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输尿管结石患者体外碎石后采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辅助排石的效果

2021-04-20闫波徐伟

系统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绞痛排石血尿

闫波,徐伟

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泌尿外一科,山东潍坊 261041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会使患者出现血尿、腹部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发生尿路感染、尿路梗阻等并发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有着严重不良影响。目前临床对该疾病主要采用体外碎石进行治疗,可有效清除患者的结石,使其肾绞痛等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并起到保护患者肾脏功能的作用,但该治疗方法不能完全清除结石,患者存在结石残留情况,需要在治疗后使用药物进行辅助排石[1]。以往临床多采用常规治疗,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可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该药物属于α 受体阻滞剂,具有良好的辅助排石效果,为进一步分析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的效果,该研究以2018 年6 月—2019 年12 月在该医院接受体外碎石治疗的128 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为观察对象开展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该医院接受体外碎石治疗的128 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纳入研究,通过抽签分成对照组(n=64)和实验组(n=64)。对照组:男 37 例,女 27 例;年龄 20~63岁,平均年龄是(40.04±4.08)岁;有 31 例患者为左侧输尿管结石,有33 例患者为右侧输尿管结石;结石直径为 4~11 mm,平均直径为(6.41±1.28)mm。实验组:男 36 例,女 28 例; 年龄 20~64 岁,平均年龄是(40.12±4.11)岁;有 32 例患者为左侧输尿管结石,有32 例患者为右侧输尿管结石;结石直径4~12 mm,平均直径为(6.48±1.26)mm。将上述相关数据资料进行互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 ②了解研究具体内容并自愿参加的患者;③CT 检查、尿路平片检查、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等结果显示与输尿管结石疾病诊断标准[2]相符的患者;④单侧患病的患者。

1.2.2 排出标准 ①临床资料不完整或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②对研究用药存在过敏反应的患者;③存在输尿管手术史的患者;④存在其他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⑤存在严重肾功能疾病的患者;⑥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患者;⑦存在精神障碍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体外碎石治疗,指导并协助患者采取侧卧体位,震波次数设定为800~3 000 次,震波级数设定为 3~8 级,治疗 1 h 左右。1 周后对患者进行X 线检查,检查患者的结石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再次进行体外碎石治疗。治疗均由同一名医师完成,使用的碎石机也相同。

上述治疗结束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患者左氧氟沙星(国药准字H20054408)药物,以口服方式用药,1 次/d,剂量为0.4 g/次,同时给予患者复方石淋通胶囊(国药准字Z20090249),以口服方式用药,3 次/d,剂量为 1.92 g/次。

实验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国药准字H20020623),以口服方式用药,1次/d,剂量为 0.4 mg/次。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治疗期间指导患者每天饮用足量水,至少为2 000mL,同时为促进排出结石,可进行蹦跳与慢跑等。

1.4 评价标准

1.4.1 治疗效果 测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标准[3]为:患者的临床表现全部消失,腹部X 线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输尿管结石消失,不存在肾绞痛情况,认定为痊愈;患者的临床表现改善,腹部X 线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输尿管存在少量结石但位置下移,不存在肾绞痛情况,或存在但较为轻微,认定为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变化或加重,腹部X 线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输尿管仍存在结石,与治疗前比较没有明显变化,存在肾绞痛情况,认定为无效。达到痊愈标准与改善标准则认定治疗有效,统计总有效率并互相对比。

1.4.2 结石排出情况 统计两组患者的结石排出情况,于治疗后第 3 天、1 周、2 周与 4 周时进行腹部 X线检查,统计两组患者的结石排净率并相互比较。

1.4.3 血尿情况 统计两组患者的血尿情况,记录血尿持续时间,计算均值以互相对比。

1.4.4 肾绞痛情况 统计两组患者的肾绞痛情况,记录患者的肾绞痛发生情况,计算发生率并对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测评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评分范围为 0~10 分,0 分为没有疼痛感,10 分为疼痛感极为剧烈难忍,即评分越高,疼痛感越强烈,计算均值并互相比较。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与对照组患者(70.31%)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93.75%) 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结石排出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3 d 后、1 周后、2周后与4 周后的结石排净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结石排出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的血尿持续时间

对照组患者的血尿持续时间为 (5.38±0.61)d,实验组患者的血尿持续时间为(2.26±0.31)d。两组患者的血尿持续时间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78,P<0.05)。

2.4 两组患者的肾绞痛发生情况

对照组中:有18 例患者发生肾绞痛,其发生率为28.13%;实验组中:有5 例患者发生肾绞痛,其发生率为7.81%。两组患者的肾绞痛发生率进行互相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57,P<0.05)。

2.5 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

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3.74±1.17)分,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1.21±0.26)分。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进行互相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87,P<0.05)。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患有该疾病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尿与肾绞痛,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极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肾积水、尿路感染、尿路梗阻等并发症,损害患者的肾脏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输尿管结石多发于男性患者,多发生于中壮年群体,近些年该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受到重点关注[5]。目前临床对输尿管结石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如经皮肾镜碎石术、输尿管镜碎石术等,均具有良好效果,但会给患者造成较大创伤,患者术后恢复缓慢且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而体外冲击碎石术因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性、安全性高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促进结石排出,但体外碎石术后,患者仍有残留结石,需要通过药物治疗进行辅助排石。以往临床多采用常规治疗,通常给予患者复方石淋通胶囊与左氧氟沙星药物,其具有一定效果,但总体并不理想,患者的结石排净率不高,且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不佳。基于此笔者认为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该药物属于α 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输尿管张力,并抑制输尿管平滑肌痉挛情况,可提高患者输尿管传输尿液的能力,其不会对患者输尿管自然蠕动情况产生影响,能够促进结石下移,进而促进其排出体外[8]。于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该药物,不仅可以提高结石排净率,同时能够缩短患者的血尿持续时间,降低肾绞痛发生率与疼痛程度。

为分析对输尿管结石患者体外碎石后采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进行辅助排石的具体效果,笔者展开对比研究,其结果显示:比照对照组,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结石排净率均更高,分别为93.75%、95.31%,该结果与刘小勇等人[6]的研究结果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 结石排净率为95.00%基本一致,提示对输尿管结石患者体外碎石后采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进行辅助排石的有效性; 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血尿持续时间、肾绞痛发生率与疼痛评分均更低,分别为(2.26±0.31)d、7.81%与(1.21±0.26)分,该结果与刘仁辉[7]的研究结果中的(2.32±0.40)d、8.24%、(1.25±0.23)分类似,说明对输尿管结石患者体外碎石后采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进行辅助排石可缩短患者的血尿持续时间,降低其肾绞痛发生几率与疼痛程度(P<0.05)。

综上所述,对输尿管结石患者体外碎石后采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进行辅助排石的效果理想,可提高患者结石排净率。

猜你喜欢

绞痛排石血尿
绞痛
血尿的梦魇 横纹肌溶解
出现血尿必须上医院检查
中药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76例体会
微创手术结合中药排石治疗肾结石42例
清热化瘀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32例
氯诺昔康联合654-2治疗肾绞痛疗效观察
胆囊结石总攻排石治疗并发症的相关研究
ESWL治疗顽固性肾绞痛的体会
尿液中带血(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