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百年,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
2021-04-20杜玮
杜玮
考察一所高校走过的世纪之旅,我在思考的是,到底什么是一所高校传承下来的最宝贵的财富?
采访完毕业于厦大、任教于厦大的百岁老人、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创始人潘懋元教授后,我还有两个细节想补充,就托潘教授的博士生、助手帮我代转。两天后,潘先生回答说不记得这些细节,但与此同时,这位助手从校史中帮我查到一些资料。又过了两天,她又把看到的一些信息主动发给我,令我感受到一种踏实、淳朴的学风。我相信这样严谨、认真的治学之道,也多多少少是她从潘教授身上学到的。上世纪80年代起,潘懋元每周在家中举办学术沙龙,这实际上和厦大老校长王亚南的做法一样,王亚南十分爱护学生,从和潘懋元学生聊天中,也不难发现潘先生对学生的包容。
厦大百年间形成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精神。在对厦大化学化工学院孙世刚院士的采访中,听他讲述上世纪80年代回国后,因为科研条件落后,自己身体力行,制作实验设备,制造实验样品的故事。从中国首位归国海洋学女博士、厦门大学教授洪华生的讲述中,也可以听到类似的经历。从洪华生被导师喊回国,到洪华生将学生戴民汉、王海黎召唤回国,这又是爱国精神的延续。
七八十年前,厦大的萨本栋校长一人身兼多门课程教师,为了办学,他延揽大批名师,又富有前瞻性地创办土木、航空学系,这样的风骨也正是今天所需要的。和几位厦大年长和年轻教授的聊天中,有教授感叹,当年自己回国后,只是个讲师身份,却可以因学科发展事宜直接去敲校长的门。一代代厦大人百年流传下来的精神需要继承,与此同时,要按教育规律办事,为人才发挥才能提供良好的支持和条件。
我想,这应是一所高校百年來,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又是站在百年节点上,面向未来,最好的礼物。
封面反馈
12/2021 总第990期
@行云流水:厦大的传承与发展证明科研论文固然重要,但教学质量是第一位的,时间一长,质量至上的价值会更加凸显。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读者来信
《学区房治理考验教育公平》
治理学区房,首先要保证教育资源的公平。只要教育资源存在差异,学区房将永远有市场。(@墨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