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浪

2021-04-18秦嘉欣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棕熊北极熊人类

秦嘉欣

城市,夜晚降临时,灯红酒绿,汽车疾驰,小吃街堆满了烂醉或微醺的上班族。烤羊肉、烤猪肉、烤蛙肉……能烤的肉无有不烤,能吃的肉无有不吃,正是“民以食为天”。当世之人将这“食”发挥到了无以复加的巅峰,恐怕于人类历史上前不见古人,后难有来者。啤酒一瓶一瓶地干,肉一块一块地嚼,吼声一声一声地爆,夜幕下,到處都有如此“热烈”之场景!温热的夜风扑面吹来,空气中夹杂着尘土和柴油的气息,远处恍惚的大厦迷迷离离。黑夜消失了,街道两旁的树木彻夜难安,树上的鸟儿彻夜难眠……

望着这人声鼎沸的场景,我陷入了沉思——“食”,除了给人类温饱,还带来了什么呢?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席卷全球。中国,是第一个受此冲击的国家。封城封省封国!人们虽自顾不暇,也不忘点开手机朋友圈,对一张“蝙蝠与病毒”的图片不紧不慢地唾一口唾沫,再接力点赞,发出“罪魁祸首”的留言,被他人赞同后,才悠然地跷起小指,又不紧不慢地品一口茶,点点头,颇得意。我透过寂静的纱窗,倾听另一个世界的声音,那是寂静的。夜的世界,在无声地哭泣。

我曾抱着侥幸心理,问一位博学多识的同学:“你知道阿特拉斯棕熊么?”他只是摆摆手,耸一耸肩。这是一种试探,我想知道它是否真正灭绝。在十六世纪欧洲列强到达之前,阿特拉斯棕熊一直安逸地生活着。而当灾难来临,列强不仅欺压当地的居民,还疯狂掠夺自然资源,野生动物则成为他们的头号目标之一。棕熊肉质鲜美,皮毛用途广泛,因而遭到野蛮的毁灭性捕杀。无论成年还是未成年,雄或雌,见到就杀!1870年代,在摩洛哥的里夫山区,最后一只棕熊被猎杀。此后,人们再也没有发现阿特拉斯棕熊的踪迹。不久,这种在北非生存长达几千年的熊类便被人类宣告灭绝,非洲三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大陆上至此熊迹全无。

一张照片曾在网络上爆红,无边大海,扁平瘦弱的冰层上一只北极熊正蹒跚而行。它瘦骨嶙峋、皮毛稀松,用尽最后一丝气力,谋求生的希望。它虽与吾等相隔千万里,却依然牵动着我们的心。这是我们与自然最纯真的情感联系吧。

若要用一张图描绘人类与自然的相处模式,我想,最合适者莫过于山尖上的平衡梁,两者各执一方。随着近代工商业、大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计数的森林等自然资源成为牺牲品,由之引起的大气污染、臭氧薄层、温室效应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地球的生态环境。

刘慈欣曾说:“笨拙的生物往往不会先消失,高傲的才会。”

人类在不停地向自然索取,竭尽自然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为自己挖掘着坟墓。火山爆发,冰川融化,温度上升,海啸奔腾,怪病突发……所有的一切都在预警着人类。日本作家星新一曾于《喂,出来》中描写了人类乱扔垃圾反遭自然报复的灾难。那么在人一张张贪婪的嘴吞噬下一条条生命的时候,焉知不会遭遇自然的反扑呢?

我们应该醒悟: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与之和谐相处、平衡共进,是全人类最根本的基准。

想想吧,世界上有多少因无知杀戮而灭绝的“阿特拉斯棕熊”,有多少为人类行为无故买单而正垂死挣扎的“北极熊”,有多少生命在流浪!

让我们伸出一双手,告别那些特殊的“舌尖上的美味”,引领他们找到回家的路,找到通向未来的路吧。

(指导教师:陈治勇)

【简评】保护动物就等于爱护我们自己,大自然中的任何一种动物都是食物链的一环,不可缺少,否则就会打乱自然界的平衡。只有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共存的家园,人类才有持续发展的空间,才能延绵不断、生生不息。

猜你喜欢

棕熊北极熊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我不是胆小鬼
小棕熊捡漏
谁变成了人类?
澳动物园上演“人熊情未了”
绝望的北极熊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
北极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