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地区震源机制和应力场特征研究

2021-04-18包金哲王树波郝美仙韩晓明尹战军杨彦明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块体应力场鄂尔多斯

包金哲 王树波 郝美仙 韩晓明 张 晖 尹战军 杨彦明

(中国呼和浩特010010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

0 引言

鄂尔多斯东北缘地区(38.5°—42.0°N,109.5°—116.0°E)即晋冀蒙交界地区,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多发,如1976 年4 月6 日内蒙古和林格尔MS6.3、1996 年5 月3 日内蒙古包头西郊地区MS6.4、1998 年1 月10 日河北张北MS6.2 地震。该区域的地震活动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王化宇等,2006;高立新等,2012;武敏捷等,2014)。

利用地震震源机制研究地球构造应力场是相对科学可靠的,但研究结果仅给出应力的方向,据此不能判断应力的大小。一些研究者利用此方法对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地区进行研究,盛书中(2015)利用P 波初动方法获得震源机制解,认为河套断陷带、岱海断陷带、山西断陷带区域的震源机制以正断为主。震源机制解节面走向与断裂走向一致,与鄂尔多斯块体现今的拉张状态一致;郭祥云等(2017)利用P 波初动和振幅比反演的HASH 方法获得震源机制解,认为块体北缘地区最大水平主应力优势方位为NE 向;李祥(2016)研究认为,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地区震源机制以正断层为主,主要节面走向大体呈NE 和NNE,与控制断陷带边界断裂走向一致,山西断陷带与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交汇处的怀安、阳原、阳高等盆地震源机制以走滑为主,兼有少量正断型,延怀盆地主要以正断为主。

本文利用FOCMEC 方法计算得到研究区域的震源机制解,利用阻尼区域应力场反演MSATSI 方法(Martínez-Garzón et al,2014)反演得到研究区域的应力场,并初步分析了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区域应力场特征。

1 研究区域构造背景

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地区地质构造复杂,主要有2 大断陷带,即北部河套断陷带和东部山西断陷带,2 大断陷带之间有岱海断陷带。二级块体主要包括鄂尔多斯块体东北部、华北块体西北部。河套断陷带位于鄂尔多斯块体北部,东界为和林格尔断裂,西界为狼山山前断裂,南界为鄂尔多斯块体北缘断裂,北界为阴山(色尔腾、乌拉山、大青山)山前断裂,总体走向EW 向(邓起东等,1985;范俊喜等,2003)。河套断陷带是研究区域最大断陷带,由呼包、白彦花、临河等3 个次级盆地组成。山西断陷带位于鄂尔多斯块体东部,由十几个大小不等的NE 向、NEE 向的地堑或半地堑式右行排列组成,总体走向NNE 向,在平面上呈“S”形。研究区东南部的口泉断裂、六棱山北麓断裂、五台山北麓断裂等总体走向NE 向。岱海断陷带、蛮汗山山前断裂带、鞍子山山前断裂带和岱海—黄旗海南缘断裂带,总体走向NEE 向(国家地震局《鄂尔多斯周缘活动断裂系》课题组,1988)。

图1 研究区域地质构造Fig.1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study region

2 震源机制解

收集整理了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地区2008 年1 月至2018 年4 月共144 条ML≥2.5天然地震数据,数据由内蒙古自治区地震监测中心、国家测震台网中心提供。

利用垂直向SV 波与P 波的振幅比,并结合台站的初动测定震源机制的方法,在模拟地震观测时期应用较广泛(Kisslinger et al,1981;梁尚鸿等,1984)。Snoke 等(1984)提出了利用P波、SV波、SH 波的初动和振幅比联合求解震源机制的方法,并提供了计算程序(FOCMEC程序)。双力偶震源远场P 波、SV 波、SH 波在震源坐标系r-θ-φ 的位移表达式为

其中,ρ 为岩石密度;vP、vS分别为P 波、S 波速度;r 为发生位移的点到震源的距离;t 为时间;为双力偶中1 个力偶强度随时间的微熵。FOCMEC 计算程序所用参量为3 个初动(P、SV、SH)和3 个振幅比(SV/P、SH/P、SV/SH),这样每个台站记录所用的独立分量就从传统的1 个P 波初动增加到5 个(振幅比仅有2 个独立分量)。通过比较理论计算和实际观测所得P、SV、SH 波的初动符号和振幅比矛盾数最小的方式得到震源机制解,提高了反演结果的精度。

利用FOCMEC 程序获得研究区域2008 年1 月至2018 年4 月共计144 条ML≥2.5地震震源机制解,参考判断震源机制类型的国际标准(Zoback,1992),根据震源机制解3 个应力轴(P、T、B)的不同倾角(pl)进行划分,得到震源机制解的6 种类型:正断类型(NF)、正走滑类型(NS)、走滑类型(SS)、逆走滑类型(TS)、逆正断类型(TF)、不确定类型(U)。震源机制解类型见表1。

