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后服务工作要做好“六个引领”

2021-04-19吕延军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后服务引领学校

吕延军

[摘 要] 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一项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的民生工程。在积极贯彻各级教育部门有关政策要求,在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基础上,学校要引领全体教师、社区、家长主动参与,创建并实施行之有效的课后服务工作体系。

[关键词] 课后服务;学校;引领

为了做好课后服务,2017年2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为做好课后服务提供政策指导和保障。部分省市学校先行一步,克服实施过程中的种种困难,积极探索解决中小学“四点半难题”。学校作为实施此项工作的主体,应尽快突破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使课后服务尽快实施。

一、引领班子规划设计

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学校作为课后服务责任主体,此项工作不是可做可不做,而是要增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因地制宜,想方设法,必须扎实开展。所以,学校领导班子要从思想上正确认识,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意识,进一步增强开展学生课后服务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加以有效实施。

当然,面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粗线条的文件,还未落地的“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以及学校现有师资缺乏与家长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等现实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迫在眉睫。校长作为学校课后服务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引领班子成员在统一思想、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积极构建和不断完善课后服务体系,把课后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值得欣慰的是,课后服务指导意见的出台又像是及时雨,为学校搭建更加宽阔的育人平台,让一部分特色学校驶向快车道。例如足球特色学校的发展,需要课余时间的艰苦训练,需要各级比赛的运营,离不开专业机构的支持,离不开家长的自愿自费。时间的保障,经费的投入,课后服务都是可以实现的。正是课后服务各项政策的支持,给学校更快发展提供充沛的动力,为孩子们实现梦想插上理想的翅膀。我们应该认识到,课后服务已经成为特色课程建设的重要契机,已经成为素质教育发展的推动器,已经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剂,学校没有理由不开展好此项工作。所以,学校领导班子要抓住这一契机,上升到政治高度,规划好,实施好,为学校更好更快发展,为教育质量的大跨步提升增添新的动力。

二、引领社区投身其中

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鼓励中小学校在课后服务工作中与校外活动场所、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联合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做好政策的宣传,引导学生、家长、社会正确认识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达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课后服务工作的共识,努力创造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良好舆论环境。

課后服务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学校现有的功能教室、艺体教具、活动场地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加大统筹规划,把课后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学校教学实施建设范畴,寻求政府社区的帮助。另外,也可以有效利用社区现有文化广场、未成年人活动场地,为课后服务提供足够场地保障。例如社会实践基地的设置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阵地,此项工作离不开社区的支持与沟通;医疗服务的建设也是大部分学校的短板,而社区在这方面的力量正是学校服务学生的有力补充;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华民间艺术,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并引进到学校中,相信,一定会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功不可没。

学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窗口,社区是学校发展的坚强后盾。在硬件建设上,社区可以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在宣传协调等氛围营造中,社区的作用同样非凡。鼓励有特长的社区居民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课程建设与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学校专业教师缺乏的尴尬;在课后服务安全管理中,协调公安、交通、消防、卫生、食药监督等部门,与学校一起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学生安全。

三、引领教师主动参与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鼓励学校广泛动员社会热心人士作为志愿者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目前的现实是,第三方社会机构有专业优势但收费较高,社会志愿者参与人数太少,学校教师势必成为课后服务的主力军。老师们都认为课后服务十分重要,且十分必要。但基于实际的工作负担和现有的政策环境,大家也有心无力,普遍热情不高。

教育主管部门支持中小学教职工在按质按量完成正常职责工作任务后,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管理工作并取得相应的劳务报酬,还要列入年终的绩效考核中,与教师的评先树优挂钩。引导教师把学生课后服务当成自己的分内事,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已经成为学校此项工作的关键。

学校作为课后服务的主渠道,可以在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后,开设发挥教师特长的课程,让部分教师充分释放自身教育情怀,同时也使自己的个人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教学工作量的平衡,绩效考核的评价,甚至职称的评聘,都可以打破常规,大胆创新,做到与课后服务有效结合。只有搭建教师敢想敢干的平台,才能开创教师全身心投入课后服务工作的局面,才能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激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引领家长献计献策

课后服务具有多样性、分散性的特点,管理难度大,单靠学校自身的服务和管理力量显然不够,还需要家长和社会热心人士的支持和参与。为此,要逐步建立一支以家长、志愿者积极参与的自愿服务队伍,满足课后服务的需要。

学生的课后服务,绝大多数家长是欢迎并支持的。学校制定方案之初,设置课程、选择第三方社会机构、如何收费,都要有家长的参与,提出建议与要求,献计献策;还要通过家长委员会遴选出一批工作热情高、服务能力强的家长作为相对固定的志愿者,轮流进驻课后服务现场。

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一定会有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部分家长对通过此项工作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让学生利用这段时间完成家庭作业即可,对于其他情况不予理睬。以上家长的错误观念,违背了上级设立课后服务工作的出发点,这就需要学校与家长及时做好沟通,第一时间进行交流。采取课后服务开放日、家长课堂、班主任接待日等形式,让家长参与其中,真切感受,促使课后服务健康发展,使好事办好。学校只要本着为家长服务,为学生服务为第一要义,相信,会得到整个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五、引领学生积极参与

课后服务坚持自愿原则,不得强迫学生参加。对学生家长而言,让孩子参与学校课后服务,有老师看管教育孩子,又节省了家庭支出,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而学生作为课后服务工作的参与主体,主动参与性又反过来会影响家长。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贯彻执行“学生第一”的原则,一切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从课程的设置、时间的安排、各项设施的投入、评价方法的执行等,试行一段时间后,都要根据学生的时间情况进行整改,从而使此项工作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受到全体学生的欢迎。

课后服务工作的内容包括组织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开展文体、科普、社团活动,以及户外拓展训练、劳动实践教育等,可谓形式多样,丰富多彩。這就要求学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施及周边社区资源,开展学生乐于参与,愿意参加的活动,坚决杜绝“嫌麻烦、求轻松、图简单、光应付”的工作状态。个别学校推出菜单式服务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课后服务课程,既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培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保证了课程的高效,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课后服务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是让学生乐于参与的法宝。学校应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开展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前期制定的评价方案,要随着工作的开展进行改进。比如,学生做作业在整个课后服务中的占比多少,随着运行情况的变化是否合适,看似简单的工作,处处渗透着不简单。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也就实现了工作的初衷。

六、引进第三方社会机构

各级教育部门在课后服务工作文件中指出:各地师资力量、实施条件不足的,可通过征召社会志愿者、购买第三方人员和有办学资质机构的服务等方式予以补充。这是根据新时代育人的要求,本着因地制宜、灵活变通的原则,让学校在全方位立体课后服务学生工作的同时,拓宽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渠道,提供更多学生快乐成长的舞台。

文件还要求引进第三方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成立由家长委员会、教师代表组成的准入评审小组,民主决定提供服务的第三方人员或机构,学校无偿提供场地及相应资源,降低服务成本。这就要求,对于第三方的审查应该是严格的、科学的、慎重的,杜绝人情观、形式化、重利益、轻效果的行为发生;学校还要加强定期与不定期的第三方考核评估工作,对于教学行为不规范,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不欢迎的,坚决进行制止与更换。

课后服务工作是一项全新的惠民工程,拥有政府机构的政策保障,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欢迎,但也给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最大化挖掘校内教学资源,最有效利用校外成熟资源,构建科学丰富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教育生态。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课后服务引领学校
发挥学校优势 做好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之我见
“课后服务”: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让生活智慧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生活方式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