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推进消防装备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2021-04-18王书亮娄玉丰

消防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消防装备救援

王书亮 娄玉丰

摘要:在“国家队、主力军”的鲜明定位和“大应急、全灾种”的职责要求下,消防救援队伍的装备建设势必要有一个大的转型升级,本文就消防装备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消防装备转型升级的路径展开探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消防装备;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消防救援队伍在习近平总书记授旗训词精神指引下,正在全面推进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国家队、主力军”。在“国家队、主力军”的鲜明定位和“大应急、全灾种”的职责要求下,消防救援队伍的职能任务不断扩展,与此同时,我国的城市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消防救援队伍面临的防灾救灾的任务更加艰巨而复杂,面临新的职责使命,迫切需要加快推进消防装备建设的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消防救援队伍履行职责的能力。

一、 目前在消防装备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导致装备投入不均衡

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制约,各地装备经费投入能力不同,形成消防装备建设水平地区差异大,“高、精、尖”装备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经济转型较慢、产能落后的欠发达的地区装备质量、性能差距明显,制约灭火救援能力的整体提升。

(二)重数轻质的“采购观念”还部分存在

现在,以最低价中标为原则的装备采购现象在消防救援队伍中仍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地方为了尽快达到对装备配备数量的要求,片面追求数量、忽视质量性能,一味采取最低价者中标的方式盲目采购装备,导致装备故障频发,而且故障往往发生在一些最为关键的系统或部件上,致使装备返修间隔短、维修周期长、维修费用高、使用寿命短,严重制约了队伍战斗力。

(三)消防救援队伍职能任务的扩展,社会致灾因素增多导致装备需求量大,装备采购的技术性,专业性要求更为突出

随着国家城镇化进度的发展,城市人口更为密集,高层地下建筑、大型综合商业体随处可见;地震、泥石流、洪涝灾害,台风暴雪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以及非典、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消防救援队伍在执行疫区灭火救援及参与疫情处置任务的考验等方面都对消防装备的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装备统型建设有待加强

近年来,消防装备市场百花齐放,消防救援队伍配备的车辆装备,防护用具日益完善,大大提高了消防救援能力。但是,装备配备、采购有时还不够科学,装备不统型问题比较突出。例如液压救援装备,不同的厂家,液压接头不能相接,甚至同一厂家不同时期的产品也不能通用;还有空气呼吸器、消防车辆接口……配备的装备不能通用,不便于维护保养,增加了操作使用的难度,特别是在灭火救援中,装备资源不能共享,影响了作战的效率。

(五) 消防救援队伍管装用装水平,装备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近年来消防救援队伍装备建设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装备管理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装备闲置、损坏等现象屡有发生。现有的装备管理系统依托政务内网建立,虽能实现装备全寿命管理,但便捷程度和即时更新率较低,只能在专用计算机上进行专人维护和授权查看,静态的数据信息不能精确反映装备“有什么、在哪里、怎么样、如何用”等情况,难以在第一时间共享到灭火救援作战指挥体系各层级、各部门、各单位手中,不能满足各类作战任务对装备信息快速了解、精准调集的需要,服务实战的水平有所欠缺。

二、消防装备转型升级的加速口在哪

(一)抓住时机,争取专项装备资金,持之以恒构建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

经费保障是推动消防装备建设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当前,民众消防意识大有提高,消防安全诉求更加强烈,国家各级政府领导对消防工作普遍重视,这是发展消防装备建设的大好时机,我们要把握机遇,积极利用消防装备评估的成果,推动政府制定出台消防装备建设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消防经费分类保障标准,建立装备经费项目库,实现消防经费保障由“感情化”向“长效化”转变,改变地方政府在消防装备经费投入上“零敲碎打”的局面。

(二) 树立性价比例意识,解决消防救援队伍“采购观念”问题

实际上,提高装备质量与节约装备经费并不矛盾,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购既符合当地灭火救援形势任务需求,又具有较高性价比的装备,才是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最低价者中标,只求数量达标、不顾质量性能的做法,既不能节约装备建设经费,也不利于装备长远建设和提高消防救援队伍战斗力。经济欠发达地区如此,经济发达地区也一样。因此,应当树立性价比例意识,改变经费不多就不能购买高质量性能装备,以及只能采取最低价者中标的装备采购观念。现在大多数地区的装备配备数量已基本达标,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政府对消防装备经费投入的幅度都不断增加,在新购裝备时,一定要进行科学研判,按照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性转变的思路进行装备建设,尽量采购性价比高的装备,防止价低质劣装备流入消防救援队伍。

(三)立足“国家队、主力军”,着眼“大应急、全灾种”,优化消防装备的配备结构

一是要推行救援装备系统评估,配齐配强专业攻坚车辆装备。在装备配备上坚持系统思维和“一盘棋”思想,开展特殊灾害救援车辆装备专项评估论证,按照“满足当前需要、适度超前配备”的原则,科学制定“全灾种”车辆装备建设规划,采取省、市、县逐级配套经费的方式,整体统筹、系统优化各级车辆装备结构,加快配齐配强洪涝、地震、山岳、石化,高层建筑、轨道交通、核生化等消防救援装备,淘汰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切合实际的救援装备,优先配足急需装备,逐步配强直升机、消防机器人等精尖装备,提高“高精尖”装备配备比例,充分发挥装备的作战效能,不断提高救援装备现代化水平。二是要强化装备保障水平,结合灾害事故特点,按照“分层次、分功能、分区域”的模式,构建战勤保障力量体系,实现仓储集成化、运装模块化、调配标准化、队伍运行实体化、联勤联动一体化,确保物资有效储备、快速投运。

(四)紧紧围绕提高战斗力的目标做好装备统型工作

消防救援队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装备不统型情况,不同程度困扰着消防救援人员对装备的使用,制约着装备作战效能的充分发挥,因此,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深层次、全面地推进装备统型建设,解决装备型号规格繁杂这一问题。一是从上层制定规划方案,出台行业标准,明确各种器材装备,特别是衔接部件,替换部件的型号标准、技术规格。组织专家从两方面广泛开展调研,一方面从消防车辆、器材装备,各个生产企业方面,另一方面深入消防救援队伍基层一线,确定统型内容、技术要求、标准规范。二是进一步加强装备集中采购管理,充分发挥集中采购作用,讲究采购装备器材之间功能上的衔接,使用上的配套,从源头解决装备统型程度不高、型号繁杂的问题。

(五)突出实效,注重信息化建设,完善消防装备的管理体系

科学管理是用装管装的重要内容,要打破目前粗放式管理模式现状,逐步建立制度化、精细化、信息化的装备管理路径。一是进一步细化各项装备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深入开展各种车辆装备器材协同训练,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三是基于互联网研发装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将装备保障指挥系统与作战指挥系统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计算机端和手机移动端实时维护数据,充分运用查询统计功能,及时掌握消防站装备实力、分布情况、性能参数和操作维护等信息,提高作战任务指挥部署和战力分配的科学性,达到辅助决策和服务实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应急管理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基层建设纲要(试行)[Z].2019.

作者简介:

王书亮(1979.11—),男,河南汝州人,现任河南省平顶山市消防救援支队工程师。

猜你喜欢

消防装备救援
港警新装备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7年总目次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消防意识
救援物资
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