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菌血症临床诊断中血降钙素原与血液细菌培养的应用价值评析

2021-04-20尹健沈玉萍

系统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降钙素阳性率血液

尹健,沈玉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检验科,新疆乌鲁木齐 832000

菌血症是由病原菌入侵血液大量繁殖导致的全身炎症感染症状,发病机制复杂,病死率较高,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近年来随着抗生素耐药的增多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于菌血症的治疗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血液细菌培养是临床诊断菌血症的金标准,但培养周期较长,阳性率低,临床应用价值不高[2]。降钙素原是临床感染疾病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灵敏度和特异度高。该研究选择该院2019 年1—12 月收治的2 000例菌血症患者探讨菌血症临床诊断中血降钙素原与血液细菌培养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2 000 例菌血症患者。其中男性1 170 例,女性 830 例; 年龄 24~71 岁,平均年龄(49.5±4.3)岁。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诊断为菌血症,病历完整。②患者签署该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③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的患者。④合并活动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患者。

1.3 方法

对纳入的所有患者进行血降钙素原与血液细菌培养。血降钙素原检测的具体步骤为: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 于采血管并进行离心操作分离上清液,将上清液放置于cobas e411 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进行测定。血液细菌培养为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血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并将采血标本放置于培养瓶中进行血液细菌培养。

1.4 观察指标

观察血降钙素原检查结果、血液细菌培养检查结果、两种方法诊断效能比较。

1.5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 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降钙素原检查结果

血降钙素原检查阳性1 840 例,阴性160 例。见表1。

表1 血降钙素原检查结果

2.2 血液细菌培养检查结果

血液细菌培养检查阳性1 560 例,阴性440 例。见表2。

表2 血液细菌培养检查结果

2.3 两种方法诊断效能

两种方法检测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0,P>0.05),血降钙素原灵敏度高于血液细菌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0,P<0.05),准确率高于血液细菌培养,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130,P<0.05)。见表3。

表3 两种方法诊断效能比较(%)

2.4 两种检测方法不同时间发热阳性率

菌血症患者发热24 h 的血降钙素原检测阳性1 640 例(82.00%)高于血液细菌培养 840 例(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290,P<0.05),48 h 1 840 例(92.00%)高于血液细菌培养 760 例(3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40,P<0.05),72 h 2 000 例(100.00%)高于血液细菌培养1 640 例(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0,P<0.05)。见表4。

表4 两种检测方法发热不同时间阳性率比较[n(%)]

