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斌勇:最年轻的院士
2021-04-19乐羊羊
乐羊羊
孙斌勇,1976年出生,现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和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科院数学院“陈景润之星”、中科院“华罗庚首席研究员”,曾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奖项。2019年,42岁的孙斌勇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最年轻的院士。
2019年年初,孙斌勇以“典型群表示论”项目获得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典型群表示论”是当代数学最核心的内容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数学和理论物理的各个分支中。
在该领域中,中国上一次的获奖者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他的成果于1956年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时隔63年,中国数学家在典型群方面再一次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孙斌勇的成果被国内外同行称作“孙的突破”“该领域的基本定理之一”“众多国际数学家工作不可替代的基础”……
从渔村里走出的数学家
孙斌勇出生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六横双塘社区孙家村,家里兄弟三人,他排第二。上学时,兄弟三人成绩都不错。据孙斌勇母亲说:“斌勇从小就对数字特别敏感。就拿算‘二十四点这个游戏来说,他几乎是一拿到牌,看一下,就马上能算出来,八九岁时他就能赢过很多大人,以至于小伙伴们都不愿意和他玩这个游戏。”
读小学六年级时,孙斌勇就解出了他哥哥中考模拟题里的压轴题,“虽然兄弟俩是用不同的解题方法,但答案都正确。那时,斌勇还没学过初中数学呢。”孙斌勇的母亲说。
高中快毕业时,由于在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屡获金奖,还曾以满分成绩获得浙江省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第一名,孙斌勇被保送进浙江大学数学系。孙斌勇的家境并不好,他被保送进浙江大学后,父亲查出了肺癌,治疗无效,不幸去世。父亲的这场病让家里欠下了20万元的债务。不久,孙斌勇得到了去香港科技大学深造的机会,此后他师从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励建书教授,继续深入李群论方向的研究,获得了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学位。深造期间,他用奖学金偿还了家里的大部分债务。
“学习要有耐心,千万不要着急!”
孙斌勇觉得,学习最重要的是态度问题,必须以一种踏实的态度去学习,才能学好。比如做一份数学考卷,有些人觉得应该把试卷答满,即使每道题都做得有点错有点对也没关系,但他更欣赏要做就全部做对的这种学习方式,他认为数学思维应该也是这样的。
孙斌勇接受《舟山日报》记者采访时,谈了自己学习数学的心得:“我小时候看书特别仔细,每一句话都要理解它是什么意思。数学的每一个定理,我都能自己证明。比如说圆的周长,我得搞清楚圆的周长公式是怎么来的,其实这就是π的定义。如果是算圆的面积,那就不是定义了,是需要证明的定理。哪个是定义,哪个是定理,我都要自己搞清楚。很多人越学越糊涂,尤其是数学。其实如果从小就像我说的这样学,整个系统都弄明白了的话,不见得要花很多时间、做很多题目。把最基本的抓住,学数学还是轻松的。”
当记者问到,学好数学是不是计算要快时,孙斌勇回答说:“我从来不要求快的,能笔写的不口算。我对女儿也这么说,稳是最重要的。比如发射火箭要1000个步骤,你每步花2倍时间,保证正确率,只是多花了2倍时间。但哪一步算错的话,毁的却是整个工程。我们一个几十页的证明,也是靠一步一步的计算得出来的。我不赞成刷题,也不赞成做太难的题。做难题,费时间、花脑子,对理解知识点的帮助不大。有些题目,你挖空心思解出来了,就能证明你厉害了?不一定啊,做难题不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尺。我强调的是,学习的目的是要增长知识,要能理解、运用整个知识体系,在原来的知识基础上再创造知识。”
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的数学基础理论研究还存在差距。对于数学人才的培养,孙斌勇认为:“数学需要一些天赋,但其实聪明的人并不少,有耐心的人却比较少,做事情浮躁的人比较多。我觉得学习,特别是學数学,主要还是要有耐心,千万不要着急。其实各行各业都是这样,一直踏实地做下去,一件事情做十年,总比人家做几天的厉害。”
(注:文章根据科研大匠、舟山日报、中国科普网、浙江大学等公众号登载的相关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