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脾胃论》英译本评述*

2021-04-17刘帅帅李卓瑾

中医药导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脾胃论英译本馆藏

刘帅帅,李卓瑾,苏 红

(1.广州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脾胃论》由“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于公元1249年所著,是李氏所创脾胃学说的代表作。该书以《黄帝内经》为理论根据,阐述了脾胃学说的主要观点,侧重论述了脾对整体机能的重要作用,阐发了脾胃内伤诸病的病因和治疗,强调分经随病制方、灵活用药的原则,丰富和充实了辨证论治的理论。《脾胃论》对后世医家起到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中医临床必读经典之一。《脾胃论》中所载的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等方剂具有较好的疗效,至今仍为中医临床所习用。

《脾胃论》是中医脾胃学说的代表作,在学术上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脾胃论》英译本在国外受到的关注度颇高,然而国内学界对其关注尚显不足,目前还未出现针对该译本的评述性文章,现就该书的英译本作一粗浅评述,旨在为中医典籍外译提供语言借鉴,同时拓宽中医典籍外译史学研究,从而更好地助推优秀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

1 《脾胃论》英译本及其译者介绍

据笔者考证,《脾胃论》英译本(全译本)由美国知名中医文献出版社——蓝罂粟出版社(Blue Poppy Press)于1993年公开出版发行,并于2004年发行了修订版。第1版和第2版的英文译名均为“Treatise on the Spleen and Stomach-A Translation of the Pi Wei Lun”,译者分别为中国学者杨守忠和美国学者FLAWS BOB。

1.1 第1 版译者介绍《脾胃论》第1版英译本的译者为华北煤炭医学院(现华北理工大学)杨守忠教授,其中医典籍译作颇丰,1993—1998年,由其主译的中医古籍多达10部,除《脾胃论》英译本(1993年)外,其余9部译本分别是华佗的《中藏经》(Master Hua’s Classic of the Central Viscera)(1993年)、朱震亨的《丹溪治法心要》(Heart and Essence of Dan-xi’s Methods of Treatment)(1993年)、朱震亨的《格致余论》(Extra Treatises Based on Investigation and Inquiry)(1994年)、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之《神应经》(The Divinely Responding Classic:Translation of the Shen Ying Jing From the Zhen Jiu Da Cheng)(1994年)、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The Systematic Classic of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1994年)、傅山的《傅青主女科》(Fu Qing-Zhu’s Gynecology)(1995年)、王叔和的《脉经》(The Pulse Classic)(1997年)、刘一仁的《医学传心录》(The Heart Transmission of Medicine)(1997年)及《神农本草经》(The Divine Farmer's Materia Medica:A Translation of the Shen Nong Ben Cao Jing)(1998年)[1]。

1.2 第2 版译者介绍《脾胃论》第2版英译本的译者为美国学者FLAWS BOB,大学就读于美国明德学院(Middlebury College),并获得美国文学学士学位。1977—1978年,FLAWS BOB求学于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按摩疗法学院(Boulder College of Massage Therapy),随后前往丹佛拜师Dr.Eric His-Yu Tao学习了1年针灸。自1979年起,FLAWS BOB回到博尔德市创办私人诊所,将按摩和针灸相结合进行治疗,同时他还通过蓝罂粟气功学会(Blue Poppy Chi Kung Association)开展日常气功课、周末研讨会和负责六周暑期集训班的教学工作,并开始在《瑜伽》杂志(Yoga Journal)和《黑带》杂志(Black Belt Magazine)上发表关于气功的文章。1982年,他的第1部中医著作问世,书名为Path of Pregnancy(Paradigm Publications,1982年)。在该书出版的同时,FLAWS BOB和妻子HONORA WOLFE创立了蓝罂粟出版社(Blue Poppy Press),陆续出版了一系列医学书籍。FLAWS BOB还担任了包括美国国家针灸和东方医学学会(National Academy of Acupuncture & Oriental Medicine)负责人、该学会会刊的主编、科罗拉多针灸学会(Acupuncture Association of Colorado)会长和《科罗拉多针灸师杂志》(Colorado Acupuncturist)主编在内的多个职务。FLAWS BOB任教于全美多所针灸学校和中医学院,并数次在全国性专业会议和研讨会上授课。此外,他还在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向中医从业者定期开班授课[2]。

