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2021-04-19郑磊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作物设施农民

郑磊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民越来越重视生产效益,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生产规模也是稳中有升,设施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成为多数地区的富民产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民就业、实现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生产实际中,设施农业生产依然存在设施建设简陋、生产技术落后及市场销售困阻等多方面的问题,影响着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

一、设施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一)设施建设方面

1.建设标准低。当前部分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建设标准低,各项主要技术参数(长度、跨度、高度、厚度、角度等)不太符合标准,参数之间的比例没有达到要求,使得棚体的受光、保温效果不好,抗雪、抗风等能力降低,设施自身生产能力减弱。

2.设施基础简陋。目前农业设施中竹竿加水泥柱构造仍占一定比例,且竹竿粗度和水泥柱混合比例达不到要求,棚体普遍偏低;日光温室后墙多以土墙为

主,费时费工,且不坚固,在日照和风雨的冲刷下,墙体越来越薄,保温效果越来越差,农民对墙体保护不够。农民对棚体的质量没有很好的要求,这样使设施的拆旧年限缩短,后期维护成本增加,一旦发生大风、大雪天气,立柱折断,棚体倒塌,造成作物损失。

3.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近年大风、大雨、冰雹、倒春寒等异常天气时有发生,加上设施简陋,覆盖材料抗老化差,维护材料单一,灾害天气对设施生产造成威胁,常有设施倒蹋、压跨、变形等情况发生,造成设施内作物损伤、冻害、减产,对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挫伤。

4.配套设施薄弱。有的设施农业基地内水电路配套设施还相对薄弱。浇灌基本上能够满足生产需要,但排水设施跟不上。基地内一旦发生雨涝,极易发生涝灾,尤其是半地下式温室生产,更易形成倒灌,使作物水淹,给设施生产带来隐患和不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设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

(二)生产技术方面

1.投资大、风险高,生产周期长。设施农业既属于高投入、高产出产业,也属于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且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农民自播种到收获需要几个月甚至大半年的时间,可能因一场天灾损失殆尽,或价格低迷而入不敷出,这样就会导致农民不愿发展设施农业,畏惧种植设施农业。农民顾虑重重减缓了设施农业的发展速度。

2.生产存在盲目性。为了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加上缺乏对市场信息的了解,农民会追随往年市场进行种植,而当年的供求关系很大程度上已经发生变化,与往年的市场信息很可能不相匹配,导致当年农产品价格下落,农民收益上不去。

3.育苗技术跟不上。一方面,当前蔬菜生产中绝大多数种植户采用自育自用的方式,育苗设施简陋,育苗成本高,费时费工,保温和降温效果差,再加上育苗期间管理不科学,秧苗质量没有保证,达不到壮苗的标准。另一方面,大型规范的育苗企业少,且规模小,育苗能力弱,育苗设备传统,机械化程度低。

4.生产技术落后。生产中仍以传统种植方式为主,技术更新慢,管理粗放,施肥用药不科学,温湿度调控欠合理,标准化生产不规范,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优良品种推广面积有限;肥水一体化使用率和普及率低,缺乏专用的小型化作业机具,适应设施内各种栽培方法所需的作业机械更少,配套设施不完备,机械化操作程度低,劳动强度大。

5.连作障碍日趋严重。设施栽培作物种类单一,环境相对密闭,土壤无雨水淋溶,再加上肥水管理不合理,造成某些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恶化,连作障碍严重,土传病害增多,最终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低下。另外,农民掌握一到两种作物种植技术,一般是一年一大茬或一年两茬,不会轻易改变种植模式,这样会使棚室内生态条件恶化。

6.规模效应不明显。设施农业生产大多数仍是一家一户种植,生产方式零散、分散、规模小,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种植效应不明显,示范带动能力不强,缺乏统一管理、统一品种、统一销售,难以标准化,产品质量不稳定,不利于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品牌的创建。

(三)市场销售方面

1.市场交易不规范。有的蔬菜生产基地内建成了批发交易市场,但种植户不愿进入市场,而是在主要交通要道两侧自发形成路边交易市场,这样就导致已建有的市场闲置,资源浪费,而且路边市场杂乱无序,影响交通,交易不规范。

