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2021-04-17何东伟
何东伟,魏 星,马 颖
辽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辽源 136200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腹泻、呕吐、脱水、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该病对仔猪危害最大,存活的仔猪生长发育缓慢,饲料转化率显著降低,生产性能明显降低,一旦发生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笔者就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进行了论述,以期为猪传染性胃肠炎防控提供参考。
1 流行病学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原为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为RNA病毒,具有易突变、高重组的特点。各年龄段的猪都可感染该病,2周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感染该病后病死率可达100%。临床发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重要的传染源,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排出病毒,健康猪可以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该病。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和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和初春易发生该病。在新疫区该病一般呈暴发性流行,各个年龄段的猪均感染发病,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病死率往往较高;在老疫区往往呈现地方性流行,由于病毒在一些猪场的持续存在,在繁殖旺季仔猪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
猪传染性胃肠炎在某个猪场或某个地区流行数年后,可使该地区猪群获得较强的免疫力,新生仔猪可以获得母源抗体得到保护。疫情平息数年后,群体免疫水平会降低,一旦该病再次传入会出现暴发性流行。
2 临床症状
猪传染性胃肠炎潜伏期短,传播迅速,一旦传入可迅速波及至全群。不同年龄的猪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仔猪临床症状最为典型,患病仔猪体温明显升高,厌食,随后出现呕吐,之后出现腹泻,排出酸臭味水样粪便,粪便中可见未消化的凝乳块,仔猪严重脱水,由于体内电解质失衡心脏功能异常而死亡,出现高病死率,随着病程的发展病死率降低,发病仔猪往往预后不良。育肥猪感染后症状轻微,食欲废绝、呕吐,腹泻,经治疗后3~5 d康复,病死率低。哺乳母猪感染后体温升高,食欲不振,泌乳减少或无乳。
3 鉴别诊断
猪流行性腹泻病的临床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极为相似,寒冷冬季易发,各年龄猪均感染,但症状轻缓,病死率也低,可自愈。仔猪黄痢病原为产肠毒素的大肠杆菌,5日龄左右的新生仔猪易发,夏季常见,排黄色或灰黄色水样粪便。仔猪白痢由大肠杆菌所致,没有呕吐症状,排灰白色浆糊状粪便。
4 防治措施
4.1 药物治疗
及时隔离病猪,做好保温保暖措施。该病没有特效治疗药物,临床上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口服补液盐,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防止脱水导致酸中毒。肌肉注射抗生素,防止继发细菌性疾病,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4.2 加强饲养管理
猪场要尽量坚持自繁自养,实行全进全出。如需引种,要严格进行检疫,进行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冬季要做好保温措施,适当通风换气,禁止饲喂发生霉变的饲料和饮用冷水,减少对猪群的应激因素。加强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及时清理粪污,做好清洁工作,为猪群提供良好的环境。哺乳仔猪抵抗体弱,生长发育快,极易感染疾病,更应该加强管理。
4.3 加强消毒
猪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程序,日常消毒与紧急消毒相结合,定期更换消毒药物,以免产生耐药性。冬季猪传染性疾病高发期,要适当加大消毒频率,消毒要做到不留死角,带猪消毒要选择广谱、刺激性小的消毒剂。
4.4 免疫接种
疫苗接种是防止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最有效手段。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妊娠母猪于产仔前20~30天进行接种,哺乳仔猪通过吮吸母乳获得母源抗体。
5 小结
养殖场要高度重视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危害,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做好防范措施,坚持自繁自养,强化卫生防疫管理,做好消毒工作,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切实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