FLAWS BOB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提倡者。基于多年的临床经验,FLAWS BOB认为中西医结合用药比单独使用中药或西药的疗效更好,他翻译过大量关于中西医结合用药的科研论文,指出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中药可以消除西药带来的副作用,这类研究被大量收录到他撰写的《中医精神病学》(Chinese Medical Psychiatry)和《中医治疗现代西方疾病》(Treatment of Modern Western Medical Diseases with Chinese Medicine)两部书中[3]。

FLAWS BOB是英语国家中最知名的中医授业者、作家和从业者之一,在全世界的医学专业期刊和流行杂志上发表过数百篇关于中医的文章,共撰写、编辑、翻译了近百部中医书籍,代表作有《健康饮食之道》(The Tao of Healthy Eating)、《对初学者的七十个中医要方》(Seventy Essential TCM Formulas for Beginners)、《中医妇科手册》(A Handbook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ynecology)、《难经》(The Classic of Difficulties)、《中医男科》(Handbook of TCM Urology & Male Sexual Dysfunction)、《中医糖尿病治疗学》(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with Chinese Medicine)等[4]。

2 《脾胃论》英译本海外接受度调查

2.1 出版概况《脾胃论》第1版英译本由蓝罂粟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2004年该出版社以FLAWS BOB的译本作为底本,对《脾胃论》英译本进行了再版发行。蓝罂粟出版社是目前全球大型的以出版中医书籍为专攻方向的英文出版社之一,自成立至今已有近四十余年历史,已出版古代及现代中医临床医学书籍九十余部,如《难经英译本》(The Classic of Difficulties-A Translation of the Nan Jing)、《中医基础理论问答八百七十五篇》(Test Prep Workbook:Basic TCM Theory,Exam Prep & Study Guide)、《舌诊图谱》(Atlas of Chinese Tongue Diagnosis)和《温病临床指南》(Warm Pathogen Diseases)等,对中医在海外的传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5]。

2.2 获得的异域评价 通过浏览亚马逊网站上《脾胃论》英译本的在线评价,笔者发现读者对该书有较高的接受度。有读者称赞该书“把中医内科学提升到了新高度”,还有读者指出该书“呈现了对同一原文本不同的译法,对于对脾胃学说感兴趣的中医从业者非常有帮助”,也有读者认为该书“包括了很多有意思的章节和令人印象深刻的临床实例,但也存在一些可能是由翻译问题导致的语义模糊的地方,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市面上流通的最佳中医书籍之一”[6]。

创刊于1979年的英国著名中医学术杂志The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在其官网推介《脾胃论》英译本时,称“本书对21世纪的中医临床医师来说,是最重要的中医古籍之一(this book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e-modern texts in Chinese medicine for 21st century clinicians)”。美国知名中医学者、太平洋东方医学院(Pacific College of Oriental Medicine)中药系前主任ROSENBERG Z’EV在该杂志的官网上发表了《脾胃论》英译本的书评,文中宣称《脾胃论》是对其中医内科临床实践影响最大的一部书。他指出第1版英译本的部分内容比较难以理解,译文中缺少注解且部分术语表达模糊或不规范,而第2版则改善了这一点。为了较全面地添加注释和评论,第2版译本的译者FLAWS BOB用了15年时间研究“阴火”(Yin fire)理论,还查阅了大量中文评论和中文研究论文。因此,他认为《脾胃论》的第2版英译本是最卓越的中医书籍英译本之一(this version of the Treatise on the Spleen and Stoma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superior translations of a Chinese medical text to appear in English so far),给他的临床实践带来了很多有益启发[7]。

2.3 全球馆藏流传情况 图书馆作为专业图书资源机构,对书籍的选择代表着学术风向与专业品位,同时也兼顾社会需求,其选书的标准较为科学,大多经由权威部门评估或民间征集评选[8]。因此,全球图书馆馆藏情况是衡量译本海外接受度的一个有说服力的参照指数。为考察《脾胃论》英译本的全球馆藏流传情况,笔者调研了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OCLC)数据[9]。该中心建立于1967年,是全世界最大的网络数字图书馆,有严格的数据质量筛选过滤制度和云平台管理模式,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图书馆与科研机构。OCLC的World-Cat书目数据库是世界上容量最大的图书馆目录,也是全球最具综合性的图书馆馆藏信息数据库,内容涵盖170个国家7万多家图书馆的书目数据。截至2020年6月,World-Cat数据库有4.9亿余条书目记录、30亿余条馆藏记录。虽然OCLC数据还不能做到100%覆盖全球各个国家的图书馆,但依据OCLC数据可以基本衡量中医典籍英译本在当今世界的流传范围[10]。

