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工智能教育“名副其实”
2021-04-19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致2019年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贺信中指出,要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但近年来的人工智能+教育,有时却有些“名不副实”。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教育厅厅长蒋昌忠认为,应把人工智能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组织开展该领域核心问题攻关研究,各部门协同完善人工智能教育政策制度体系。
近年来,我国在“为人工智能培养人才”和“利用人工智能变革教育”两方面都做了大量探索,但是从当前发展状况来看,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教育变革,都存在明显的供需矛盾。
在人才培养方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底座还不实。现在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关注度还不夠,中小学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存在标准缺失、跨学科课程体系缺乏、师资匮乏、课外与课内资源对接不够等问题。
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虽然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众多,但大多还停留在噱头层面。很多地方虽然打出了“智慧教育”“智慧校园”的旗号,但有限的智能化仅仅是在管理工作中有所体现,基本没有对教学产生实质性影响。而且,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教育教学,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否会损害个人隐私等问题,还需要得到进一步解答。
因此,应将人工智能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予以统筹部署和推动落实。工信部、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可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行业重点工作规划。各部门也要协同建立相关产品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准入制度、监管机制和评估体系,鼓励并引导国内一线企业深度协同,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发展。
要解决人工智能和教育的互动关系问题,研究是基础。可以围绕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基础理论、核心关键共性技术和公共支撑平台等方面需求,科技部门与教育部门共建前沿科学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基地;以交叉前沿突破和国家区域发展等重大需求为导向,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创新主体联动,推动国家级创新基地的培育。
对那些农村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则可以加大中央财政的人工智能教育资金投入。有些教学点常年缺乏英语老师,部分农村学校和民族地区学校的语文老师普通话水平低。合理推广适配的标准化人工智能教育产品,能切实解决他们的问题。
马立明摄
3月9日,山西中泰特种机器人公司生产线上,工作人员正在对产品设备熟练操作。
作为朔州聚焦“六新”突破,扎实开展项目谋划,全面转型升级的生动体现,该公司聚焦煤矿智能化管控平台和特种机器人两大产业,研发生产共计120余种产品,其中20余款产品为国内首创。目前,该公司重点在建项目为《中信重工开诚特种机器人朔州产业园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将达到年产2000台特种机器人,年产值2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