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火记·紫禁城六百年之第五集《救火班》
2021-04-18
导 读
百年前贞度门大火,催生紫禁城内救火班;
明清两代,皇家宫城究竟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消防治理故事?
六百年后的今天,两支消防队伍怎样并肩携手护佑着巍巍紫禁城?
《见证》本期播出《驯火记—紫禁城六百年》第五集《救火班》。
空镜+音乐:景山之上拍雪中故宫;
纪实段落:跟拍故宫特勤站消防队员宣誓;
刘海双(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 站长)我宣誓!我宣誓!我志愿加入国家消防救援队伍!我志愿加入国家消防救援队伍!对党忠诚!对党忠诚!纪律严明!纪律严明!赴湯蹈火!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竭诚为民!坚决做到服从命令!坚决做到服从命令!
解说:今天是农历腊月廿八,再过两天,便是2020年春节。但是,在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里,弥漫的却是另外一种节日气氛。
纪实段落:跟拍故宫特勤站召开春节消防安全动员会;
刘海双(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 站长)那我就把这个,咱们近期下的通知啊,一个是,关于进一步做好春节期间,执勤备战工作的通知啊。
解说:刘海双,2013年毕业于昆明消防指挥学校,随后被分配到当时的故宫消防特勤中队,做了一名消防卫士。如今,在这个岗位上,他已经度过了七个春节。
纪实+同期:跟拍故宫特勤站研判消防救援预案;
刘海双(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 站长)当了这么长时间的兵,每到这个过年的时候,就感觉不出来,过年那种气氛。有些时候到春节,晚上巡逻的时候,走过东华门时候,从那个门缝当中,可以往外一看,哇!外面那个是灯火辉煌,而且特别热闹,这才反应过来,是过年。其实,说白了,就是舍去自身的自由,来守护故宫的安全。
解说:其实,越是到了重大节假日,刘海双和队友们越是紧张忙碌。每到这时候,作为故宫消防的守护神,使命与责任担当显得尤为迫切。
纪实段落:跟拍故宫特勤站消防队员宣誓;
刘海双(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 站长)听从指挥!听从指挥!恪尽职守!恪尽职守!苦练本领!苦练本领!不畏艰险!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不怕牺牲!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一切!维护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一切!宣誓毕!
解说:紫禁城里的消防队,在明清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特别是到了清代,最初叫作“八旗火班”,后来又改称“防范火班”或“宫内火班”,最后定名为“激桶处”。而且这一称谓,逐渐演变成为一个代名词,成为今天人们对清代“皇家消防队”的统称。
纪实+同期:跟拍现场讲解清代激桶处旧址;
王振邦(故宫博物院老一代消防队员)就这黑的(房子),就是激桶处。当初,这个门里头,这儿有一道墙。这儿有一道墙,那边就算南大库,这边就算激桶处,当时就那么给分了一下。激桶处是二百人呢,二百人的队伍。但是,它能够拉出一千个人,完了灭火啊。
解说:今天,在紫禁城的西南角,如今故宫消防处的北墙外,仍然保留着一排黑瓦低矮的廊房,这就是清末光绪年间所设立的专司灭火的激桶处。从这里隔桥北望,咫尺之遥便是武英殿的武英门。清中叶以后,武英殿逐渐成为宫廷修书场所。掌管紫禁城灭火的专职消防机构设立于此,算得上是用心良苦。
周乾(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那么在清朝的时候呢,皇帝呢,是非常地重视灭火。而且呢,还决定呢,成立呢,灭火的机构。比如说,在康熙中期,康熙皇帝呢,就下令呢,成立呢,激桶处。激桶处,其实就是“防火班”。也就是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消防队。
