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影响

2021-04-20赵福菊韩晓萍

系统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胰腺炎医护人员依从性

赵福菊,韩晓萍

1.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山东青州 262500;2.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寿光 262700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数量不断扩大。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指出,为了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医疗人员应积极做好该病治疗水平的提升。相关研究指出,作为常见急腹症之一,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上的发病速度相对较快,且患者病情相对较为危重,从而对患者生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1]。从病理学的角度分析,该病的致病因素相对较为复杂,其中,不良饮食习惯与该病之间的联系相对较为密切[2-3]。总的来看,在临床过程中,该病患者多数伴有恶心、呕吐、腹部疼痛明显、胰腺水肿以及发热等症状,若不能及时进行干预,则可造成患者胰腺组织出现坏死情况,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休克问题[4]。在治疗问题上,我国主要采用解痉、镇痛、改善微循环以及抑制胰腺消化酶分泌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以便有效实现患者生命安全的合理保障。同时,针对腹腔内渗出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通常使用腹膜前灌洗的方式进行治疗干预。经过实践探索,研究人员指出,在护理过程中,由于该病患者多数伴有明显痛感,因此,多数患者往往容易产生焦虑与抑郁等不良心理,从而不利于其护理配合度与依从性的合理保障,进而造成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的降低[5]。对此,研究人员表示,为了有效实现患者治疗综合质量的优化,在护理环节中,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护理模式的合理探索与应用,以便引导患者建立正确的心理状态,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护理工作,为其预后生活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与保障[6]。该次研究选择2018 年1 月—2020 年10 月期间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选取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工作中采用心理干预对患者护理依从性与生活质量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探索,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选取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列表将其分为两组进行护理,其中,对照组男 19 例,女 11 例;年龄 30~61 岁,平均年龄(47.15±3.47)岁。研究组男 18 例,女 12 例;年龄28~65 岁,平均年龄(47.55±2.89)岁。伦理委员会对该次医疗研究工作进行了批准。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研究对象年龄<80 周岁; ②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对该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③研究对象思维意识清晰,可以有效配合护理人员开展日常护理工作;④研究对象无高血压、心脏病以及糖尿病等其他重大疾病。

1.2.2 排除标准 ①研究对象思维意识模式,无法对主观意识进行有效表述;②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对研究内容与方法存在异议;③研究对象无法有效满足研究工作的随访需求。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主要护理内容包括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开展入院注意事项宣讲以及遵照医嘱指导患者进行药物的服用。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患者饮食方案的有效制定,以便有效保障患者每日身体所需营养的有效摄入,进而实现患者健康的合理保障。

1.3.2 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主要护理内容包括:①做好患者负性心理疏导: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表现出足够的耐心,以便帮助患者有效实现负性心理状态的合理缓解,进而引导其实现积极治疗心理的有效建立;②落实医疗知识宣讲与答疑工作: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胰腺炎相关医疗知识的有效宣讲,从而帮助患者进一步了解自身病情。同时,医护人员应及时对患者的疑问进行有效解答,以便引导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展开护理工作,促进护理依从性的提升;③开展疼痛护理:在护理过程中,针对患者存在的疼痛情况,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相应的疼痛护理,以便有效实现患者痛感的合理缓解,同时,医护人员应对疼痛情况的相关原因进行有效说明,从而帮助患者有效认识疼痛,从而实现紧张与焦虑心态的合理缓解。

1.4 观察指标

以患者护理依从性、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其中,护理依从性根据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对于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配合程度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以及不依从等3 项;患者心理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7],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抑郁与焦虑情况越明显;生活质量采用自制生活质量调查量表进行分析,主要评价内容包括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情感功能、交际功能以及活力评分等5 项,每项满分20 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 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Fisher 精确概率法,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

在护理依从性方面,研究组患者的依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DS 与SAS 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DS 与SAS 评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患者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情况比较[(±s),分]

组别SDS护理前 护理后SAS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30)研究组(n=30)t 值P 值48.56±2.14 47.89±2.25 1.182>0.05 40.53±2.03 33.69±1.86 13.607<0.05 48.14±1.58 47.69±2.31 0.881>0.05 39.54±2.27 32.01±2.56 12.054<0.05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升高,且研究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s),分]

组别 生理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心理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10.26±2.54 10.68±2.03 0.707>0.05 18.56±1.86 14.63±1.74 8.451<0.05 10.27±1.54 10.69±0.69 1.363>0.05 19.01±0.31 16.14±0.74 19.593<0.05

续表3

3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几率出现上升趋势,从而对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与威胁[8]。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表示,其与近年来我国人民群众饮食结构的巨大转变之间可能存在密切的联系。总的来看,作为消化系统常见临床疾病之一,该病主要由于患者体内消化酶受到外界影响而被激活导致,若不能及时干预,则消化酶会对患者胰腺组织进行“消化”,从而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出现,最终造成患者死亡[9]。从疾病特征的角度分析,该病起病速度相对较快,且病情发展较为迅速。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受到消化酶的影响,患者多数伴有明显疼痛,从而不利于患者积极心理状态的合理保障,进而导致负性情绪的出现,降低了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对于相关护理工作内容的依从性[10]。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指出,医护工作者在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积极做好护理模式的探索与优化,从多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以便帮助其实现负性心理状态的合理缓解,进而自觉遵守相关医疗工作要求,有效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以便为疾病治疗效果的优化奠定基础与保障[11]。实践表明,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心理干预的开展,有利于实现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良好关系的创建,对于患者治疗信心的培养与优化具有积极价值[12]。

该次研究数据显示,与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相对,通过心理干预护理的引入与应用,患者护理依从性与负性心理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在生活质量方面,患者的评分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与优化。

综上所述,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工作中,通过心理干预的有效应用,有利于促进患者护理依从性与生活质量水平的优化,对于患者健康的保障具有积极价值。

猜你喜欢

胰腺炎医护人员依从性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