通过调查OCLC数据库,笔者发现《脾胃论》的第1版英译本有纸质版和电子版各1种,其中纸质图书在全球16个图书馆拥有馆藏,馆藏国家为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电子图书共有30个图书馆拥有馆藏,馆藏国家为美国,电子资源占全部馆藏资源的65%。《脾胃论》的第2版英译本有1种纸质版和2种电子版,其中纸质图书共有11个图书馆拥有馆藏,馆藏国家为新加坡、澳大利亚和美国,其中一版电子图书仅有1个图书馆拥有馆藏,馆藏国家为瑞典,另一版电子图书共有877个图书馆拥有馆藏,馆藏国家达到68个,电子资源占全部馆藏资源的98%,比重极高。2个英译本比较,第2版的馆藏图书馆量更多、流传分布国家更多,电子资源占全部馆藏资源比重也更高[11]。

总体来看,《脾胃论》英译本共有908个图书馆拥有馆藏,全球馆藏流传分布较广,主要传播媒介是电子书,电子资源占全部馆藏资源的97%左右。

3 《脾胃论》第2版英译本的结构

上述《脾胃论》英译本海外接受度调查结果显示,第2版译本的全球馆藏和流传情况优于第1版。且第1版成书于20世纪90年代,历时久远,笔者目前已很难找到原本。基于以上两个原因,本研究的重心在《脾胃论》英译的第2版,即由FLAWS BOB所译的版本。

《脾胃论》第2版英译本的构成为:前言4页、正文295页、东垣阴火方附录14页、方剂索引3页和总索引11页,其中正文又分为卷一73页、卷二131页和卷三91页。译者在前言中首先介绍了《脾胃论》作者李杲的生平、著作和主要成就,提及了其首创从脾胃诊断内伤、虚损病证,以及提出阴火理论的功绩,然后介绍了中医在不同朝代的发展情况和李杲学术理论的由来及对后世影响,还提到了译者翻译该书的原因。

其次,译者提到其在翻译过程中参照了3版《脾胃论》中文原本,分别为人民卫生出版社于1957年出版的《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编写的《〈脾胃论〉注释》(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年)和叶川、建一编篡的《金元四大医学家名著集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年)。

第三,译者还说明了译本中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遵从魏迺杰(WISEMAN NIGEL)、冯晔编著,由美国标登出版社(Paradigm Publications)于1998年出版的《实用英文中医辞典》(A Practical Chinese Medical Dictionary)中的术语翻译体系。中药名称翻译的参考资料包括班康德(BENSKY DAN)和GAMBLE ANDREW编纂的《中药学》(Chinese Herbal Medicine:Materia Medica,Eastland Press,1993年)、台湾学者许鸿源撰写的《东方本草简明指南》(Oriental Materia Medica:A Concise Guide,Oriental Healing Arts Institute,1986年)、STUARTC A和伊博恩(READ BERNARD E)编写的《中药学》(Chinese Materia Medica,台湾南天书局有限公司,1979年)及江苏新医学院编纂的《中药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

英译本正文部分除译文之外还包含译者添加的大量注释、评论、病历和临床试验。其中病历和临床试验选自多篇在中国发表的中医期刊文献,共涉及病例81例,能够让读者对《脾胃论》中的理论和方剂在临床的应用和疗效有更深入的认识。此外,为方便读者查阅各章内容,译者为每个章节设置了序号;为便于读者学习了解《脾胃论》中记载的方剂,译者在附录中列出了原著中出现的全部方剂,并整理出了每个方剂的成分、功效和适应证;为方便读者查询书中出现的各种方剂、病证、中医术语和古籍等内容,译者在索引中逐一标识出这些内容所在的页码。上述工作极为繁琐,侧面反映了译者严谨的学术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意识。

4 《脾胃论》第2版英译本值得借鉴之处

4.1 注释详细《脾胃论》英译本中的注释包括夹注和尾注,其中夹注又分为方括号夹注和红色字体夹注。

4.1.1 方括号夹注(1)用于在译文中将古汉语原文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使之行文流畅,更能够为英语读者所理解[12]。

例1原文: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13]。

译文:The reason is that,when water and grains enter through the mouth,the stomach is full and the intestines are empty.As food goes down,the intestines become full and the stomach becomes empty.This is what is meant by[the six bowels being]replete but not full,whereas[the five viscera are]full but not replete[14].