表1 震源机制解类型Table 1 Categories of tectonic stress regime for focal mechanism

表2 为研究区域地震震源机制的6 种类型。由表2 可见,正断类型占37.5%,正走滑类型占13.9%,走滑类型占28.8%,逆正断类型占8.3%,逆走滑类型占4.9%,不确定类型占6.9%。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地区震源机制以正断和走滑为主。震源机制解空间分布见图2。

表2 研究区内震源机制解分类Table 2 Classification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in the research area

图2 震源机制解空间分布Fig.2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3 应力场研究结果

3.1 阻尼系数的确定

在应力场反演中,Hardebeck 等(2006)研究认为,通过增加阻尼约束,能够更好地优化结果。因此,利用MSATSI 软件,设定一系列阻尼值(图3),得到应力场反演模型长度和数据拟合误差曲线,通过反复比对调试,找到误差曲线的拐点,即为最佳阻尼系数。由图3 可以看出,折中曲线在e ≈1.2 附近,这意味着低于该相对权重值时,提高模型复杂程度对反演误差的改善几乎没有作用,而提高相对权重值时,随着模型的简化,反演误差会急剧增加。因此,在反演过程中选择相对权重系数e ≈ 1.2。

图3 模型长度—数据拟合误差Fig.3 Model length-data fitting residual curve

3.2 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区域应力场

利用MSATSI 方法(Martínez-Garzón et al,2014)反演得到研究区域的应力场,应力场反演结果见图4。由图4 可知,P 轴整体方位NE 向,T 轴整体方位NW 向,中间应力轴方位NE 向,由图4 还可知,P 轴与断层节面走向方向一致,尤其在山西断陷带东北部地区,存在较一致的NE 向。该地区位于和林尔断裂以东,孙庄子乌龙沟断裂以西,内部主要断裂有天镇—阳高盆地北缘断裂、口泉断裂、六棱山北麓断裂、恒山北麓断裂等。此外,T 轴方位与断层节面走向垂直,一致性较好。综上所述可得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地区震源机制解主要是正断、走滑类型,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 向。青藏高原块体在NE—NEE 向挤压作用及太平洋板块在W 向的俯冲作用(邓起东等,1999,2014),造成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地区主要应力方向为NE 向,此方向与断层节面整体走向的NE 向一致(图1)。

图4 应力场反演结果圆圈反映各个反演格点的3 个应力轴伍尔夫投影情况;红色线(P 轴)表示最小主应力轴;绿色表示中间主应力轴;蓝色线(T 轴)表示最大主应力轴Fig.4 Stress field inversion results

将研究区域划分成1°×1°的网格进行反演,使用MSATSI 算法获得20 个格点的应力参数,应力张量是一个对称的二阶张量,但在断层面上的剪应力方向只依赖4 个变量,即3 个主应力轴方向和1 个应力值R。R 值为描述主应力相对大小的物理量,是所求应力主轴方向可靠性的一种参考值,其值为0—1,计算公式为

其中,σ1为最大主应力;σ2为中间主应力;σ3为最小主应力。当R 值大于0.5 且接近于1时,所求研究区域内最大主压应力轴方向可信度较高,而最大主张应力轴方向可信度较低;当R 值小于0.5 时,最大主张应力轴方向可信度较高,而最大主压应力轴方向可信度较低。图5 为应力场反演结果。由图5 可见,在20 个R 值的网格参考值中,R 值图标整体以蓝色的居多,局部有红色的,说明应力场整体以张性为主,局部地区存在压性。达拉特旗以北、达尔汗茂明联合旗以南地区存在压性。

图5 相对应力R 值空间分布Fig.5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elative stress R-value

4 结论

利用FOCMEC 方法计算出2008 年1 月—2018 年4 月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地区共144 条ML≥2.5 地震震源机制解,将研究区划分为1°×1°的地壳应力场,利用MSATSI 算法,反演获得研究区应力场等特征:①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地区应力状态以拉张为主,研究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E 向;②山西断陷带区域以正断类型为主,存在较一致的NE 向应力状态。

猜你喜欢

块体应力场鄂尔多斯
地理盲
一种新型单层人工块体Crablock 的工程应用
桩基托换在鄂尔多斯大道桥扩建工程中的应用
锐意改革 打造健康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地区的西夏窖藏
铝合金多层多道窄间隙TIG焊接头应力场研究
一种Zr 基块体金属玻璃的纳米压入蠕变行为研究
块体非晶合金及其应用
波浪作用下斜坡上护面块体断裂破坏的数值模拟
考虑断裂破碎带的丹江口库区地应力场与水压应力场耦合反演及地震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