3 讨论

菌血症是临床感染性疾病中的危重类型,因细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物质,从而对患者全身造成严重影响[3]。菌血症累及的系统较多,病原菌可以随着血液循环传播到全身,从而对全身多个组织器官产生危害作用,严重则导致患者休克、死亡。菌血症好发于免疫力低下的儿童、 老年人群以及免疫缺陷的人群,因免疫力较低的情况下细菌更容易突破免疫屏障进入血液系统中繁殖导致疾病。菌血症的发病可以由局部炎症迁延不愈、细菌入侵血液系统引起。局部病灶持续未愈合的情况下条件致病菌可以在机体免疫力降低的情况下侵入血液系统繁殖、 传播导致发病。菌血症的发病也可以在无明显局部炎症表现的情况下直接出现菌血症。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滥用现象日益严重,临床抗菌治疗的难度逐渐升高,尤其是治疗难度更大的菌血症在抗菌治疗的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多重耐药的病例。单纯依靠临床经验进行治疗往往难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合血液培养等检查结果以及药物敏感指标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血液培养虽然是临床诊断菌血症的金标准,在培养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细菌药敏试验获取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耐药情况,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但血液培养的条件较为苛刻,培养阳性率较低,培养周期较长,不利于临床患者的及时诊断治疗。同时,血液细菌培养要想获得阳性结果需要在尚未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前提下进行,同时需要严格的血液采集过程。血液中细菌繁殖的数量对于血液培养的阳性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该检测方法难以在菌血症的早期细菌尚未大量繁殖的情况下获得阳性诊断。血降钙素原相比之下优势明显,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通常情况下,人体内血降钙素原的水平较低,一般小于0.05 ng/mL。当机体出现炎症反应的情况下,血降钙素原可以明显升高并在检测结果中呈现为阳性。血降钙素原可以在炎症反应的早期即出现升高,从而有助于临床医生的早期诊断。该研究探讨菌血症临床诊断中血降钙素原与血液细菌培养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降钙素原灵敏度高于血液细菌培养(P<0.05),准确率高于血液细菌培养(P<0.05)。菌血症患者发热 24 h 的血降钙素原检测阳性率82.00%高于血液细菌培养24.00%(P<0.05),48 h 92.00%高于血液细菌培养 38.00%(P<0.05),72 h 100.00%高于血液细菌培养的84.00%(P<0.05)。血液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较大,因而临床在进行血液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在患者发热48 h 后进行血液培养,此时更有利于获取培养阳性结果。临床在进行血培养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血液样本接种于特定的培养基上并给予一定的生长条件从而有利于病原体的鉴别。该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性较高,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92.11%和71.05%,特异度均为50.00%(P>0.05); 血清 PCT 检测的准确率 90.00%高于血液细菌培养70.00%(P<0.05)。菌血症患者发热后24 h 的血降钙素原检测阳性率81.58%高于血液细菌培养 21.05%(P<0.05),48 h94.74%高于血液细菌培养 36.84%(P<0.05),72 h 100.00%高于血液细菌培养 86.84%(P<0.05)。结合研究结果进一步分析,血液降钙素原的检测效果更高,虽然通过连续的血液培养观察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患者疾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临床治疗方案。但血培养周期较长,需要和其他检查方法相结合。血降钙素原作为一种炎症指标,可以在多种疾病炎症反应过程中出现升高,尤其是菌血症等细菌感染性疾病。研究认为单纯的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一般不会导致血降钙素原水平升高,从而有利于疾病的诊断[4]。血清降钙素原半衰周期较长,不会在短时间内降解,不容易受到其他干扰因素或激素水平的影响,因而可以较长时间保持活性,和血液培养检测联合有利于弥补血液培养耗费时间较长的缺点,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多的用药信息。随着现代医疗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更加快速便捷,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医疗诊断设备可以全自动化地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减少了人力、物力,相比之下检测效率大大提高。在抗感染治疗的过程中,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还可以为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临床医生通过观察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结果,对于检测结果明显降低的可以考虑继续采用原有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加强巩固治疗,而对于检测结果没有明显改善的患者需要考虑是否存在抗生素耐药的情况以及是否需要进行抗生素的调整[5-6]。有研究认为,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结果对于菌血症患者的临床预后也具有一定的评估意义,对于治疗效果较差最后死亡的患者其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结果持续升高达27 d,而对于治疗效果明显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其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结果一般在2.4 d 降到初始浓度的一半左右。结合研究结果进一步分析,菌血症临床诊断中血降钙素原与血液细菌培养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考虑到菌血症的疾病进展迅速,变化较快,单纯依靠血液培养的结果进行治疗难以应对突发的病情变化,容易使得患者错失抢救时机,联合血降钙素原检测是十分不错的辅助诊断方案[7-8]。

综上所述,菌血症临床诊断中血降钙素原与血液细菌培养的应用价值显著,二者各有优缺点,血降钙素原检测快速便捷,有利于菌血症的动态检测以及疾病治疗情况的评估,但无法获知疾病的病原菌类型以及药物敏感情况;而血液细菌培养可以明确具体的病原菌感染但培养阳性率低、耗费时间长,临床上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联合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对疾病情况的掌握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降钙素阳性率血液
采集部位及送检模式对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的分析*
正常血清降钙素和大肿块甲状腺髓样癌的研究进展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降钙素原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指导使用抗生素的效果分析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降钙素原临床检测分析
血液透析中风险护理的应用探索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