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南果北种发展历史与发展方向*
2021-04-20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这就说明异域水土的不同对植物生长及其果实品质的影响是显著的。但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设施农业的发展,这种传统认知观点已被改写。如今的设施栽培是完全可控的栽培,不仅温度、光照、湿度环境可以调控,设施的土壤理化环境也可改造,实现“水土需同”,从而确保南果北种的果实品质,实现“味同”乃至更优。1999 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展南方果树在北方设施种植的试验研究,经过3 年的试验摸索,2002 年种植番木瓜获得成功,从此拉开了北京市南果北种的序幕。
南果北种现已遍布整个北方地区,北到黑龙江、西至新疆。目前北方地区种植面积约5000亩(333.5 hm2),品种以火龙果为主。不少南果种植园区被列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民族团结示范基地和国家级旅游景区,促进设施农业观光旅游,更有一些地方把南果北种作为扶贫项目实施,为促进农民增收发挥积极作用。
不同发展阶段
人们的生产活动与生产要素密切相关,农业生产活动与其所拥有的资源、社会发展、经济、科学技术等水平是相适应的,简单地说是不同的水平决定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南果北种的发展经历了3 个阶段:起步探索阶段,引进不同种类南方果树品种,解决品种有无的问题,开展试验研究,解决如何种得好的问题;示范推广阶段,打造南果种植基地,提供可看可学的样板,促进南果种植;优化发展阶段,优选最适宜的南果品种推广种植,促进种植节本增收。
起步探索阶段(1999~2006 年)
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北方地区一些经营花卉苗木的公司和个人陆续引进南方花卉、绿植和果树盆景(主要为年橘)进行销售,也有一些求新求异人士出于个人爱好和兴趣尝试引种南方果树,但他们一般都没有具体的目标、方向和方案,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更谈不上科学试验和研究。
南果北种离不开设施农业。北京设施农业从20 世纪80 年代初开始发展,早期的设施主要以加温温室为主,生产成本比较高。到90 年代初,北京市陆续从东北、山东等地引入了不同类型的日光温室,北京相关科研院所在此基础上自行研制了符合本地区发展的日光温室,并成为京郊设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为南果北种的开展提供了硬件条件。在90 年代后期,北京农业进行了一次大调整,从过去的以粮食生产为主向多元化生产、都市农业转型,不少乡镇争先恐后建设无粮乡(镇)。随着多年来设施蔬菜效益逐步下滑,农户对新、奇、特作物有了极大的热情。这些都为南果北种提供了极好的契机。
图1 设施番木瓜种植
1999 年底,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采购番木瓜种子育苗200 余株。2000 年春在昌平特菜大观园、通州城关镇的2 个温室大棚种植,当年开花坐果。但因对番木瓜特性不了解,温室选择不当,入冬以后植株全部冻死。吸取前一次的教训,后来选择配备加温设施的温室种植,2002 年底小汤山特菜大观园种植的番木瓜果实成熟采收,番木瓜首次在北方地区种植取得成功。番木瓜树形优美、果实从树干上长出,极具观赏性,得到了广泛关注(图1)。
与此同时,一些企业行为的农业观光园区也尝试引进南方果树进行观光兼采摘的试种。比如北戴河集发农业观光园于2000 年引进20多个南果品种,在其园区的加温日光温室、连栋温室中栽培。其中番木瓜、香蕉(图2)、火龙果、番石榴、百香果、矮晚柚、莲雾等品类,产量高、品质好,采摘的效益非常好。火龙果2004~2005 年 产 量 达3200 kg/667 m2,产 值 达11 万元/667 m2。该园区至今还种植有30 多个品种的南方果树,椰子在高9.6 m、跨度26 m的高大加温日光温室中生长已达8 年,营造了热带海边的椰林风景。