2.易受外界突发因素影响。农产品销售环节的顺畅与否直接影响着经济效益的高低。比如一种作物在当地种植情况正常,而外地区受风、雨等灾情严重,这样当地的这种作物价格会稍有上涨。再比如,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交通限制,封路封村,使得春节后集中上市的大棚叶菜和温室越冬蔬菜销售运输受阻,再加上叶菜上市集中、供应量大,而群众足不出户购买量小,从而使当时上市蔬菜价格同比下落。还有的叶菜由于不能及时销售而错过了收获季节,失去商品价值,造成农民经济损失。

二、设施农业发展建议

(一)规范建设,提高标准,增强设施抗逆能力

建设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等农业设施,要选择有专业资质的企业按照要求和标准规范建设;要与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接轨,示范推广无立柱、全钢架结构、自动调控、高效节能的先进设施,发展精细农业,打造精品亮点农业;完善基地内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旱能浇,涝能排,水电路齐全,进一步提升设施自身抗逆能力。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加大对设施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对冬暖棚或者连栋温室的集中连片建设、重点园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高标准灌溉设施、工厂化育苗设施等重点扶持,进一步提高设施建设标准,增强抗逆能力。

(二)市场调研,及早谋划,减少种植盲目性

引导农户学会利用农产品市场信息来指导农业生产。种植作物前要对市场进行初步调研,简要分析,了解营销门市种子销售情況,初步判断作物种植规模的增减,从而给自己选择种植作物及种植规模提供参考依据,科学安排生产计划,尽可能避免生产的盲目性。要打好时间差,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准备,选准品种,达到蔬菜错峰上市,为播种育苗争取宽松时间。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及时发布产品信息,逐步建立起对内覆盖城乡、对外连接国际市场的产品推介销售网络。通过与超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城市特殊消费群体的有效对接等形式,部分实现以销定产。

(三)加强装备,培育壮苗,提升育苗能力

积极发展集约化育苗,加强蔬菜集约化育苗示范场建设,引进高标准的自动化控温和浇水的育苗设施和配套设备。科学调控育苗环境,培育壮苗,推广嫁接技术,提高抗病能力。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

订单+技术服务”的发展模式,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指导,保证苗子质量,解决农户后顾之忧。

(四)合理轮作,科学管理,提高产品品质

一是合理轮作倒茬。设施内部较为密闭,常年种植同类作物会导致土壤内营养元素缺乏和病虫害积累,所以要合理轮作,采用需氮肥多的叶菜与需磷肥较多的茄果类、需钾肥较多的根茎类蔬菜轮作倒茬,根深类的与浅根类的蔬菜相互倒茬。粮菜轮作、水旱轮作,对土壤传染性病类的控制更为有效。二是提高生产者素质。大力普及设施农业科学知识,注重培养、提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生产者的技术水平,加强技术指导与培训,提高生产者素质和业务水平。三是科学运筹肥水。科学管理,采用绿色生态技术。嫁接育苗,减轻土传病害,提高种苗抗性;肥水一体化,实施节水灌溉,降低棚内湿度,省时省力;高垄栽培、黄板诱蚜、高温闷棚等,减少用药量,降低农药投入,提高产品品质。大力推广应用绿色生产综合措施,合理调控温湿度,强化设施农业生产全程管理,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品质。

(五)集约种植,规模经营,培育地方特色

引导种植户积极推进土地流转,集中种植,相互学习,相互监督;积极组建和扶持一批种植技术过硬、示范效果明显、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周边农户规模发展,把小规模培养转为大面积种植,统一管理,提高效率;鼓励城市资本进入设施农业领域,通过“公司+基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形式,推动设施农业的规模化经营;鼓励企业、基地、合作社和农户积极参与产品的“三品一标”认证,创建成方连片无公害生产基地;培育主导产业,形成特色,创建品牌,提高农产品影响力和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建设冷库、市场等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基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猜你喜欢

作物设施农民
耕牛和农民
为什么要多元
无公害水稻病虫害防治要点
挖掘这些基因,让作物抗各种病(2020.3.27 科技日报)
农民
地下作物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设施农业文摘
做农民的贴心人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