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梁山中北部地区“三稀”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2021-04-19张风伟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2期
关键词:伟晶岩花岗斑岩

张风伟

(山西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山西 太原 030000)

为助力山西走出传统能源的困境,山西省国土、地勘、矿产资源、测绘四厅局颁布了酝酿已久的《山西省国土资源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强调高度重视“三稀”矿产资源价值,加大对其进行研究开发利用力度,开辟资源利用新空间,提高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在此背景之下,本次研究通过对吕梁山中北部地区“三稀”地质背景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对该地区“三稀”矿产资源潜力进行评价。

1 地质成矿背景

1.1 地层

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古生界、新生界地层。

1.1.1 古生界

古生界地层出露有寒武系地层。寒武系主要有霍山组(∈2h)、馒头组(∈2m)、张夏组(∈2z)、崮山组(∈3g)。

霍山组(∈2h):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南部及中部轿儿山、山山崖顶部,与下伏变质岩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本组厚度约35m。下部及中部以中厚层中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岩石中发育低角度冲洗交错层理、鱼骨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发育,常见流水波痕、干涉波痕等层面构造;上部为中厚层中细粒石英砂岩夹暗紫红色薄层泥质粉砂岩或泥岩[1]。

馒头组(∈2m):分布于研究区南部万年山中上部,与下伏霍山组整合接触,顶部被张夏组一段整合覆盖。下部岩性为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夹中细粒石英砂岩;中部为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钙质页岩;上部为紫红色与灰绿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互层夹中厚层生物屑砂屑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竹叶状砾屑灰岩、生物屑鲕粒灰岩。本组厚度约20m。岩石中可见小型交错层理、水平层理、波痕、泥裂、石盐假晶等沉积构造。

张夏组(∈2z):分布于研究区南部万年山中上部,厚度约60m。底部与下伏馒头组整合接触,以厚层状鲕粒灰岩出现与馒头组划界,顶部被崮山组整合覆盖

崮山组(∈3g):分布于研究区南部万年山顶部,厚20.6m。与上覆三山子组及下伏张夏组地层间均为整合接触,地貌上呈一缓坡,底部以张夏组二段厚层状鲕粒灰岩结束,而出现青灰色薄板状(含泥质条带)泥晶灰岩夹钙质页岩组合与张夏组划界,顶部与三山子组白云岩划界。其中下部岩性为深灰色薄层、薄板状泥晶灰岩夹竹叶状砾屑灰岩、灰红色钙质页岩、灰黄色鲕粒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等;上部岩性以紫红色、灰黄色、灰红色竹叶状砾屑灰岩为主夹少量薄层、薄板状泥晶灰岩、含海绿石鲕粒灰岩、残余砂砾屑白云岩、残余鲕粒灰岩等。

1.1.2 新生界

新生界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组(Qp3m),全新统选仁组(Qhx)、沱阳组(Qht)。主要分布在沟谷中,主要岩性为褐色粘土、粉细砂及砂砾石。

1.2 构造

研究区位于吕梁造山隆起带,以古元古代马家坪花岗岩为主,中元古代辉绿岩脉、伟晶岩脉、正长斑岩脉、石英岩脉倾入古元古代花岗岩中,走向近东西;发育一条逆断层,走向近东西,断面倾向南,倾角58°,断层附近岩石破碎较强烈,断层南侧可见伟晶岩细脉,宽3cm~5cm。研究区内岩浆岩与南部的寒武系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研究区北部及中部为第四系沉积盖层。

1.3 岩浆岩

研究区内岩浆岩较发育,主要为古元古代花岗岩和中元古代辉绿岩脉、伟晶岩脉、正长斑岩脉、花岗斑岩脉等。主要为古元古代花岗岩和中元古代辉绿岩脉、伟晶岩脉、正长斑岩脉、花岗斑岩脉等。

古元古代:马家坪花岗岩(Pt1M):主要岩性为灰白色中粗粒花岗岩,次为斜长花岗岩,为预查区内的主要岩体。被晚期花岗岩侵入体、辉绿岩脉、伟晶岩脉、正长斑岩脉、花岗斑岩脉侵入,局部见有早期变质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包体,水系处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南侧与寒武系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后沟花岗岩(Pt1H):主要岩性为浅肉红色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分布于预查区中部及西侧,侵入于早期马家坪花岗岩,局部被晚期辉绿岩脉及正长斑岩脉侵入。