解说:激桶,又称“机桶”,一种人工操作的喷水灭火设备。早在宋代已经出现,当时称之为“唧筒”,最初是由大、小竹筒套嵌而成,类似于后来的滋水枪。
牛贯杰(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教授)一种呢,就是抽拉式的那种激桶。就是,它是一个套筒组成的。那么往上一抽呢,就把水抽进来。然后,往下一压呢,这个水就喷射出去。它的射程,大概是二十米左右。
解说:晚至清代中叶,“唧筒”出现了升级版,改成了由多人操作的简单机械装置,喷水量大幅增加。所以,这种灭火器具又称“水龙”。
牛贯杰(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教授)还有一种呢,叫“杠杆式的水龙”。这个水龙,装的水是很多了。它一般是由四个太监,一起来操作。在四个角,一起来压它。它的射程,可以达到三十米。
解说:关于清朝宫苑激桶灭火的记载,最早出现在乾隆二十九年三月初四的《内务府奏销档》中。当时,清漪园南湖景明楼发生火灾,“焚毁北楼一座,其中惟东北角金柱略经火熏,即用激桶救护,未至延烧。”
解说:其实,在清代官方文献中,作为一个专司灭火机构,“激桶处”这个称谓的真正出现,已经是康熙之后二百多年的事情了,这和光绪十四年的一场大火有关。
解说:公元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这年冬天,两名值班太监因用火不慎,引起贞度门失火。火借风势,延烧太和门。当时,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亲自参加了这次救火。在他的《翁文恭日记》中,翁同龢记叙说,虽在金水桥下“凿冰一尺”,得数寸水以补救。但由于人事疏忽,救火水源不足,实际上“殊难施救”。只能眼睁睁看着太和门葬身火海,大火一直燃烧了十个小时才熄灭。
陈连营(故宫博物院出版部 主任)烧起来以后,控制不了,尤其是遇见大风天气。所以要提前预防为主嘛,预防为主。它这个古代,它也是这样。在当时的这个技术条件下,(预防)更重要。因为它一旦着起来,它都没法来这个扑灭。
解说:第二年正月廿六,正是光绪皇帝大婚之日。太和门被焚毁,来不及修建,史书称“乃以扎彩为之”。也就是说,在石台之上,瓦砾灰烬被清除之后,能工巧匠用彩绸扎建了一座假的太和门,居然“与原式无异”,总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陈连营(故宫博物院出版部 主任)马上要大婚,它这个太和门烧了。烧了呢,那个太和门不能稀缺啊。它是一个举行大典的,一个重要场所,它不能缺。所以这个连夜不是搭了一个,用了不长时间,搭了一个假的嘛。
解说:大火之后,太和门得以重建。如今人们见到的太和门,是紫禁城里名副其实的最年轻建筑。这把大火也烧疼了光绪皇帝,光绪十五年十一月一日,也就是公元1889年11月23日,清廷正式宣布设立“激桶处”,并从内廷中担任勤务的差役,满语称之为“苏拉”里面,选拔二百名身强力壮者担任激桶兵,掌管激桶并司紫禁城灭火之职。
傅凡(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教授)光绪呢,对这件事情呢,也非常地这个恼火。所以呢,他就决定,要这个进行改革。所以呢,把原来的这个火班呢,这个进行了裁减。二百名苏拉,然后单独地,组成了一个“激桶队”。也购买了国外的这个“激桶”,有这个,所谓的“洋激桶”,应该就是这种救火车了。
解说:不但如此,光绪皇帝还下旨内务府,要求重新修订嘉庆年间的《紫禁城火班章程》,命名为《清宫火班章程八条》。在这八条章程里,对新设立的激桶处,做出了制度化的精细管理。包括组织统属、添置防火器具、及时补水太平缸,并调换激桶处值班场所至武英殿前。甚至还详细规定激桶处官兵津贴,规定激桶官每人每日银二钱,激桶兵头目每人每日一钱五分,激桶兵每人每日一钱。
傅凡(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教授)光绪十五年,正式成立了这个“激桶处”。就是它等于,这个方式,也跟这个以前,包括给他们的津贴啊,管理方式呢,也跟以前的这个火班,不太一样了。
解说:为此,光绪皇帝還专门下发了一道谕旨,告诫激桶处官兵说:“该官兵,一有疏懈,即由该大臣分别严参惩办,毋庸另行派员统辖。经此次整饬之后,倘不认真经理,以致再有旷误,定惟该大臣等是问!”
