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1-04-19张丽丽
张丽丽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前对于人才考核的标准越来越严格,不仅要求人才具备相应的行业能力和素养,也更为看重内在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为了迎合这一改变,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转型,不再以应试教育为核心,而是更为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和综合素质强化,尤其是对即将踏入更高学府的高中生来说,新课改的着力点已经不再放在学生的升学、分数上,而是更重视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强化。为了更好的迎合这种教学转变,提升教学效率,本文将浅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时期;高中地理;教学策略;分析研究
在新课改持续深化的教学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改变,从教学方法到教学观念再到课堂教学内容等,都抛弃了传统教学中陈旧的应试观念,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和素质强化,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为第一考量要素,追求在教育当中提升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倡导实现能力提升和素质强化的内在统一。所以,在这一教学时期中,教师应当敢于大胆创新和尝试,将素质教育提出的“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理念切实贯彻到教学当中,进而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
一、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
(一)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地理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在于,教材当中涉及的知识点有文有理,学科的特点并不是立足于某一个具体的学习领域,而是涵盖了多种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包容性,不像历史和政治学科那样,学生只需要划出重点进行背诵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地理的过程更加的复杂,每一个知识点所衍生的知识体系都是特有的,一个词记忆错误或者一个字记忆错误,整体的知识性就会发生歧义,学生很容易在多概念融合的过程中产生认知脱节。所以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理解记忆而不是机械化记忆,学生只有掌握了方法,摸清了知识的本源,才能够真正的掌握知识。即使题型变化,知识发生迁移和转变,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其本质是不变的,因此教师更需要进行学习方法的讲授,而非单向的知识灌输,避免学生形成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思维习惯。
(二)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当中重要的内在动力因素,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往往能够爆发出更为浓烈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热情能够驱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当中,不再以被动认知的身份进行知识内化。所以,教师应当发挥地理的人文性和社会性特点,通过生活化视角或者是情景化教学来优化知识传授形式,丰富教学体制,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当中以不同的思维认知单一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够带给学生不同的学习感受,学生能够逐渐体会到地理的多元化特性,感受到地理的使用价值和学科趣味感,进而迸发出更为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对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和强化有着积极的帮助。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著名的教育学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在课堂上自由的呼吸,若不能够创设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再优秀的教学方法也无济于事。”。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应当做出改变,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和第一考量点,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自主完成知识预习、分析、探索、内化。教师需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这一过程,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点拨,不断的提升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教学氛围,让学生逐渐养成地理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想要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需要在教学之初就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笔者认为知识导入环节十分重要,教师应当在课前以阶段性教学内容为基础,做好调查和功课,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利用互联网资源平台扩充教学内容,最好是从生活化角度入手,选取一些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元素,让学生的认知难度降低,把知识点带入学生熟悉的问题场景当中,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够活跃,进而融入与教师的知识交互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以问题引导策略展开一些师生互动,淡化课堂对于学生的压迫感和束缚感,给予学生表达自我意见和想法的机会,学生和教师想法碰撞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收取更多客观准确的教学反馈,学生也能够从与教师的教学互动当中,针对性的解决自己的学习难题,并且营造出一种开放活跃、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对提升教学效率,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有着积极的帮助,能够大幅的提升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思维塑成十分关键。地理这门学科大部分的知识点衍生于生活当中,通过地理语言提取了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并且在此基础上研究其规律和变化。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之所以不能够对地理知识有深刻的印象和记忆,大多是因为学科思维没有成型,没有学会以地理眼光去看待问题。对于这种教学问题,教师可以用问题引导策略来进行改变,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去实施问题引导教学。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在讲解“气象灾害”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去设计问题。“通过分析沙尘暴的特点来看,你认为我国的哪里的沙尘暴可能最严重?”,这个问题考察了学生两方面知识点,一是对于沙尘暴这个概念理解,二是将这个知识点联系到中国地理特征这一知识体系中,让学生去思考沙尘暴较为严重的区域,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回答出具体答案后,教师先去筛选答案的对错,然后根据学生回答答案的理由去找出学生思维上的漏洞,通过学生回答的错误点来进行思维修正,让学生明白错在何处以及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可以最大程度上保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通过一对一的思维指导教会学生完善健全的思考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塑成学生的地理思维习惯,对教学有效性的强化和提升有着积极的帮助。
(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高中地理知识点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大多与其他信息相勾连,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是从普通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地理科学定义,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尝试淡化地理教学的抽象性,最好将地理知识与一些具象化的生活现象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的理解难度得到降低,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生活化教学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以生活化角度剖析知识,以具体的生活案例来淡化学生接触陌生知识点时的恐惧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主的进行思考和分析,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内化知识的效率,对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验去思考自己能够想到的运输方式,比如大巴车、计程车、火车、动车等等,接下来教师再让学生去思考,交通运输方式的类型和所在区域的地理特征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人们是如何区分和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的,这种运输方式选择的变化是随着什么因素发生改变的。从生活化角度将地理知识逐一的提取出来,让学生根据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来分析某一区域的地理特征。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实践调查,通过调查本地的交通运输方式来分析本地的地理特点,以及未来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四)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
高效的地理教学过程离不开科学的评价机制。教师应当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的了解学生对于阶段性知识的想法和认识,从学生的学习感受当中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通过收取这些教学反馈信息,教师能够更加客观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后续的教学改进当中能够高效的提升教学模式与学生间的适配性。同时,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来设计针对性的习题,做好课后的巩固和复习。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以收取教学反馈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交流,不要从主观上去干扰学生的思维。因为很多学生认知能力的不足,有时候对于教师反复强调的知识点理解不透彻,担心受到教师的批评,在交流过程中就会选择隐瞒,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教师尽量要以温和包容的语气去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学习问题,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并且学会利用鼓励性的话语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敢于向教师反馈学习问题。通过这种交流无间的知识交互过程,学生和教师都能够获取自己想要的教学反馈信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进步和发展,对提升教学有效性,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进步有着积极的帮助。另外,除了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还应该学会利用生生交流机制去引导学生间互评,学生间的想法碰撞有助于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能够完善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想法,巩固教学成果。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教师想要提升教学有效性,需要在教学当中以更加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来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来重新编排教学体制,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能够得到更加长足的进步和提升,进而达到素质教育教学目标,构建一个全新的高中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周武峣.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4):36.
[2]朱丽平.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地理教育,2020,(z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