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你打了吗
2021-04-19王世宏黄轩
王世宏 黄轩
随着我国新冠疫苗生产供应保障能力的逐步提升,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够实现“应接尽接”,逐步在全人群构筑起免疫屏障,来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使新冠肺炎疫情能够得到彻底控制。目前,全国各地已有序开展新冠疫苗的接种。那么,疫苗有何作用?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如何?接种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为此,本刊特邀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通过接种疫苗,人类已经消灭了天花,使脊髓灰质炎、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等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每一种新疫苗的诞生都给人类战胜一种传染病带来了希望!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人体接触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人体再次接触这种病原菌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对此次接种的新冠疫苗,人们心中存在许多疑问,下面请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科的专家为大家一一解答。
1.目前正在接种的新冠病毒疫苗属于哪一类型?灭活疫苗有何特点?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科毛雷婧介绍,目前全球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有数百家单位,主要集中在5条技术路线上,包括灭活疫苗、基因重组疫苗、载体疫苗(包括腺病毒载体、减毒流感病毒载体)、核酸疫苗。
目前接种的主要是灭活疫苗,这种疫苗是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等方法杀死病毒,但仍保留了病毒引起人体免疫应答活性的一种疫苗。采用这种技术路线所研制出的疫苗有着较长期的研究基础。其制备方法简单快速,安全性比较高,是应对急性疾病传播而通常采用的手段。
2.新冠病毒疫苗在人体内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有的疫苗还会让人体产生细胞免疫,形成相应的免疫记忆。这样,人体就有了对抗疾病的免疫力。一旦有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疫苗产生的抗体、细胞免疫释放的细胞因子就能识别、中和或杀灭病毒,而免疫记忆也很快调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让病毒无法在体内持续增殖,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3.如何通过接种疫苗在人群中形成群体免疫?
不同传染病的传染力不一样,阻断传染病流行的人群免疫力水平也不一样。一般而言,传染病的传染力越强,则需要越高的人群免疫力。例如,麻疹和百日咳传染力较强,如果要阻断它们的流行,人群免疫力要在90%~95%;而消灭天花和脊髓灰质炎,人群免疫力要在80%以上。人群免疫力达到上述阈值,也就建立了阻断麻疹、百日咳、天花和脊髓灰质炎传播的免疫屏障。
人群免疫力跟疫苗保护效力和疫苗的接种率呈正相关。因此,要达到足够的人群免疫力,需要有足够高的接种率,也就是绝大多数人需接种疫苗。反之,如果不接种的人比较多或大多数人不愿去接种,就形成不了牢固的免疫屏障,有传染源存在时,容易出现疾病的传播。
4.为什么要接种新冠疫苗?
毛雷婧介绍,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新冠肺炎传播迅速、流行性强,人群普遍易感,然而目前除对症支持治疗及使用常规抗病毒药物外,仍缺乏有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因此,未病先防病,接种疫苗免疫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我国几乎所有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感染发病后,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接种疫苗后,一方面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另一方面,通过有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
5.新冠病毒疫苗的安全性如何?
毛雷婧介绍,在疫苗研发生产过程中,国家始终把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放在第一位。我国的新冠病毒疫苗开展的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以及我国依法依规在自愿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已经开展的千万人次的疫苗紧急接种,都充分显示了我国新冠病毒疫苗非常安全,有一些轻微不良反应,但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疫苗注册上市要经过一系列的临床研究,临床试验一般分Ⅰ、Ⅱ、Ⅲ期,疫苗上市后还要在更大的人群里进行广泛性评价研究。
◎疫苗生产时,还有一系列质量管理规范,在上市使用前要执行严格的批签发制度。
◎疫苗储存和运输有一定的温度要求。疫苗的储存和运输均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并且实行温度监控。全国已经建设了疫苗信息化追溯体系,基本实现了对上市疫苗的全程追溯管理。
◎我国还实施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制度。在接种工作中,我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接种点设置规范,接种人员严格规范培训,受种人员筛查、不良反应监测、应急救治、严重不良反应专家会诊等一系列制度,确保接种工作安全顺利。
6.什么叫疫苗不良反应?
疫苗不良反应指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疫苗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一般反应主要指受种者发生的一过性、轻微的机体反应,如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硬结、疼痛等局部反应,以及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反应。异常反应主要指造成受种者的器官或功能損害的相关反应,罕见发生,如急性严重过敏性反应等。
7.什么是心因性反应?
心因性反应指在接种疫苗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反应,主要是接种疫苗时的心理压力、焦虑等所致,无器质性损害,与疫苗无关。有的是“晕针”样表现,有的是“癔症”样表现。群体性预防接种活动时,可出现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8.偶合反应是怎么回事?
偶合症(偶合反应)是指疫苗接种过程中,受种者正好处在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发病的前期,疫苗接种后巧合发病。因此,偶合症(偶合反应)不是疫苗接种引起的,与疫苗无关,也不属于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对疫苗接种后的偶合症有时不能立即做出判断,需要及时报告,也需要疾控机构等进行调查,由专家组做出诊断。
9.目前接种新冠疫苗的人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哪些?