陈连营(故宫博物院出版部 主任)清代制度要严密多了!它有专门那个救火机构、救火装备、救火的奖惩制度,包括一些门禁。它要失火,它有管理。进来的各个门座,它是有规定的。它开放一些门座,便利这个救火。
解说:一百二十多年之后,故宫博物院也成立了自己的消防处。巧合的是,消防处的办公场所,和当年的激桶处,只有一墙之隔。他们和位于东华门内上驷院的,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一西一东,并肩携手,共同守护着六百年紫禁城的消防安全。
纪实+同期:跟拍故宫博物院联合消防实战演练;
续君寨(故宫博物院消防处 处长)故宫博物院,2020年消防实战演练!现在开始!
微型消防站!我是中控室值班员,箭亭闷顶内发生火灾,请你们立即到现场救援!消防站收到!故宫特勤站!我是故宫中控室值班员,箭亭闷顶内发生火灾,有文物被困,请求救援!故宫特勤站收到!
解说:八月的一天,故宫消防处和故宫特勤站举行联合消防实战演练。今天的演练涉及多部门多工种,可谓阵容豪华。
解说:作为故宫特勤站的首任站长,在这样的重大场合,刘海双的身影必不可少。
纪实段落:跟拍故宫博物院联合消防实战演练;
刘海双(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 站长)发生火灾,咱们立刻组织试车!试车!到达现场进行抢救!
纪实+同期:跟拍故宫博物院联合消防实战演练;
刘海双(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 站长)像这种演练演习呢,每年啊,都会举行。而且时间长了,我们就是说,跟他们之间,这种配合、这种默契,也特别成熟。也就是在这种训练上吧,相互之间,也会达到了一种默契。
解说:跟当年的清末激桶处相比,如今紫禁城里的消防队伍可谓是一支精兵劲旅。这种联合消防实战演练,正是训练两支消防队伍的快速合成反应能力。一旦发生火警,保证能够严格按照“135”灭火救援预案进行现场处置。
纪实+同期:跟拍故宫博物院联合消防实战演练;
刘海双(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 站长)“135”怎么讲?“1”就是他们内部呢,微型消防站,是一分钟到场,进行一个前期处置。“3分钟”是我们,就是我们作为专业队伍,要到场,进行一个处置。“5分钟”呢,是属于外援,其他辖区内或者其他中队,进行增援的到场力量,进行处置。
纪实+同期:跟拍故宫博物院联合消防实战演练;
各参战人员,大火已经被扑灭!集合!
王旭东(故宫博物院 院长)我们还是要强调人的关键。再有先进的科技,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这个消防队伍,没有一个对故宫,有敬畏之心的故宫人,那些手段可能就是摆设。我们提出了“四个故宫”的建设,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把这样一个汇聚中华文化的宝地,完整地交给我们的下一代。
解说:从贞度门大火上溯七十年,那时还是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这一年十月十九,紫禁城里的文颖馆不慎失火。火灾发生后,宫外的王公大臣闻讯急忙赶来扑救。不料,却在西华门遇到了值班官兵的阻拦,理由是皇宫禁地不准随便出入。
陈连营(故宫博物院出版部 主任)乾隆年间,门禁这个就开始松懈。松懈了,闲杂人容易进来。包括乾隆二十年的时候,还有那个闲杂人,进了西华门,到这个当时织坊,有偷东西。像帽子衣服偷走,就会发生一些事情。相对来说,这个门禁制度,就出现问题。
