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小林:心心念念“搬迁经” 振兴路上助脱贫

2021-04-19

科学导报 2021年18期
关键词:临县一楼易地

“那天,安家庄乡前岭西村的高保明一大早就在我办公室等我,了解后知道他二级残疾、腿脚不方便,分房抓阄分在了六楼,对他来说这确实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情。之后我和一楼居民协商,想尽办法帮助他调换在一楼。后来在城北移民中,我们也完善了这方面的不周全,凡是家中有残疾人或者65周岁以上老人的家庭,提出申请核实后可优先入住一楼。我们的工作也是在与群众磨合中越来越完善。”3月11日,《科学导报》记者来到吕梁市临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见到了被评选为“全国奋进易地搬迁干部”的临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陈小林。

“十三五”期间,临县易地扶贫搬迁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万人,搬迁人数占山西的十二分之一、吕梁的三分之一。2018年4月,担任县民政局长的陈小林主动请缨,接任县扶贫办主任。他上任时,全县还有2.8万人未搬迁,需完成11个安置点的建设,按照2019年脱贫摘帽时限要求,时间紧、难度大、困难多,许多人都为他捏着一把汗。

2018年11月,天寒地冻,临县城北三期工程征地,陈小林每天与乡镇的同志都要到一线场地、农户家中做思想工作,尤其是“钉子户”的思想工作。“那段时间是真的累,群众不了解政策,总觉得是要拆他们的家,有时只能冒着被围堵的危险,站出来讲政策、明是非。但是,只要用心了,群众终究是会理解的。1个月时间,252亩征地任务全部完成,保证了工程按期开工。”陈小林对记者说。

面对11个安置点的艰巨任务,陈小林千方百计找办法、破难题,建言献策,推动全县建立了一套攻坚啃硬的好机制。为压实责任,2018年9月,临县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包括易地扶贫搬迁在内的重点工作黄牌红牌预警月考核问责办法。为抢抓工期,2019年6月,临县在各安置点推行两班轮岗、昼夜施工、交叉作业、边建边验、按日倒排工期、按周兑现奖惩等超常规措施。不到5个月时间,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的11个安置点全部竣工。为提高入住率,2019年11月,临县在各安置点实行了以奖促住、干部帮搬等举措,搬迁对象全部于当年年底实现了入住。

搬了、住了,只是易地搬遷的第一步,能不能住得好,住得稳,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为此,陈小林组织单位全体人员一户一户上门摸清产业就业需求,并据此推动出台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方案》《安置点后续管理办法》《大型集中安置点巩固脱贫成果专项实施方案》等方案。截至目前,全县18个安置点,均设立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就业服务站,建成扶贫车间10个、产业园区11个,设置公益岗位3000个。

易地扶贫搬迁具体到户,情况不一。不少搬迁群众遇事首先找的是扶贫办。陈小林便把自己的办公室当成“信访室”,他的工作笔记中,密密麻麻记录着搬迁群众的诉求。

任临县扶贫办主任以来,“五加二、白加黑”是陈小林的工作常态。因一心投入工作,常忘记回家吃饭,办公室放的干粮,成为他的“便餐”。2018年冬,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标注时,因搬迁人口多、工作量大,为按期完成任务,陈小林与同志们一起熬了3个通宵,一一把关并进行了上报。2019年冬,陈小林年过七旬的老母生病住进了县医院,但因为正是工程扫尾关键期,他没能抽身去看老母亲一眼。

经常加班熬夜,陈小林的身体也出了问题,2019年检查出腰部尾椎脱出,医生建议住院治疗,但他瞒着家人继续工作。因没有及时治疗,又导致腰椎间盘三椎突出,2020年4月初,开始腰腿疼,不日病情加重,不得不拄着拐杖上班,几天后双腿疼痛无法下地,医生建议卧床静养两个月,但他仅在家躺了3天,病情稍有好转,就将床搬到了办公室,一边躺床养病,一边处理公务……就是这样,陈小林用两年多时间与临县扶贫办全体人员,冲在前列、干在实处,出色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为临县脱贫摘帽作出了贡献,为乡村振兴献上了一名扶贫干部的拳拳之心。

猜你喜欢

临县一楼易地
铜鼓县:以“四真”提“四感” 高质量推动易地搬迁后扶工作
最大的钻石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吕梁临县光伏扶贫实现“三个全覆盖”
深度贫困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究
临县野菜资源现状调查与开发建议
西班牙人竟然把四楼叫作一楼
临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