毛雷婧介绍,从前期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和紧急使用时收集到的信息来看,新冠病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
发热是一过性的,高热的情况很少,低热短时间内可好转。比较严重的异常反应是过敏性休克,但发生率非常低。目前没有发现其他严重的特别是有生命安全威胁的过敏反应。
10.哪些人不适合接种新冠疫苗?
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方案、接种指南未做具体规定之前,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禁忌按疫苗说明书执行。通常接种疫苗的禁忌包括:
◎对疫苗或疫苗成分过敏者;
◎患急性疾病者;
◎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者;
◎正在发热者;
◎妊娠期女性。
随着对疾病的认识和疫苗研究的深入,疫苗接种的禁忌也会发生一些调整和改变。
接种时,接种医生应仔细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及既往过敏史。受种者要如实向接种医生报告身体健康状况及疾病史、过敏史等。
11.如何发现、把握接种新冠疫苗禁忌?
在操作实施过程中,如果接种第一剂次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且不能排除是疫苗引起的,则不建议接种第二剂次。要了解疫苗成分,对疫苗成分既往有过敏者不能给予接种。
接种时,接种医生应仔细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及既往过敏史。受种者要如实向接种医生报告身体健康状况及疾病史、过敏史等。要把疫苗禁忌列入知情同意书中。
12.接种新冠疫苗应注意什么?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受种者应注意并配合做好以下工作:
接种前,应提前了解新冠肺炎、新冠病毒疫苗相关知识及接种流程。
接种时,需携带相关证件(身份证、护照等),并根据当地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针对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询问,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
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如发生疑似不良反应,应报告接种单位,需要时及时就医。
13.接种新冠疫苗后为什么要留观半小时?
毛雷婧介绍,接种疫苗后,可能有极少数人会出现急性过敏反应、晕厥等情况。严重危及生命安全的急性过敏反应多在接种后30分钟内发生。如发生急性过敏反应,可以在现场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晕厥也大多出现在接种后半小时内,如接种后立即离开留观现场,可能会因晕厥给受种者造成意外伤害。因此,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需要在接种单位指定区域留观半小时。
14.接种次数和间隔时间?
目前国家要求的重点人群接种对象为18~59岁,不在18~59岁接种年龄范围的人员,需要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数据披露,并按照国家的统一安排确定后续是否接种。
目前使用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推荐免疫程序为2针,其间至少间隔14天。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时间间隔请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执行。接种第一剂疫苗后,请按接种单位预约时间进行第二剂疫苗接种。随意调整免疫程序可能影响安全性、免疫应答效果和免疫持久性。
15.接种新冠疫苗后多久可产生抗体?
根据前期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研究,接种第二剂次灭活疫苗后大约两周,接种人群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16.想接种新冠疫苗可以自己申请吗?
随着新冠疫苗获批上市,疫苗产量逐步提高,将会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过有序开展接种,符合条件的公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逐步在人群当中构筑起人群的免疫屏障,控制新冠肺炎在国内的流行。
小链接
1.患有高血压的人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吗?
新冠疫苗说明书中的禁忌包括:严重的肝肾疾病、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糖尿病并发症、恶性肿瘤。
按照说明书要求,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不得接种新冠疫苗。但患高血压,在药物维持血压正常情况下,原则上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具体按临床医嘱执行。
2.有过敏性鼻炎者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吗?
新冠疫苗说明书中的禁忌包括:既往发生过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荨麻疹、皮肤湿疹、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腹痛)者不得接种。因此要考虑过敏体质的严重程度,并按照临床医嘱执行。
3.接种新冠疫苗可以降低感染风险和患病严重程度吗?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我国接受了紧急接种的高风险暴露人群中有6万多人赴境外高风险地区,经过严格追踪观察,未发现严重感染的病例报告,随访到的一些聚集性感染的案例显示,接种了疫苗的人的感染风险和严重程度均低于未接种疫苗人群。接种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新型冠状病毒的免疫力,提示疫苗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4.已经接种了第一剂次新冠疫苗的人在接种第二剂次时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1)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前要关注权威媒体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的禁忌证知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自己不很清楚是否属于禁用人群,接种时主动提供健康状况,接种点的医生会判断是否可以接种;好好休息,让身体保持在一个较好的生理状态,最好不要空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建议穿方便穿脱的宽松衣服;按组织接种人员通知携带身份证、手机等物品,佩戴好口罩前往。
(2)接種期间全程佩戴口罩,按接种点标识有序排队,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主动向医生提供自己的健康状况、近期服用的药物等信息,并如实填写知情同意书;如果接种部位有伤口,尽量避开伤口选择另一侧接种。
(3)接种疫苗后在接种点留观区观察30分钟,无不适症状后才可以离开接种点;接种当日注射部位保持干燥并注意个人卫生;如果出现持续发热等现象,应及时就医并向接种单位报告。
5.哪些人不适宜打第二剂次新冠疫苗?
受种对象身体状况应符合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条件。如果接种第一剂次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或任何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者,且不能排除是疫苗引起的,则不建议接种第二剂次;另外,受种对象接种第二剂次时患急性疾病、处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应暂缓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