图2 设施香蕉种植
2003 年,“果、蔬兼用型水果优良品种的引进筛选与示范”被原北京市农业局立项,南果北种开启了系统的试验研究。随后陆续引进了20 余个南方果树种类试种筛选,开展了一系列栽培技术试验,率先提出南果北种适宜品种筛选评价指标、初步确定了品种与设施配置、土壤调酸技术、整形修剪技术、温湿度调控技术。对番木瓜、火龙果、番石榴、台湾青枣、菠萝、番荔枝等的栽培技术进行组装配套,集成北方设施栽培技术,为后来的示范推广奠定了基础。
示范推广阶段(2007~2014 年)
农业科学是一个实操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大量的试验才能得出真实的结果。在项目的带动下,继续引进新品种进行筛选试验,对栽培技术进行优化、改进和完善。主栽南果品种的北方设施栽培技术日趋成熟,并取得重要成果,使南果北种的热情空前高涨,京郊各区纷纷种植南果,更辐射和带动了周边的省区。
◆建立南果引种评价指标
为了使品种筛选有据可依,根据南方树种在北方温室的生态适应性、观光采摘性建立筛选评价指标,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如最低温度40%、土壤酸碱度30%、光照强度20%、湿度10%;果实成熟期60%、观赏性20%、新颖性20%)。根据此评价指标,筛选出火龙果、番木瓜、香蕉、番石榴、枇杷、番荔枝、菠萝、莲雾、杨桃、台湾青枣、西番莲、柑橘和黄皮共13 个适合北方设施观光采摘的南方树种。
◆掌握各树种的环境参数
为了实现树种与设施的合理配置,掌握13个树种的生长温度范围、最适生长温度、土壤pH 范围和最适土壤pH 等4 个关键环境参数。根据环境参数、树体高度、修剪特性等因素,确定了2 种设施匹配模式。如普通日光温室宜种植火龙果、番石榴、番荔枝、台湾青枣、柑橘(图3)、枇杷等6 种南果;加温日光温室宜种植莲雾、杨桃、西番莲、菠萝、番木瓜、黄皮等6 种南果。而现代化连栋温室宜种植香蕉、番木瓜、黄皮、莲雾等4 种南果。
图3 设施柑橘种植
◆创新栽培方式
通过创新栽培方式来提高火龙果、番木瓜产量和效益。针对北方设施火龙果生长量小、产量低的问题,创新火龙果架式密植方式,使种植密度由444 株/667 m2提 高 到1000~1200 株/667 m2,产量达到南方产区水平;针对日光温室空间限制的问题,创新番木瓜倾斜栽培方式,使株高降低20.4%,第一坐果位降低22.3%,使北方日光温室番木瓜由“种一次、长两年、收一茬”改进为“种一次、长三年、收两茬”,显著提高了种植收益。
◆优化设施环境
通过优化设施环境,调节光温提升南果品质。一是优化光照。针对不同光敏感树种采取不同的光照调节技术。如研究和示范推广番石榴合理整枝及反光膜增光技术可以使果实成熟期提早至11 月,节假日成熟果比例提高了13%,延长了采摘期,而且优质果率提高8.8%,产量提高4.1%。二是优化温度。减轻极端低温对南方果树的危害,降低生产成本。研究和示范推广冬季二层膜保温技术可以使温室最低温度提高3~6℃,积温增加600℃左右。
◆完善栽培管理技术
通过完善栽培管理技术,规范田间管理措施。针对设施空间限制,研究和提出不同树种的不同修剪技术。如台湾青枣推广重度截干更新树冠技术,使二次枝直径粗壮,坐果数显著增加;番石榴重短截+刻伤技术可提高结果数39.5%、产量增加33.1%。同时,利用设施栽培环境可控的有利条件,根据各树种的需肥特性及北方土壤的性状,研究制定肥水精准管理技术并推广应用。
示范推广阶段在京郊打造了5 个南果示范种植园区,为南果种植提供可看可学的示范样板,促进南果北种发展。5 个南果示范种植园区为通州于家务 “第五季”、大兴长子营“南亚风情园”(现称“呀路古热带植物园”)、海淀香山村“绿色果品观光采摘园”、海淀温泉镇南果示范基地和顺义鲜花港“绿尚火龙果采摘园”。
优化发展阶段(2015 年至今)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业绿色生态发展成为普遍共识,南果北种也进入优化发展新阶段。节能、优质品种更新换代及新技术的应用也就成为这个阶段的主要发展方向。
◆更新优化品种
过去种植的火龙果无论白肉还是红肉品种均需夜间人工授粉,费时费工,不利于大面积推广种植。这一阶段通过引进免授粉品种或通过嫁接进行了更新换代,促进了火龙果在北方地区种植的快速发展。目前,火龙果北方地区设施种植面积约3000 亩(200 hm2),产量1600~2000 kg/667 m2,效益达3.2~4.0 万元/667 m2,净收入可达2~3 万元/667 m2。番石榴也从原来的‘新世纪’‘珍珠’过渡到更具特色、品质更优的红心品种。