解说:尤其可气的是,当时嘉庆皇帝亲下谕旨,令开西华门放人救火,但值班官兵仍不放行。嘉庆大怒,着即将当日值班统领革职查办。最重要的是,嘉庆皇帝事后迅速从修改“门禁制度”入手,命人制定了更加详尽具体的《紫禁城火班章程》,这是紫禁城消防历史上第一部制度化法规。
周乾(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嘉庆时期,为了使我们所说的防火班呢,这个制度完善化呢,还建立了《紫禁城内及圆明园火班章程》,以及《紫禁城火班章程》,规定了啊,防火班兵丁的,一些必须遵守的,相关的啊,灭火制度、巡逻制度、看守明火制度,等等,等等。
解说:在《紫禁城火班章程》中,有关防火的规定有五条。其中一条明确指出,步军营入旗激桶,仍照向例预备于东华门、西华门、神武门外候信。一旦发生火情,传开何门,即趋何门。同时,在内务府增设添置激桶数量,以备急需之用。
傅凡(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教授)嘉庆的时候呢,整个这个内务府三旗护军,有这个激桶,一百三十架。这个可能是历史上,最多的时候了。那么,到了这个道光的时候,我们看就在《内务府则例》里面,有一个很大变化。这个时候呢,只有七十架激桶。而且,这些机桶里面,只有十六架,是可以用的。还有四架呢,是维修之后,可以用的。
解说:据有关记载显示,早在乾隆年间,紫禁城里已经遍设激桶救火。其中,乾清宫安设激桶六十五架,慈宁宫、宁寿宫安设激桶各十架,东华门、西华门内安设激桶各四架。到了雍正皇帝君临天下的时候,更加重视对激桶的管理,有关激桶的设置数量、摆放位置均有严格规定,并建立了宫廷防火值班制度。
陈连营(故宫博物院出版部 主任)雍正时期,尽管它时间比较短,他建立了一套防火制度。你包括火班,防火那个专职队伍。包括专门的设备,每一个地点,布多少激桶。制度建设这方面,他做得好。
解说:据《钦定总督内务府现行则例》记载,“紫禁城整饬火烛,乾清宫等处激桶七十架。东华门内东北筒闲房内四架,西华门内筒子河朱旗房内四架。”有趣的是,在朝鲜历史文献《李朝实录》中,还记叙了一段中朝两国交流佳话,史料主角正是雍正皇帝。
牛贯杰(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教授)雍正年间的时候呢,由朝鲜,是朝鲜李朝的景宗呢,专门派人来学习这个技术。所以“水龙”,這个激桶呢,就传到了朝鲜的皇宫。它对朝鲜是有直接影响的,直接模仿咱们这个,这也是一个,一个宫廷交流的,一个佳话了。
解说:相对于清代严厉的消防治理而言,明朝的紫禁城城防火显然要松懈得多。因此,在明代二百多年间,紫禁城火光不断,先后发生大大小小的火灾多达45次。其中人为28次,雷击17次,平均每五年一次。火灾发生频率,比清代高出七成。这和大明王朝没有设立专职的皇家消防队,有着极大关系。
吕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明朝也有很多记载,有很多故事,就讲这个着火了,皇上关着门,不让外头的人进去。然后呢,里头烧成一片瓦砾,这种事也是有的,也是有的。然后,大臣们就傻乎乎地,只能在外头看着,一看紫禁城里着火了,大家都来救火。皇上关着门,不让你进。那谁在里头救火呢?或者怎么样去救呢?它有没有这个机构,是吧?所以明朝那个时候,有很多的记载。但是看不出,到底它的那个组织方式是什么?
解说:六百年来,紫禁城就是一部御火消灾的历史。随着岁月的更迭,紫禁城里的专业消防队,也经历着不同时代的变迁。
纪实段落:跟拍故宫特勤站消防队员在夹道进行铺设水带训练;
刘海双(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 站长)按预先演练科目,快点!
