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入所有的贤者之石

2021-04-19于是

小说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塔罗牌书名章节

于是

《越过时间的边界》是珍妮特·温特森1997年出版的小说,中文版终于在2020年面世了。这是我翻译的第三部温特森的小说,它比之前的《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有更精妙的复线套嵌结构,更炽烈、更成熟的情爱观,比之后改写自莎士比亚剧作的《时间之间》更具原创性。

这次阅读、翻译的体验很跨界,在知性层面跨越了物理学、占星术、犹太教和诗歌,在时间层面跨越了三代人,在空间上跨越了大洋和大陆,虽然主线是三角情爱故事,内涵和外延却很丰富,涉及上世纪中后期的各类大事件,充满了智性的激荡。温特森的语感极具个性,短促、机智、激情、诗意,但也时常会让人思忖:面对作者激荡的灵感、跨界的思绪、张扬的风格,我们能不能找到确切的、对应的译文?

书名:“这是个文字游戏”

先说说书名的周折。

本书首版于Vintage出版公司,Granta杂志的专访就特别提到了书名“Gut Symmetries”。温特森解释说:“这是个文字游戏。”GUT是Grand Unified Theory的缩写,亦即大统一理论:物理学家想用单一理论来解释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也就是亚原子粒子的所有活动方式;其次,gut的本意包含内脏、胆量、直觉,是个常用的口语,在这个故事的语境里主要指的是直觉、感觉。好玩的是,维基百科的页面把这个书名机译为“肠道对称性”——这个不看书的翻译机器人也算有点幽默感,不知道温特森看到会怎么想?

这次的文字游戏成功了吗?很遗憾,在中文世界里很难达成“一名多意”的效果。另一个词symmetries(本意:对称)也有复杂的寓意。上世纪二十年代,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一心想要寻到一种具有统合性的理论来解释引力和电磁力,直到七十年代,乔吉和格拉肖才提出了最早的SU(5)大统一理论。通常,这种理论要求标准模型的三种耦合常数在某个能标上趋向同一个数值,继而出现了超对称模型,理论物理学家相信这不是巧合。这也是粒子物理学中引入超对称的重要动机之一。超对称理论是日本物理学家宫沢弘成在1966年首次提出的,描述了费米子和玻色子之间的对称。超对称可能统一自然界的基本作用力,乃至解释暗物质问题。在这本小说里,宇宙大统一和超对称的概念既是主人公交流的议题,也是隐喻的基地:用数学和物理学概念隐喻的显然是人与人的关系,各式各样的情感产生引力、磁力和暗物质,不可见,却分明存在。温特森想用故事和文字提醒我们:爱到深处,我们要寻找的就是一个对称而统一的平行宇宙。

严复有言:“一名之立,旬月踟蹰。”相比于文学性很强的书写,人文科技类的词汇和段落更令人踟蹰。严复用“天演”,但世人接受并沿用的终究是“进化”,生物的自然进化、人类道德的进化都在一个词的范畴内混为一谈。这样的立名典故在翻译史上数不胜数,遗憾无穷。定稿前,我为这个书名旬月踟蹰,首选“宇宙的均衡”和“至高的统一”,“对称·宇宙·大统一”似乎也很符合原文。然后,我把这个球踢给了编辑部……此处省略数月数人的踟蹰,大家都意识到——事到如今,文学宇宙内的问题已转变为了市场营销问题。不难想象,带有“宇宙”“大统一”这类字眼的书名很可能让人觉得这不是小说,而是一本科普书。

最终,书名定为《越过时间的边界》。这也是有理可据的。记者问过温特森,你为什么想写量子物理学?她说:“我对量子物理学一直很感兴趣。科学让我着迷,我读《新科学家》已经很多年了。我所有的书都是以时间为主题的——可以追溯到《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申命记》那个章节;在《给樱桃以性别》中,我用的是纵向时间;在这本书里,我想探索时间的维度:我们如何理解时间?过去会发生什么?未来是否已经存在?这些都是本书涉及的问题,并不是希望回答这些问题,而是让时间的谜团更耐人寻味。”

除此之外,matter也好master也好,双关词文字游戏在书中比比皆是,都需要翻译出来,如果正统文本允许用斜杠(/)表达多义(就像绝大多数译者都必须是身兼数职的斜杠中青年),我会投票赞成。

章节:星星、宝剑十与死神

再来谈谈塔罗牌。

本书的章节名都是塔罗牌面的名称。相比于理论物理学,炼金术、占星术和塔罗牌会更好懂吗?我持保留意见。早在十四世纪,乔叟就在《坎特伯雷故事集》里多次提到了占星学;诺奖得主托卡尔丘克的《糜骨之壤》里,女主人公精通此道,在揣度其他人物时极尽对天象和宿命的阐述;帕维奇的《君士坦丁堡的最后之恋》更是塔罗牌小说的巅峰之作,22个小故事对应22张牌,读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抽牌顺序去读。

说回温特森的这本书,随便选三个章节名就能看出来,牌面是匹配内容的,很有既视感——

《星星》章节讲述了“脊椎里有颗钻石”的天蝎座女诗人的诞生故事;

《宝剑十》章节讲述了狮子座乔瓦如何从大统一理论转向超弦理论,而他的情人意识到“共享变成了捕获”;

《死神》章节讲述了出生在神佑号小船上的双子座爱丽丝从死神手中夺回了爱人和爱人的爱人,但让一切顺利进行的是神秘的黑衣人以实玛利——爱丽丝的亡父,这位和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颇有深交、在喀巴拉思想的悖论中发现了新物理学悖论的犹太智者,是不是实践了“物质既存在也不存在”的理论?