“实而不满,满而不实”指的是六腑有水谷充实而不贮藏精气,五脏充满精气而没有水谷充实。原文省略了“五脏”和“六腑”,译者将这两个主语补充完整,使译文更加连贯,有助于读者理解原文的含义。

(2)用来充当逻辑关系标志词,显化原文的逻辑关系。

例2原文:初病火旺不可食,以助火也。察其时,辨其经,审其病,而后用药[13]。

译文:At the onset of disease,fire is effulgent and,[therefore,]one should not eat food that assists fire.[Instead,one should]observe the seasonal[changes],identify the channels[involved],study the disease,and finally administer medication[14].

译者用“therefore”和“instead”两个关系副词分别表示原文中隐含的因果关系和转折关系,使文本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方便读者理解。

(3)对译文中表意不够明确的词进行简要说明,避免读者误解。

例3原文:正当客气胜而主气弱也[13]。

译文:The guest qi[the external or cosmopathogenic qi,i.e.,dampness and heat]is prevailing,while the ruling[or host]qi,[the original qi of the spleen and stomach],is weak[14].

此句中的“客气”和“主气”分别指的是湿热外邪和脾胃元气,若仅直译为“guest qi”和“ruling qi”很可能会让读者困惑不解,恰当的注释则可以让读者理解这两个术语的真正含义。

4.1.2 红色字体夹注《脾胃论》第2版英译本中除用方括号标示的夹注以外,还有大量以句子为单位的夹注,此类夹注在书中以红色字体呈现,以此和正文进行区分。此类夹注多用于解释有多种含义的指代性词语,包括谷气、五气、四白、五乱、阴阳等,方便英语读者深入研读。

例4原文: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13]。

译文:Heaven feeds humanity with five qi,while the earth feeds humanity with five flavors[14].

夹注:The five qi are the fishy,burning,aromatic,urinelike,and putrid smells.The five flavors are acrid,bitter,sweet,salty,and sour[14].

译者在夹注中说明了五气和五味分别指代的是腥、焦、香、骚、腐和辛、苦、甘、咸、酸,这样能够使读者对原文的理解更加透彻到位。

4.1.3 尾注 译者在尾注中对正文提及的各位医学家做了介绍,说明了正文中方剂的组成成分,整理了正文中出现的中医古籍原文的出处,对未按照中医名词术语标准进行的翻译进行了说明。

例5原文:所谓无胃气者,非肝不弦,肾不石也[13]。(《卷上·脾胃虚实传变论》)

译文:This so-called absence of stomach qi does not mean a liver[pulse]which is not bowstring1or a kidney[pulse]which is not stone[like][14].

尾注:Wiseman translates xian as“string-like.”I prefer bowstring,since string-like does not convey the sense of tautness described by this pulse image[14].

基于自身对弦脉脉象的理解,译者没有按照魏迺杰的《实用英文中医辞典》将“弦”译成表示琴弦的“string-like”[15],而是翻译为表示弓弦的“bowstring”。译者在尾注中对“弦”的翻译选词进行了解释说明。

4.2 评论丰富 在该英译本中,译者用了大量篇幅对《脾胃论》原文的内容进行评论,每条评论长短不一,或为一两句,或长达几段。评论的对象有单独的词句,也有完整的段落或章节,译者在客观评价的同时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些丰富的评论有助于读者理解复杂难懂的中医理论,从而掌握原文的要点[16]。

例如,译者认为《卷中·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是《脾胃论》全书最重要的一章,李东垣在这一章界定了阴火(Yin fire)的概念,这章提出的补中益气汤是他最著名的方剂之一(To me,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chapter in the Pi Wei Lun.It is where Li defines yin fire and also presents his most famous formula,Bu Zhong Yi Qi Tang(Supplement the Center & Boost the Qi Decoction))[14]。

又如,译者在《卷中·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第一段评论道“这一章探讨了治疗阴火的方法,包括去除经络中的瘀血,针刺足三里和针刺五脏在腹部的募穴,我发现这些方法在临床实践中非常有效(This chapter also discusses Li’s methods of acupuncture.In particular,he discusses the role of network vessel pricking or bleeding in the treatment of yin fire as well as the fine needle treatment of Zu San Li(St 36)and the front alarm points of the bowels.These materials I find quite useful in clinical practice.)”[14]。

