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创伤性骨折的特点及临床治疗分析
2021-04-20李光淳
李光淳
吉林省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吉林长春 130021
近年来,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使得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显著增高,进而导致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出现了老年创伤性骨折的情况[1],该病通常伴随多种并发症,能够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疗效[2]。相关资料中提及,老年创伤性骨折作为骨折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具有发病突然和损伤大等特点,能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并能影响其日常活动[3]。目前,传统疗法依旧是该病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但疗效欠佳,无法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4]。为此,临床医师有必要为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寻找一种更加切实可行的治疗方式。该文选取2018 年3 月—2020 年2 月该院接诊的88 例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老年创伤性骨折的特点和治疗措施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接诊的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88 例,按照电脑随机双盲法原理均分两组。实验组女性20 例,男性 24 例;年龄 60~84 岁,平均(69.59±2.43)岁;体重41~79 kg,平均(54.79±4.62)kg;病程 1~28 d,平均(10.62±1.58)d;外源性因素致伤者 27 例、内源性因素致伤者 17 例。对照组女性 19 例,男性 25 例; 年龄60~85 岁,平均(69.11±2.85)岁;体重 40~80 kg,平均(54.65±4.91)kg;病程 1~27 d 之间,平均(10.14±1.69)d; 外源性因素致伤者28 例、 内源性因素致伤者16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运动受限,存在炎症反应,且骨折部位有部分水肿;患者临床信息完整。排除标准[5]:精神病者;中途转院者;严重肝肾疾病者;认知功能障碍者;临床信息缺失者。患者对研究知情,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都接受常规CT 检查,以明确骨折部位,然后再为其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于骨折愈合期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抗生素治疗,而实验组则实行动静结合治疗。详细如下。
对照组术后视患者病情状况,予以西医治疗,内容有调节电解质平衡与抗感染等,用药时间在5~8 d的范围之内。骨骼愈合期间,指导患者使用维生素与钙片等药物,以促进其骨折端愈合。对于存在明显水肿症状的患者,需辅以甘露醇治疗,用药方式为静滴,以有效缓解其局部肿胀程度。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接受动静结合治疗:利用小夹板固定骨折部位,视骨骼恢复周期予以对症治疗。术后7 d 内,确保骨折部位处于绝对静止状态,要求患者严格卧床休息,切勿移动患者,以免引起骨折不完全亦或者是延迟愈合的情况。术后7 d 后,因机体治愈功能开启代偿性,使得破骨细胞生成量明显增加,此时,骨折部位的骨质会被大量消耗,以确保骨细胞能够正常形成,故,在该阶段中,需要求患者适当运动,以促进骨的愈合。
1.3 观察指标
利用ADL 量表对两组入院和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作出评价,最高分100,得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就越强。按照SF-36 量表的评分标准对两组入院与出院时生活质量作出评价,内容有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活力与心理功能等,最高分100,得分越低,生活质量就越差。
记录两组伤口愈合时间,便于后期分析。
患者出院时对其进行调查,评估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此次调查的得分在0~100 分之间,分级标准如下: 满意>85 分,一般 70~85 分,不满意<70分。满意度=(1-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骨折线消失,按压骨折部位时无疼痛感;显效:骨折线较为模糊,且难以辨认,按压骨折部位时有轻度的疼痛感。有效:骨折线不明显,按压骨折部位时有明显疼痛感;无效:骨折线非常明显,骨折部位有剧烈疼痛感。总有效=(1-无效例数/总例数)×100.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康复效果
实验组入院时ADL、SF-36 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院时ADL 和SF-36 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效果对比[(±s),分]
表1 两组康复效果对比[(±s),分]
组别ADL入院时 出院时SF-36入院时 出院时实验组(n=44)对照组(n=44)t 值P 值57.64±4.92 57.18±5.13 0.429 0.669 76.82±3.91 69.46±3.52 9.280<0.001 59.43±5.87 59.76±6.14 0.258 0.797 81.29±4.05 75.38±4.12 6.786<0.001
2.2 伤口愈合时间
实验组伤口愈合时间为(4.19±1.05)周,对照组为(8.36±0.79)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59,P<0.05)。
2.3 疗效
实验组总有效率97.73%,高于对照组81.8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对比[n(%)]
2.4 满意度
实验组治疗满意度97.73%,优于对照组8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临床上,老年创伤性骨折具有高发病率,能够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双重损害[7]。相关资料中提及,老年人作为一类比较特殊的群体,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其机体生理功能明显减退,且大部分老年人都存在有骨质疏松的情况,使得其在外力作用下更容易出现创伤小骨折的情况[8]。对于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而言,因其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在随意移动后会引起骨折的移位,使得周围神经与肌肉组织受到损伤,进而对其后期的治疗造成了不利影响[9]。
动静结合疗法为比较新兴的一种治疗方式,要求在固定骨折部位时,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和体型等,选择一种长宽都比较适宜的夹板,且在对夹板进行安装的过程当中,也要确保夹板松紧度的适宜,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理舒适度[10],因部分患者存在骨折部位水肿的情况,所以,要根据其具体状况予以适当的松绑[11]。针对合并骨质疏松者,因疾病比较特殊,要求患者长期卧床,所以,在后期治疗的过程当中,需要患者做好个人卫生的清洁工作,并按时协助其翻身,确保床单被褥的清洁与干燥,以免引起褥疮[12]。骨愈合后,指导患者做适量的功能训练,以促进其病情恢复[13]。若患者无法自主活动,需由家属协助其完成康复训练,以免引起肌肉萎缩等并发症[14]。
金琪等人[15]的研究中,对50 例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施以了常规治疗,同时对另外50 例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施以了动静结合治疗,结果显示,动静结合组总有效率 96.0%(48/50) 比常规组 82.0%(41/50)高;动静结合组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达到98.0%(49/50),比常规组 80.0%(40/50)高。表明动静结合疗法的实施可显著提高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的疗效,且患者满意度也更高。此研究中,实验组总有效率97.73%,高于对照组 81.82%(P<0.05);实验组治疗满意度 97.73%,优于对照组 84.09%(P<0.05),这和金琪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此外,实验组出院时ADL 与SF-36 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伤口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选择动静结合疗法,对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比常规治疗更显著的成效,也更利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升,伤口的愈合,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为此,临床医师可将动静结合疗法作为老年创伤性骨折的一种首选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采取动静结合疗法干预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疗效好,伤口愈合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明显,且患者满意度高,生活质量提升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