塔罗牌的玄妙在于解读。温特森很少采用单线结构,更偏好交响乐式的和谐复调,并让每个声部都有独特的质感和音色,而適当地反复重弹,声部的交叠维持了全局的完整和统一,还引发了极具风格化的高潮,让人印象深刻。这种多重视角的切换和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她的小说不能容纳复杂的情节,而是以散文式的抒情独白配以轻喜剧式的小说式对白为亮点,这种轻盈跳跃的写作方法恰恰提供了充沛的解读时空——

爱丽丝在游轮上做完有关炼金术士帕拉塞尔苏斯和新物理学的讲座后,结识了另一位在游轮上做讲座的物理学家乔瓦,他的议题是时间旅行。他们会在两页之内相爱,但温特森决定在第三页就把这场婚外情的结果告诉你:很快,爱丽丝和斯黛拉也在两页之内相爱了。

温特森不介意让一本书在第一章节就剧透了整条故事主线。完全不介意!物质和性别都是流动的波。所谓的主线只存在于欧几里得的平面世界,而小说天生就是多维宇宙,作者和读者、人物和人物理应处在爱因斯坦之后的相对论世界,时空弯曲,每一条线索、每一条思绪都可能成为另一条主线;两条看似不可能相交的线索,早晚都会在小说宇宙里交汇。

这种毫不介意,其实是作者的自信。你要带着解读和想象的乐趣,一直看到结尾,才会厘清这个故事的真相。三角形比直线更有魅力。这不仅仅是个几何学问题,在人际和文化关系中尤是如此。三个家族、三代人的故事如同快速剪切的蒙太奇,读者翻开一张塔罗牌,解读到了更多秘密,就必定会发现:比三个主人公之间的纠葛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如何成为了这故事的主人公?其中两代人都经历了三角关系,那么多小宇宙在星尘间交融,主角的配角在另一个宇宙观里就是主角,在亚原子层面,或在超弦理论中,没有主角配角之分。

真相,就是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这是文学、哲学和美学的结论,也可能是物理学和神学的结论。

注释:解开隐喻和模型

温特森用文字展现的人间爱恨,宛如量子纠缠的人间图解。所以,本书的主题毫无疑问是爱情。爱情的超弦理论。薛定谔的猫的爱情。面对死亡和爱情,作家和人物搞懂了波函数的重点,读者呢,会不会被这些术语吓跑?

翻译本书的过程中,查证最多的倒还不是物理学词汇和特定用法,而是犹太教、喀巴拉神秘主义的相关内容。喀巴拉主义关注永恒的造物主与有限的宇宙之间的关系,开启人的知觉,深入了解不可见的世界运作法则,从而界定宇宙和人类的本质、存在的本质以及其他本体论问题。作为其核心理念的“生命之树”传播很广,其22条路径也对应了22张塔罗牌。喀巴拉体系中也充满了隐喻和模型,从某种角度看,古老的神秘主义和未来的量子力学要探究的真相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虽然有关“小说该不该加注”这个问题的讨论旷日持久,很多人不赞成,认为会破坏语感或阅读快感,多此一举,但我始终是赞成派。因有文化差异,人名、典故、外语、俚语等內容都是“梗”,大部分中国读者不会一看就懂,很多时候,看一下注释能切实帮到我们领会作家要表达的意思,否则,就连人物为什么嬉笑怒骂都搞不明白,多么遗憾。更不用说喀巴拉思想中一些不可直译的概念了,单纯音译是太不够用了。

温特森写作这部小说的方法就像在炼金,投入了各个文化领域中的贤者之石。这启发了读者,认识到了情感物理学、爱情波函数,也贯通了占星、炼金、理论物理、数学和诗学。这些理论都在帮助她讨论“爱”,分析“爱”的构成——“爱”终究是在一个大统一的宇宙里,时间和星辰以粒子的形式穿透了我们所有人的所有生命。没有哪一刻、哪个人的爱能独立于世。

而且她很清楚,炼金术士的终极目的并不是把石头炼成金子,而是要修炼自己。

猜你喜欢

塔罗牌书名章节
78张的神秘与神明
塔罗牌的意大利“老家”
第十八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获奖名单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我有故事,你带钱了吗?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透视神秘的塔罗牌(上)
怦然心动的瞬间
完整的书名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