纪实+同期:跟拍故宫特勤站消防队员在夹道进行铺设水带训练;
刘海双(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 站长)水带连接,我们不单单要在训练场上,完成两盘、三盘水带连接,有些时候,我们还去联系故宫这边,开一道就是未开放的区域,里面纵深能达到,四五百米的地方,去几个人,去练习水带连接。
解说:北京的八月,正是酷暑季节。刘海双和队友们又开始了日常训练。紫禁城很多地方路窄门矮,大型消防车一般很难进入,紧急时只能靠跑步赶往救援现场。
纪实+同期:跟拍故宫特勤站进行铺设水带测试;
刘海双(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 站长)今天啊,天气三十五度。啊!太热了!咱们又穿着这战斗服。但是呢,成绩不能落下。
纪实段落:跟拍故宫特勤站进行铺设水带测试;
刘海双(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 站长)好了没有?预备!开始!
纪实+同期:跟拍故宫特勤站进行铺设水带测试;
刘海双(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 站长)故宫呢,它每一道门啊,它都有限制。我们的大型的车辆,基本上,进入的话,很难!所以说,我们只能说,用跑步,拎着水带,往里面冲!利用这个地下消火栓,第一到场!
解说:贞度门大火二十三年后,辛亥革命爆发,大清王朝寿终正寝。在革命洪流的洗礼下,紫禁城风流云散,逐渐褪去了昔日威严,成为中华民国公产,划归京都市政都办公署管理,由当时年轻的公署坐办吴瀛具体负责。
吴欢(吴瀛之孙)我的祖父,二十岁的时候,就被委任为北京市政府的“坐办”。这个“坐办”的地位呢?当时,没有那么多副市长,“督办”是市长,他就是副市长,兼秘书长。同时,还兼着一个职务就是,民国北洋政府内务部警政司的,第三科科长。职守所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紫禁城。他官不算大,中层干部。但是非常要害,责任重大。他是主理紫禁城的责任人。
解说:吴瀛,字景洲,江苏常州人,1891年出生,故宫博物院创建的关键人物之一。辛亥革命之后,作为末代皇帝的溥仪并未搬离紫禁城,依然住在里面作威作福,甚至做梦都想着复辟大清帝国,这让分管紫禁城的吴瀛焦虑万分。
吴欢(吴瀛之孙)溥仪呢,这老捣乱啊。最害怕的,是我祖父吴瀛。因为那时候,我祖父才二十五六岁,二十七八岁。这么大的官,对他来讲呢,他也提心吊胆,对不对?如履薄冰。因为万一,溥仪跟这帮人复辟成功,第一个杀头的,就是我爷爷,吴瀛自己啊!
解说:改朝换代之际,紫禁城的消防治理纲纪废弛,光绪皇帝当年成立的激桶处已是名存实亡,终于酿成了紫禁城最后一把致命大火。
解说:1923年6月26日晚,在紫禁城的西北角,突然红光冲天,火焰高达十余丈。原来是神武门内建福宫的德日新斋起火,刹那间火势迅速蔓延开来。火起之时,意大利使馆的消防队闻讯赶来,准备进宫扑救,不料却遭到门卫阻拦。一个多小时后,才传来溥仪放行的所谓“谕旨”。
傅凡(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教授)一直报到了,这个溥仪这个地方,经过这个批准,才让他们进来救火的,所以对这个火情,造成了很大的这个延误。进来之后呢,发现也是没有水源。没有水源,来进行救火。所以呢,只能采取了这个,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把着火建筑周围的房屋拆掉。这样的话呢,来避免火势的蔓延。所以这一次火,烧得还是非常厉害的。
解说:错过了救火的最佳时间,消防队赶到现场的时候,建福宫已经烧成火的海洋。由于井干水枯,无奈施救不力,一直折腾到第二天早上七点,大火才渐渐被扑灭。这次大火共烧毁房屋120间、金佛2665尊、字画1157件、古玩435件,外加古书几万册。
傅凡(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教授)官方调查的说法,是说是由于这个电线走火。当时,这个故宫里面,已经有电线了。电线走火,然后引发的这个火灾。然后不过,根据这个溥仪自己的说法呢,他认为是太监故意放火。因为正好,在这个着火之前不久,他正好是让太监来清查,他的这些收藏,库房里面的这些东西,要制造清册。然后没想到,没多久,建福宫就失火了。
解说:其实,在这场大火之前,宫中太监徇私舞弊的行为已让溥仪头疼不已。更窘迫的是,此时“小朝廷”开支已经入不敷出,因此在建福宫大火二十天后,溥仪下了个破天荒的谕旨:“将宫内太监全部裁撤,立即出宫”,引起了北京城乃至全国的轰动。
