蓝海银行的存款余额从108.85亿元增至225.43亿元。
如今为何要禁止互联网平台賣银行存款产品?
1、不符合监管规则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改建议稿)》规定,区域性商业银行就应当在住所地范围内依法开展经营活动,未经批准,不得跨区域展业。
这是因为地方性银行往往在资本充足率、贷款质量、盈利能力、流动性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
而借助互联网平台,地方性银行把存款业务做到了全国,从地方性银行变成全国性银行,不符合监管要求。这类似于仅限于国内航线的客机飞国际长途,存在安全隐患。
2、互联网渠道的稳定性不高,对中小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造成挑战
投资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购买银行存款产品,同样也能在互联网渠道卖出。如果某家中小银行的存款全部依靠互联网渠道,一旦出现大批线上投资者同时赎回,这家银行很可能会经受一次挤兑危机。
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在《线上平台存款:数字金融和金融监管的一个产品案例》这份报告中曾提到过,个别银行的互联网渠道存款占各项存款的比例高达83%。
3、互联网渠道存款利率过高,会对银行造成一定的经营压力
我们知道,贷款和存款业务间的息差收益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2014年以来,央行开始推进市场利率化改革,放开银行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但银行业协会的自律机制仍然会为银行存款利率设置一定的上浮限制。
举例来说,目前1年期、3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分别为1.50%、2.75%。对于金额20万以上的大额存单利率,国有行、股份及城商行、农商行的定价上限分别为基准利率上浮50%、52%和55%,所以1年期和3年期大额存单的最高利率是2.36%和4.26%。
对于小额普通存款,通常上限为基准利率上浮50%,1年期和3年期的存款利率2.25%和4.13%。
而部分中小银行发行的1年期与3年期互联网渠道存款,利率已经触及自律定价机制上限,如果再加上某些银行给新用户的加息福利,则直接超过了上限。
竞争之下,不仅仅是地方性中小银行,整个银行体系为互联网渠道支付的存款利息也会随之水涨船高,这无疑提升了整个金融体系的潜在经营成本。
而在贷款端,去年受疫情影响,6月17日国务院提出要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一年期LPR(贷款基准利率)也从1月份的4.15%降至如今的3.85%。
存款利率提升而贷款利率又面临收缩压力,一增一减,银行经营压力陡然上升。
对于普通投资者,如何重新定位我们的理财规划?
从两年前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到限制货币基金的整体规模以及当日T+0申赎上限,再到三方平台禁售银行存款,监管层的接连发声,其实也是让广大投资者尽早转变思维,打破过往对银行理财产品高收益、低风险的路径依赖。
“欲戴皇冠,必受其重”,想要获得超额收益,就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因此,未来投资理财权益化、居民储蓄搬家进入资本市场或许是一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