◆发展节能型品种
选择在北京冬季设施内无需加温可安全越冬的品种。如在京郊选择柑橘类品种、红心或黄心猕猴桃、水果型甘蔗和免人工授粉红肉火龙果进行种植,每年可节省加温费10000 元/667 m2,实现节能环保生产。
◆新技术应用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南果智能管理开始在一些园区落地。如温湿度监控与调节、光照强度监控与调节、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的应用,使南果管理更加精准,更加简便,更有利于推广。
发展方向
南果北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其影响力逐年扩大,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认可。但是,南果种植还需因地制宜,不能一哄而上。除了温室硬件及环境条件要满足相应品种的生长需求,最为重要的还是基础土壤条件,北方土壤普遍盐分含量较高,尤其是西北干旱地区的设施环境,土壤盐分更高,pH 普遍超过7.5,这对于大多数不耐盐、喜偏酸土壤的南方果树来说,不仅难以种植成功,而且严重影响果实品质。笔者在多个南果种植园区看到,很多种植户对南果的品种特性不够了解,缺乏基础土壤的改良措施,水肥管理不当,树体整形修剪不合理。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设施性能的提升,南果北种的发展必将进入新阶段。从功能定位上,将从观光为主向观光、生产兼顾发展;从品种选择上,则会向耐寒性较强的节能型品种发展;从生产管理上,会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精准管理发展。
从观光为主向观光生产兼顾发展
南果北种的初衷是满足观光农业的需求,满足人们对新、奇、特的偏好,这一特殊性也决定了南果北种很难大面积发展。随着品种突破、设施保温性能的提升,使一些品种从需加温才能越冬,到现在不加温也可安全越冬,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南果种植从纯观光型种植向生产型种植发展。例如北方地区设施免人工授粉红肉火龙果已实现生产型栽培,下一个最有可能实现生产型种植的品种是耐寒矮杆香蕉。
节能型品种优先发展
由于南果对温度有较高的要求,大多数品种在北京地区(周边或往北地区)冬季均需要加温才能安全越冬。而冬季加温成本约占整个生产成本的50%,不利于南果的发展,因此,选择耐寒节能的品种将会是以后北方设施南果生产发展的重点。
智能化南果温室即将出现
设施农业与大田农业相比具有安全、洁净和可控性强等优势,容易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目前,对于农业环境因子的各种监测越来越多,如设施内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与光周期等,为南果生产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撑。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打造南果生产数字化平台,促进生产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在今后几年不需要人工进行田间操作的智能化南果温室即将出现,生产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革,设施南果生产将变得更加轻松。
生产管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南果北种需要从粗放种植、模仿产地种植模式向精细化、标准化生产发展,真正发挥北方温室设施环境优势、水肥可控优势、精细化管理优势,生产出品质接近,甚至优于产地的果实,并力求获得更高产量,增加收益,促进设施农业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