草沟花岗岩(Pt1C):主要岩性为浅肉红色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局部发育早期变质岩(斜长角闪变粒岩)包体。

中元古代:伟晶岩(Pt2ρ):区内出露数条伟晶岩脉,多呈直立脉状产出,近东西向侵入于早期古元古代花岗岩中,脉体般长几百米至数千米,宽数米至数十米。局部分异较好,部分显示分带性,即边部颗粒结晶细,中心颗粒粗大,常见到伟晶结构及文象结构[2]。

正长斑岩脉(Pt2ξπ):分布于山山崖南部,多呈直立脉(墙)状侵入于古元古代的马家坪花岗岩和后沟花岗岩中,长约500m,宽约50m,走向以近东西向。主要岩性有正长斑岩、石英正长斑岩等。

花岗斑岩脉(Pt2γπ):分布于山山崖西部,多呈近东西向展布,侵入于古元古代马家坪花岗岩中。脉体长约1500m,宽50m~100m,最宽达120m。代表岩性为花岗斑岩、花斑岩等。

辉绿岩(脉)(Pt2βμ):区内分布较广,多呈脉(墙)状侵入于古元古代花岗岩中,脉体走向主要为近东西向,个别呈北西向,脉体宽度几米至几十米不等,岩墙与围岩接触处有烘烤边、冷凝边,围岩蚀变不明显。它是在古元古代吕梁造山运动之后[1,2],以伸展构造体制为特征的非造山岩浆活动,属大陆拉斑玄武岩系。主要岩性为辉绿岩、辉绿玢岩等。

2 地球化学特征

研究区内分布异常形态呈不规则状,向东延出图外未封闭(图1),NAP值为43.86,组合异常排序为3,主要由成矿元素Ag平均值为0.172ppm、特高值达0.819ppm,NAP值为9.93;pb元素平均值为28.19ppm,特高值达38.9ppm,NAP值为6.65;mo元素平均值为0.90ppm,特高值达1.2ppm,NAP值为6.49;w元素平均值为2.49 ppm,特高值达11.6ppm,NAP值为4.26。表明内诸多金属元素及稀有稀土元素含量普遍较高,存在局部富集与矿化的条件,具有一定的地球化学找矿意义。对所有组合异常要合并进行概略检查或重点检查。

其中铌在全区背景平均值为16.13ppm,标准离差4.08,变异系数0.25。

2.1 重砂异常特征

根据山西省地调院1:5万重砂异常结果,研究区内主要圈定了AR-3、AR-12、AR-13等多处重砂异常区。上述异常均呈不规则椭圆状,近南北向分布,异常区内植被覆盖严重,主要出露古元古代花岗岩,其中穿插有中元古代的辉绿岩脉及伟晶岩脉,在出露的古元古代花岗岩中出现较发育的褐铁矿化、高岭土化,引起异常的原因很可能为花岗岩中的褐铁矿化伟晶岩脉、蚀变带等。

图1 地球化学异常分布

2.2 矿 (化)体特征

矿化成因为低温热液—交代型,矿化产出于太古代—古元古代文峪河花岗片麻杂岩中的花岗伟晶岩与大理岩残留体接触部位,接触蚀变带长30m,宽20m。主要为角闪石、阳起石针状、柱状晶簇集合体及板状褐帘石,呈镶嵌状产出。

3 结语

综上所述,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矿化特征明显,矿化成因为低温热液—交代型,矿化产出于太古代—古元古代文峪河花岗片麻杂岩中的花岗伟晶岩与大理岩残留体接触部位,成矿地质条件相对较好,表明吕梁山中北部地区“三稀”矿产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猜你喜欢

伟晶岩花岗斑岩
安山玢岩-花岗斑岩混合矿石的磨矿产品粒度特性研究
东秦岭花岗伟晶岩中电气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指示意义*
玉龙-芒康一带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
万众一心战疫情
西昆仑大红柳滩矿集区伟晶岩型锂铍矿床找矿模型及意义
新疆和田县阿克塔斯稀有金属矿找矿标志初探
玲珑金矿田煌斑岩与矿脉关系的探索及应用
东天山赤湖地区原生晕异常结构特征对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指示意义
辽宁调兵山西调斑岩型钼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
刚果(金)马诺诺(Manono)东部某伟晶岩型铌钽矿地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