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剂量非布司他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抑制炎性因子、血管内皮损伤因子表达的影响

2021-04-20张凤巧

系统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尿酸低剂量血症

张凤巧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中心医院药剂科,山东东营 257400

作为一种常见的风湿免疫科疾病,高尿酸血症具 有很高的发病率,其临床表现为患者具有异常升高的血尿酸水平,在医学研究不断深入的今天,临床上发现该病的发病机制与慢性肾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用药、饮食等具有密切关系[1-2]。人体内一旦具有高于420 μmol/L 的尿酸值,就会导致尿酸沉淀,如果尿酸沉淀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痛风,甚至会导致关节破坏和肾脏病变等,往往合并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3-4]。因此,在对高尿酸血症性伴痛风患者进行治疗时最为主要的目标就是对其高尿酸水平进行控制[5-6]。对此,该文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8 月该院收治的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82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介绍了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采用低剂量非布司他治疗对其炎性因子、血管内皮损伤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高尿酸症伴痛风患者82 例作为该次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41 例。高剂量组女15例,男26 例;年龄最大值74 岁,最小值为32 岁,平均年龄为(52.1±7.2)岁;病程最大值为8 年,最小值为2年,平均病程为(4.4±0.7)年。低剂量组女 13 例,男 28例;年龄最大值76 岁,最小值为33 岁,平均年龄为(52.8±7.6)岁;病程最大值为 9 年,最小值为 2 年,平均病程为(4.6±0.9)年。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在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基础上,该次研究得以顺利实施。纳入标准:①与高尿酸血症伴痛风的诊断标准相符合,且经过临床诊断确诊的患者;②具有高于420 μmol/L 的血清尿酸值的患者; ③对该次研究知晓同意,且在知情同意书中签字确认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脏器功能疾病的患者;②合并意识障碍或者精神疾病的患者;③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患者。

1.2 方法

采用低剂量非布司他 (国药准字H20130058)对低剂量组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口服,40 mg/次,1 次/d。采用高剂量非布司他对高剂量组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口服,80 mg/次,1 次/d。上述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2 个月的持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具体疗效评价指标如下:①显效: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在治疗后具有≥25%的下降幅度,或者恢复到正常值,且症状出现明显改善;②有效: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在治疗后具有15%~25%之间的下降幅度,或者接近正常值,且症状具有一定改善;③无效:患者在治疗后没有达到上述标准,甚至有所加重。其中(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总有效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进行检测和比较,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并对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因子进行观察和比较,包括内皮素-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主要包括瘙痒、皮疹、胃肠道反应和肝肾功能异常等。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 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低剂量组的总有效率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2.2 炎性因子

低剂量组的血清炎性因子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对比[(±s),ng/L]

表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对比[(±s),ng/L]

组别 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前 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治疗前 治疗后高剂量组(n=41)低剂量组(n=41)t 值P 值49.3±8.1 49.6±8.2 0.167>0.05 30.5±6.2 29.4±5.8 0.830>0.05 47.9±4.4 48.2±4.1 0.319>0.05 31.5±3.2 30.9±2.8 0.904>0.05

2.3 血管内皮损伤因子

低剂量组的血清血管内皮损伤因子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因子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因子对比(±s)

组别内皮素-1(ng/L)治疗前 治疗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ng/mL)治疗前 治疗后高剂量组(n=41)低剂量组(n=41)t 值P 值50.2±9.7 50.5±9.6 0.141>0.05 28.2±4.9 28.1±4.4 0.097>0.05 563.9±162.5 559.7±152.3 0.121>0.05 298.6±73.5 294.1±80.3 0.265>0.05

2.4 不良反应

低剂量组的不良反应率与较之高剂量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3 讨论

目前高尿酸血症具有越来越高的发病率,临床上普遍认为该疾病与血管疾病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且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展中高尿酸血症也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7-8]。高尿酸能够加快活性氧簇的形成,同时减少一氧化氮的合成,最终引起炎性反应,对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害[8]。作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高尿酸血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工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现阶段临床上在治疗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时,主要的治疗方法为纠正机体嘌呤代谢紊乱,并且促进患者的尿酸排出[10]。

作为一种新型的降尿酸药物,非布司他片目前在治疗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时得到了广泛应用,相对于传统的药物而言,非布司他片在降尿酸方面效果更加突出,而且在降低患者炎性因子以及控制炎性反应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而且非布司他还可以对黄嘌呤氧化酶的选择进行抑制,进一步控制血管内皮损伤因子的形成,比如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等。不过现在临床上大多采用高剂量非布司他进行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多,影响了治疗效果[11]。对此,在该次研究中尝试着采用低剂量非布司他,分别通过40 mg、80 mg 的非布司他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经2 个月治疗后,低剂量组的总有效率80.5%与高剂量组7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肿瘤坏死因子(29.4±5.8)ng/L、白细胞介素(30.9±2.8)ng/L、内皮素-1(28.1±4.4)ng/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294.1±80.3)ng/L 与高剂量组(30.5±6.2)ng/L、(31.5±3.2)ng/L、(28.2±4.9)ng/L、(298.6±73.5)ng/m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非布司他并不会影响到治疗效果。此外,该次研究结果还显示,低剂量组的不良反应率7.3%低于剂量组24.4%(P<0.05),表明低剂量非布司他具有很少的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这与魏晓岩等人[12]的文献报道: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0%低于高剂量组 91.95%(P<0.05),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针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采用低剂量和高剂量非布司他治疗均能实现理想的效果,而且能够有效控制其炎性因子水平,并且提高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但是低剂量非布司他在不良反应方面更少,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高尿酸低剂量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低磷血症与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研究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协同护理对血液透析伴高磷血症患者低磷饮食的影响
肺部疾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分析
来那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CT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于新冠肺炎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尿酸高易导致全身受损
关于高尿酸血症你该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