傅凡(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教授) 之后呢,又发生了一次火灾,在他的这个寝(宫),住的这个地方。所以溥仪也非常紧张,担心是不是这个太监,想把他也一块烧死。所以,通过这个北京卫戍司令王怀庆,然后就把这个宫内的太监,除了个别,比较必要的一些,继续服侍的,那么其他的人,就都清走了。
解说:这把大火更是让年轻吴瀛心疼不已,他积极推动成立故宫博物院。1924年11月,随着“北京政变”的发生,溥仪终于被赶出了紫禁城,吴瀛正式向北洋政府提出建立故宫博物院。
吴欢(吴瀛之孙)当时,还产生了论战。有的做图书馆,有说做公园,有说拍卖故宫所有文物,那都是老百姓的。有很多人就染指故宫,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但是,按照吴瀛的心理,还是搞博物馆,比较科学,这样能够保持故宫的原貌。这时候,吴瀛正式给段祺瑞打了个报告,建议还是把紫禁城,作为一个博物院来建立,段祺瑞有了批示。于是乎,故宫博物院,有了明确的这个立项标准,就要建立故宫博物院。
解说: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宣告成立。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消防治理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王振邦(故宫博物院老一代消防队员)我认为(故宫)消防队啊,第一个就是成立和完善阶段,那就是从1950年6月成立,到1952年复转军人,又充实这个队伍。第二阶段,应该从1956年到1957年。那么第三个阶段,那就应该是(19)62年、(19)63年、(19)64年,充實这消防队的。
解说:1963年9月,年轻的王振邦从部队转业,分配到故宫博物院,当上了一名紫禁城的消防卫士。时至1967年春天,故宫因故闭馆。1970年3月,周恩来总理从府右街消防中队调来了一个排的消防队员,专门负责故宫的消防安全工作,为故宫的再度开放做准备。
蔡瑞(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 政治指导员)当时,我们入驻故宫的时候,最大的一个使命,就是在故宫重新开放的时候,确保它的安全,和这个消防安全。所以说,一直到现在五十年了。我们一直担负着保护故宫、防灭火的这一种责任。
解说:1975年5月,故宫消防中队正式建队。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早已退休颐养天年的王振邦老人依然心系故宫消防,还时不时地回来参观交流。
纪实段落:跟拍故宫博物院老一代消防队员回访故宫特勤站;
王振邦(故宫博物院老一代消防队员)我们原来是这个屋,是三个司机在这儿住,这边是消防车。
刘海双(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 站长)原来我在这个屋还住过一阵子呢,我(20)13年过来的。
纪实+同期:跟拍故宫博物院老一代消防队员回访故宫特勤站;
王振邦(故宫博物院老一代消防队员)作为老消防员,我见到你们也很亲切!现在你们是主力,你们条件比我们好,你们的素质也比我们高。做故宫人,多做贡献!
空镜+音乐:景山之上拍雪中故宫;
解说:2019年的最后一天,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和故宫特勤站同时举行挂牌仪式。
纪实段落:跟拍故宫特勤站挂牌仪式;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挂牌仪式!
纪实+同期:跟拍故宫特勤站挂牌仪式;
刘海双(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 站长)对于我们来说的话,我们不需要战功!我们没有战功,就作为我们最大的一个战功!而且我们也希望呢,就是把这个故宫啊,这个传承吧,还有责任啥的,完完整整地交给下一任,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解说:六百年过去,巍巍紫禁城经历了无数次浴火重生,依然传世至今。未来已来,一代代人的辛勤守护,煌煌故宫将继续平安吉祥地见证下一个六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