4.3 中医术语翻译采用音译+注释的策略 音译注释结合的翻译方法主要体现在典籍名称、方剂名称、中药和穴位的翻译上。对于典籍名称和方剂名称,译者先音译为汉语拼音,再在其后用括号标注出英语翻译,如将《伤寒论》译为“Shang Han Lun(Treatise on Damage[Due to]Cold)[14];将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译为“Bu Pi Wei Xie Yin Huo Sheng Yang Tang(Supplement the Spleen & Stomach,Drain Yin Fire & Up-bear Yang Decoction)”[14];对于在方剂中出现的中药,译者也是先音译为汉语拼音,再在其后用括号标注出拉丁名,如将黄芪译为“Huang Qi(Radix Astragali Membranacei)”[14];穴位同样是先音译为汉语拼音,再在其后用括号标注出代表该穴位所在经脉的字母和代表该穴位在经脉上的排序的数字,如将气冲译为“Qi Chong(St 30)”[14];音译+注释相结合的形式能在保留原文中医特色的同时减少读者的阅读障碍[17]。

5 《脾胃论》第2版英译本存在的翻译问题

5.1 偶有误译《脾胃论》英译本整体的翻译质量较高,但译文中也存在部分翻译错误。

例6原文:补足外踝下,留之[13]。

译文:[In this case,]supplement[the point]under the lateral malleolus[i.e.,Kun Lun,Bl 60]without retention[of the needle][14].

原文的意思是取足外踝下的昆仑穴行补法且留针,而译文中的“without retention[of the needle]”意为不留针,应当改为“with retention”。

例7原文: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13]。

译文:When the qi of the azure[i.e.,the sky and the weather it contains]is clear and clean,orientation and reflection[within the human body]operate[well].When[the qi of the azure]is followed,yang qi is secure and thieving evils,even though they may have entered the body,can do no harm.This means adaptation to the laws of the seasons[14].

“此因时之序”的意思是前文的内容是适应四时气候变化规律的结果,而译者没有解读出前后文之间的逻辑关系,译文中也没有体现出因果关系。由于东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西方译者在典籍英译中出现的文化误读现象应引起国内学者的高度注意[18]。

5.2 过度直译 译者在翻译《脾胃论》时主要采用了直译,该翻译方法能够起到忠实传递原文信息、保留原文风格的作用,然而一些字对字的直译则会影响译文的可读性和准确性[19]。

例8原文:开胃[13]。

译文:opens the stomach[14].

这显然是一处字对字的直译,开胃实际上是促进食欲的意思,而译文与原文大相径庭,会让读者误解,应改为“improve appetite”。

例9原文:水精四布[13]。

译文:water essence spreads in the four directions[14].

译者将“四布”译为了向四方布散,但是四方并非指4个方向,而是虚指,意为各个方向,因此译为“all directions”更为恰当。

5.3 归化不当《脾胃论》英译本主要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译者仅对少量字词进行了归化。虽然归化策略有利于提高读者对原文的接受度,但使用不恰当则会削弱原文文本的文化特征[20]。

例10原文:如春夏而下,秋冬而汗,是失天信,伐天和也[13]。

译文:[Whereas,if one]uses precipitation in spring or summer or promoting perspiration in autumn or winter,one loses the regularity of heaven and attacks the harmony of heaven[14].

此句中的“天”指的是自然,而译者采用归化策略将“天”译为了“heaven”,即天堂,天堂是一个极具西方文化特征的词语,与原文的文化特征相冲突,应改译为“nature”。

6 小 结

《脾胃论》是中医脾胃学说的经典著作,从古至今中医界对该书的研究从未间断过。《脾胃论》英译本为该书的海外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推动了中医的国际化发展。本文对《脾胃论》英译本及其译者做了详细介绍,考察了译本的海外接受度,分析了第2版译本值得借鉴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国内学者对《脾胃论》英译的关注,推动中医典籍外译的发展。

猜你喜欢

脾胃论英译本馆藏
馆藏
从脾胃论治喉源性咳嗽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基于文献的从脾胃论治失眠用药规律研究
横看成岭侧成峰——浅析《红楼梦》两个全英译本
从后天脾胃论治更年期血崩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