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旧书摊捡漏儿的二三十年

2021-04-19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旧书摊叶先生八仙

走进一家书店,度过一段时光,改变一种姿态,学会以一种更平和的眼光看待人生,以一种更潇洒的方式与世界相处。本文摘选自《遇见一家书店》,这部书写尽了人的抽离与浸入——在书店里,我们可以安静抽离,也可以深情浸入,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世界、更多的自己。这些具有真情实感的故事,让读者与书店的邂逅变得格外动人。

京城潘家园书摊捡漏儿

文/方砚

京城淘宝潘家园也算个好场所,那些年还能捡着漏儿,这些年很少能捡得着了。不过,去看看热闹、过过眼瘾还是个不错的地方。二三十年来我经常去潘家园,每个周日准到,除了看看字画、石雕、家具、古玩、把件儿什么的以外,主要是去书摊淘书、看书。

潘家园书摊在尽西头儿一条胡同里,从北到南有三四十米,东西两面全是书摊,大部分都把书摆在地上。

有摆得整齐点的找书还算好找,有的一大堆,那想找点什么就费劲了。蹲在那瞎翻,经常找半天什么也没有找到,但即使找不到看得上的书,那也不觉得累,只是站起来时还真觉得腰有点酸疼。

冬天卖书的这条胡同特别冷,它是“穿堂风胡同”,就是有点阳光也被旁边的大高楼给挡住了,小北风一吹能把人吹透了,就这样每到周日也是人山人海的,个个书摊前围得前一层后一层的,我还算个儿高能看得见,个儿矮的根本看不见。挤在外面干着急!在淘书的人群里还有很多外国人,他们的劲头也不小,还一个劲往人群里挤,大部分也会讨价还价,有的说着不地道的中国话与摊主争得脸红脖子粗!

周日一大早我就到了潘家园,每次都和我老伴一起去,她是去给我拿书的“苦力”,她说我拿重书手腕太累了影响画画。那天我又淘到了东西——好多本旧《连环画报》,有些《连环画报》创刊号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下子我全“包圆儿”了。还有老《故事画报》《河北画报》合订本……这些在正规书店别说买,看都看不到。

有一年一个周日我又去潘家园书摊,这回更走运,在一个摊位的一堆书中我发现了一本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上海《时代漫画》杂志,我马上紧紧拿在手里又问摊主:“就这一本?还有吗?”

他们每个书摊都有一个铁皮制的装书的柜子,收摊时把书装在柜子里,摊主说:“还有,这种你要吗?”只见他从柜子里又拿出了一本《369画报》,也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版的,看到后我连忙说:“要要!有多少,要多少!”我越过摊位的书堆走到柜子边,惊喜地发现里面有《369画报》《147画报》《立言画刊》《时代漫画》,这一回多少钱也得“包圆儿”了!结果一问还不算贵,带的钱也够买这些书的,这回可捡了一个“大漏”!

单说一本《时代漫画》杂志,当年是在上海创刊出版的,其中叶浅予先生是主创之一,有一期《时代漫画》封面就是当年叶浅予先生画的,我现在还记得画面是两个穿泳装的少女坐在池塘水边,一只青蛙从荷叶上跳到水里。这幅画叶先生画的色彩很生动,又带有文字,是一份难得的资料!

后来我拿着这本《时代漫画》见到了叶先生,叶先生一看惊讶地说:“你从哪儿找到这本的?我都没有留存……”我说:“这是您当年画的吧?”他说:“哎呀!这可有几十年了,还是在上海我在《时代漫画》刊物中做美术编辑……”又说:“那时我的前妻梁白波还在,她早年是学油画的,也画漫画,画得非常好!她经常给《时代漫画》投稿,我和她就是那时相识的,是战乱把我们分开了。后来她去了台湾,几十年过去了,她在台湾直到去世我们也没能再见面。这期《时代漫画》的封面是梁白波给我讲了她与同学的故事,我画了这幅画登在了《时代漫画》的封面上……”

此时叶先生已过八旬,他恳切地说:“这本画报是我与前妻梁白波唯一的非常好的纪念,你能把这本画报送给我吗?”我见叶先生对这本画报情有独钟,爱不释手,又听了他与前妻的故事,深受感动,非常高兴地把这本不平凡的画报送给了叶先生。后来叶先生特意给我画了一幅《婆罗多舞》彩墨送给我,可能算是给我的补偿吧!叶先生在1995年去世了,我至今依旧很怀念他,叶先生最早的一本《怎样画速写》的书是我学画的启蒙,我是学着叶先生的速写长大的。

潘家园的书摊大集是一个知识富矿,它那里蕴藏着挖不尽的宝藏!潘家园书摊集市虽不是正规书店,但是它有正规书店没有的很多书,那里有古今中外各个不同年代的书籍,每次去那里都期待着可能又会捡到漏儿了,我想凡是到潘家园书摊淘书的人都会有这种想法,事实上每个人都非常有可能捡到书漏儿,能够享受淘书乐趣,并能得到满足求知渴望之情!

