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与研究
2021-04-20章立华张海燕
章立华,张海燕
临朐县人民医院眼科门诊治疗室,山东潍坊 262600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是由眼球晶状体代谢紊乱引起的晶状体蛋白质变性浑浊,多发于40 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1]。目前临床上对于白内障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虽然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但也会对眼球造成一定的创伤,加之多数患者就家属对该类疾病的认识不深,缺少护理经验,导致预后效果不理想[2]。因此,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白内障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医疗护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临床护理路径越来越多地被用在术后护理中[3]。该方式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提升了预后护理效果,节省了医疗资源[4]。为了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该次研究选择了 2017 年 10 月—2019 年10 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200 例白内障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选取了该院接受治疗的200 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 例)和实验组(100 例),其中对照组男性 52 例,女性 48 例;年龄 57~73 岁,平均年龄(66.4±6.8)岁。实验组男性 50 例,女性 50 例;年龄57~74 岁,平均年龄(66.5±6.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均为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②无其他眼科疾病,无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 ③精神、智力、认知水平正常且意识清醒;④该次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眼科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基础生活护理、眼部保健护理、用药指导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叮嘱。
1.3.2 实验组护理方法 实验组在眼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做法如下。
(1)术前准备:①术前检查,在患者入院后需及时进行手术相关的身体检查,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②心理疏导,术前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提供心理疏导,提高患者信心;③健康宣教,术前采用床头讲解,健康知识讲座等方法,加深患者对白内障的了解,使其积极配合治疗[6]。
(2)术中护理:手术中,护理人员在积极配合医生手术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患者情绪,如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相关医护人员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7]。
(3)术后护理:术后为患者提供光线适宜的病房;制定全面的饮食计划,保证其营养;提醒其保持眼部卫生,保证充足的休息;同时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护理[8]。
1.4 评价指标
①治疗情况:治疗情况包括患者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长。②心理状态: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其中,SAS 评分>70 分为重度焦虑,60~69 分为重度焦虑,50~59 分为轻度焦虑,<50 分为无焦虑。SDS 评分共 20 项,>72 分为重度抑郁,63~72 分为中度抑郁,53~62 分为轻度抑郁。③护理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无不适感为显效;临床症状几乎消失,无不适感为有效;临床症状没消失,有不适感为无效。护理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④护理满意度:邀请患者填写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总分为100分,≥90 分为十分满意,60~89 分为满意,<60 分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 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该文相关资料和数据使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s)
组别 住院费用(元) 住院时间(d)实验组(n=100)对照组(n=100) 值P 值3 548.6±121.4 4 357.4±348.7 21.905<0.001 4.7±2.3 7.2±2.8 6.899<0.001 t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好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s),分]
组别SD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SA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n=100)对照组(n=100)t 值P 值45.42±3.46 45.34±3.42 0.164 0.870 25.51±2.76 32.81±3.21 17.244<0.001 52.54±4.21 52.41±4.34 0.215 0.830 30.05±4.17 36.60±4.24 11.014<0.001
2.3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白内障虽为眼科的常见疾病,但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失明,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而且还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9]。研究表明[10],绝大多数的白内障患者都存在不同心理压力,甚至会影响术后恢复效果,临床上为了改善这类情况,开始重视患者的心理疏导,不断改进护理方式。
近年来临床护理路径因其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开始逐渐应用于眼科术后护理中[11]。该次研究中实验组以患者心理状况为基础,根据临床护理路径,为患者制定了更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在护理过程中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健康宣讲,以确保患者护理效果。
该次研究发现: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验组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与徐兵[12]的研究结果相似,其研究将110 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发现试验组的住院时间及费用降低(P<0.05)。
此外,该次研究还发现: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χ2=5.944,P=0.015);护理满意度为 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χ2=6.366,P=0.012)。这与韩雪晶等人[13]的研究结果相似,其研究将240 例白内障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验组在工作态度(81.67%)、工作质量(75.83%)以及巡视病房工作(84.17%)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50%、60.83%以及72.50%)(P<0.05)。
综上所述,眼科白内障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临床护理路径,可以节省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