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自尊的力量
2021-04-19张琴娜
文/张琴娜
01
“最近的三个月是我生活最阴暗的日子。”坐在我对面的来访者,女性,30出头,妆容整洁却目光涣散、声音沉闷,躯体恍若空壳般隐匿在咨询椅上。
“发生什么了?”我问道。
“老师,我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了。我是个性格挺内向的人,喜欢呆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不奉承也从不得罪人,工作也算勤勤恳恳。
“但近几个月老板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对我的工作百般挑剔,不仅如此,他还把对我工作上的不满上升到对我的人格攻击。之前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我会按他的指示改,并从自身找原因。可我好像永远都满足不了老板的要求,他对我很失望,我真的努力在为他做调整了。
“同事都说老板对我挺好的了,耐心地指出我的不足,让我有更多上升的空间。可我……”
在诉说中,我发现她的眼眶中开始有了泪水。“实在做不下去了,在公司没有一件事做得好做得对,连之前所作的工作成绩也被全盘否定,后来只好辞职。现在每天我都活在自我怀疑中,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劲,最近连重新找工作的勇气都没有了。老师,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到现在还没弄 明白。”
02
在职场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老板,以“为你好”的名义对员工吹毛求疵,不停地否定打击,摧毁员工的自信心和行动力,以此逼员工就范、听话,或者是以这种方式希望员工自动引咎辞职。
这种场景下的“受害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低自尊。
我们先来说说“自尊”,它是我们看待自己的目光、面对挫折的态度,尽管知道自己的不足甚至是有缺陷,但还是无条件地接纳自己。
自尊生而有之,是我们赋予自身的一种价值。自尊是怀疑自我时免于绝望的内在力量;是遇到困难险阻还能勇往直前的决心;是自我践行追求卓越的指南针。往更本质说,是人类存在于世,对抗自体消亡而身披的“盔甲”。
“低自尊”正是对自我的认识度及信任感产生了偏颇,认为任何事自己都无法做好,否定的评价中经常会带着“永远”“一定”“任何”等绝对化倾向的词语,并为此有深深的无价值感和无意义感。
这类人群对自己的无能为力有时会产生极大的恐惧和愤怒,更有甚者会伤害身体。
03
低自尊分为“自卑型”和“自负型”。无论是哪种类型,它们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都是为维护自我尊严免受伤害而本能驱使下做出的“应激反应”。
“自卑型”低自尊人群,他们的立场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从不与人发生正面冲突,以满足别人的需求为己任,不敢表达自己的喜好与观点,因此他们总是埋没在人群中。
“自负型”人格特征表现形式却与自卑型截然相反,他们喜欢被人热爱与崇拜,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展示对自我的欣赏,希望成为焦点。但他们与“自卑型”的人群同样脆弱,一旦在群体中的关注度岌岌可危,就会对他们造成极大的焦虑和不安全感。
上述案例中的来访者就属于“自卑型”低自尊人格特征。这种类型的人都有一个行为指向,就是所有的过错都往自己身上揽。有时候明知道这样不好,可是内在运作模式会自动地带他“切换”到对自我的攻击。
这种自我攻击我们也称之为“内耗”:你对我指责,一定是我做错了什么。一旦觉得自己错了,就会愧疚、自责、贬低自己,过分地压制自我的存在,过分地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内心充满了痛苦的矛盾冲突。最后通过放弃来摆脱困境,毕竟承认自尊水平低是件令人痛苦的事情。
低自尊的人大多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边界感不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类人,他们处处替人着想,对人有求必应,很会帮助别人处理各种难题。但他们取悦别人的努力好像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快乐。
真相是,在他们的世界里,友善是出于恐惧并负荷过重的责任感,他们疏离、无助、困惑,对生活没有掌控感和自主权。
这里有个关键点:不懂得拒绝,或者说是害怕拒绝。这正是低自尊人格的核心特征。《自卑与超越》的作者、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妄加干涉,或者自己被别人干涉”。如何守住边界是维护自尊的关键。
04
为什么低自尊人群会有上述的心理特征与行为模式呢?我们往下剖析会发现,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极深的匮乏感——我不配得!
前段时间和同事聊天。同事说两年前母亲生日时,他买了个千元左右的皮包作为生日礼物。他知道母亲念想了很久,自己没舍得买,所以借此机会尽点孝心。
可前几天他在柜子翻找东西,看见包原封不动地躺在那里。他问母亲为什么不拿出来用,母亲回答说:“这么贵的包重要的场合再用吧。”同事又问:“你多长时间会有一次这种重要的场合?”他的母亲沉默以对。
再说到我的一位好友。她拼命工作、努力挣钱,所有的积蓄都花在可爱的女儿身上,自己从来都没舍得买件好看的衣服。她说从小家里穷,过得苦,现在不想让女儿受那样的苦。
仔细想想,我们身边这样“不配得感”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总是在焦虑、内疚、优柔寡断,不觉得自己值得被好好对待,不觉得自己值得拥有。
“不配得感”往往来自童年的经历,源于原生家庭。因从小的渴望无法被满足以至被压抑到潜意识里,为摆脱这种渴望或者说是以一种反向得到的方式,用“这些东西我买得起,但我不需要”“我以后会拥有更好的”等种种借口来说服自己。逐渐地,“不配得感”成为他们生命的底色。
05
我们需要学习接纳。接纳的意思是:我不必很棒,我只要做我自己。当我们倾听内心深处的需求,当我们渴望与人联结,当我们情绪的能量在体内自由流动时,就会发现压抑、矛盾、对抗等种种的防御机制正在慢慢瓦解。
其次,培养自我价值感,生活中不妨多寻找自己的优点,多给自己些肯定,放下心中的防备,承担风险,掌控自己的人生。当你有勇气做自己的时候,别人也就懂得如何尊重你。
祝愿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始终能够爱自己。无论经历了什么,也请相信我们是夜空中那颗最璀璨亮眼的星。
是的,我们虽不完美,但值得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