我眼中的西安八仙庵旧书摊集市

文/屈军生

陕西西安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西北地区的文化重镇。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重镇具体体现在这里高校林立,书店星罗,文化人多如过江之鲫。而我还是喜欢八仙庵的那个旧书摊集市。

我来西安打工已有好几年了,租住在城内新城区尚德路28号。原先我曾在家乡的乾县城里开过私营旧书店——书馨斋,后因故关门大吉。我业余喜好读闲书,乐意结交西安城读书的朋友,因共同爱好兴趣,大家伙经常结伴去八仙庵旧书摊集市去淘书,渐渐对八仙庵旧书摊有所了解。

西安有旧书店、旧书摊,历史悠久。国营店最著名的是在碑林区南院门102号的“西安古旧书店”。私营旧书店、旧书摊颇多,因城市化建设,目前形成了几个有名的旧书摊集市,其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是西安东门外的八仙庵古玩城周日时的露天旧书摊集市。我的住地离它仅有两站路程,于是经常周日去看书、淘书。

现在就讲讲我眼中的八仙庵旧书摊集市。它隶属于八仙庵古玩城,是其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具体位于东门外长安坊八仙宫东侧的北火巷里,旧书摊毗邻道教圣地八仙宮,因此有大量的《周易》、占卦、老皇历等古旧书籍出售,是其有别于他处的特色。这个旧书摊集市,是架在商家和读者之间的桥梁,熙熙攘攘,热闹得很。市旧书摊主群体,按售书的种类分为四大类。

一般型书贩,这种摊主占80%。他们大都是中青年人群,大多是河南人,或省内外县市从业人员。他们以倒贩图书作为营生。他们很勤劳能吃苦,每周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奔波在都市及郊区收集各类图书,周日摆摊出售。他们一般都以家庭为经营单位,在城郊租有库房,用以存货并栖息于此。他们一般出手便宜,有赚头就出让,用大销量来挣钱。薄利多销成为他们的经营理念。

精品型书贩,这种摊主占5%,以小穆夫妇为代表。他们专门上门服务,收购图书,乐意出高价钱收书,故到手的图书是知名出版社出的图书,一般是名家著作,图书本身质量高、品相佳,还囊括了许多珍稀的签名本书籍,有许多都是大中院校图书馆下架书,或部分已故学者和教师的大量珍贵藏书。他们卖价颇高,收益丰,但总体书量不太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好书愈来愈难收了。他们有相当固定的客户,洞悉知晓哪些客户需要什么样的图书。每当图书到手后,他们可通过微信、手机与淘书者联系。周日摆摊,主要是为了扩大、认识并接纳更多层面的高水平淘书者。

学者型书贩,这种人占5%,以书贩小康和孙红卫先生为代表。他们本身就是好读书者,能知道什么样的书有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对学术流派和学人师徒传承,记忆精确,对图书的版本知识了解颇深,并时时关注“孔夫子旧书网”上的图书销售动态。并且有口才,能讲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促销图书。

收藏型书贩,这类人占10%。他们在长期的贩书活动中,专注于某一方面或某一类图书的收藏,由量变到质变成为这方面的收藏大户。如千阳县的柳师,从业20多年了,专门集藏与陕西作家贾平凹先生有关的所有文字性的第一手资料,包括小说手稿,不同出版社不同版次的图书、信札、便笺、签名本书,因量大、质优、品全而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大量藏品又成为不可估量的软黄金财富。

淘书者按购书的种类也分为四类。

一般性读者是大众,是常住人员,约占70%。他们喜欢阅读纸质图书杂志,对书的出版社和著者不大要求,只要图书便宜,能大概知晓书中的内容就可以了,他们不从事学术研究,不搞学问,随其爱好兴趣而购书。

收藏家型的读者,约占5%。他们专注某一类图书收藏。如我的好友——吉木(艺名)是专职搞摄影的,他就专门收集与摄影有关的所有资料与老照片;李高原先生,是开班教授古琴的,他就花重金收集与古琴有关的图书资料和音像资料。

学者型淘书者,约占5%。他们学有专长,倾心血金钱收集与他们研究学术方面有关的一切纸质资料,经过研究,成就自己的学术专著。如长安大学的杨博老师,就著有《长安道上——民国陕西游记》;再如回民民间学者马斌老师,就著有《百年回坊之抗战忆事》《莲湖文史资料》(第十辑)《百年回坊之人物春秋(上下册)》《莲湖文史资料》(第十一辑)。此外还有藏书家崔文川老师、白磊老师、杨翊老师等,他们学有专长,有卓见,有文章著述于博客、微博与纸质书刊之上。

求利淘书者,约占20%。他们在八仙庵的书摊上廉价大量淘书,成批运到西安以外的县市后,再摆旧书摊出售,以求利润而养家糊口。

特别注意的是,还有一类人占极少数,属于“四栖”类精英:他們是科班出身,在八仙庵旧书集市上凭借慧眼淘到好书,然后读书学习研究,然后再把这些书贩卖掉,而自己最终有著作问世。这类精英人物,如西京城书界“小霸王”魏盛涛老师、从政的理洵(笔名)老师、眼科医生柯林(笔名)老师、搞收藏的吕浣溪老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杜宇老师诸位。

猜你喜欢

旧书摊叶先生八仙
重金“买专利”暗藏陷阱
“八仙戏”延续模式的选择
爱逛旧书摊
叶秀山的哲学追求
开了五百年的露天图书馆
开了五百年的露天图书馆
开了五百年的露天图书馆
“他年若遂还乡愿,骥老犹存万里心”
水八仙
八仙共显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