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叔微四种医书的文献研究*

2021-04-17叶磊

中医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表里仲景书目

叶磊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许叔微(1080—1154年),字知可,里籍或曰维扬(今江苏扬州),或曰毗陵(今江苏武进),惟曾敏行《独醒杂志》作真州(今江苏仪征),二人同时,当不误也。盖因三处颇近,维扬、毗陵之说不过笼统言之。又如南宋医家李柽,里籍本是姑苏(或曰当涂,属同地异称)。姑苏城北15 km处有山名为牛渚,所以周南在《山房集》中就说他是牛渚人,可见宋人书中这种写法不是个例[1]。许叔微绍兴二年(1132年)进士及第,仕至徽州、杭州教官,后迁京秩,未详何职,医家习称许学士。《四库提要》云:“宋代词臣率以学士为通称,不知所历何官也。”钱曾《读书敏求记》有“翰林学士白沙(古为真州州治)许叔微知可述”一语[2],“京秩”或即翰林学士。许叔微以里无良医,少失怙恃,遂刻意方书。建炎初,真州城内疫疠大作,许叔微家至户到,全活甚众。曾言“论伤寒不读仲景之书,犹为儒而不知有孔子六经也[3]。”由于真积力久,耽习成癖,许叔微于仲景之学蔚为大家,传世医著《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皆为厚积薄发之作。清代医家徐彬曾说:“古来伤寒之圣,唯张仲景,其能推尊仲景而发明者,唯许叔微为最[4]。”此外,尚有《类证普济本事方》十卷、《仲景脉法》三十六图及《类辨》五卷等书。盖因出身寒微,仕无显功,故《宋史》无传,只《艺文志》有“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十二卷”一语。事迹散见于《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皕宋楼藏书志》《仪顾堂题跋》《仪顾堂续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及《四库提要辨证》等。

1 《伤寒百证歌》

《伤寒百证歌》是一部歌诀体医著,它将《伤寒论》中有关证治的主要内容提纲挈领,括为一百首七言歌诀,以便学记。为了悟之便,再辅以仲景原文作注,间引《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诸书或名家诸说揭示枢要。除首证“伤寒脉证总论歌”和次证“伤寒病证总类歌”为总论外,余皆分论,且一证一首;每20首为一卷,计为5卷。本书首证论脉,既遵仲景脉证并治之旨,也明示脉诊通神决要之用;首卷辨析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证,尤以表里虚实为辨证之要,使仲景八纲辨证思想亦得系统彰明;且本书创用“以症类证”研究之法,对原书六经病中同一症状者进行类证对比,条分缕析,实收纲举目张之效。凡此种种,使《伤寒论》的奥理精义得以发隐就明,转难为易。

《伤寒百证歌》在明清书目笔记中记录颇丰,如《文渊阁书目》《医藏书目》《国史经籍志》,后两书均作3卷;《绛云楼书目》《述古堂书目》《八千卷楼书目》《皕宋楼书目》《仪顾堂续跋》等均作5卷。更早可上溯至《直斋书录解题》:“《伤寒歌》三卷,凡百篇。”陆心源谓此《伤寒歌》即《伤寒百证歌》,三与五字系形近而讹,据此可知有宋本刊印。据《苏州府志·卷七十八·人物五》“王大可”条所载,南宋嘉泰年间王大可就曾“刻木以惠是郡”[5]。然而时至明清,宋刻本已泯然罕存,前述著录即以元刊本为早,其中《皕宋楼书目》题名为《新编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6]。同样藏此元刊本的瞿镛解释为:“是书乃述张仲景之意而申言之,刻者遂误加‘张仲景注解’五字于书名,以致难通。”(见《铁琴藏剑楼藏书目录》子部二“医家类”)此断“误加”为是,若说无意则非,和“新编”二字一样,当为刻者借重仲景盛名以广销路之举。而今元刊仍存世者有三:一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为瞿氏旧藏本;一藏于南京图书馆,为顾氏过云楼旧藏本,品相逊于国图且刊行略晚;还有一部原为陆心源皕宋楼藏品,后由其子陆树藩售之东洋嘉静堂文库以救财务之急[7]。据传另有一部影抄元刊本藏于台湾“中央图书馆”[8],书前有许叔微自序,序尾署年却在许叔微身后,未详其疑,待考。其他现存本有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刘晚荣修书屋旧藏本、光绪辛巳年(公元1881年)陆心源据所藏元本翻刻的十万卷楼丛书本以及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上海江左书林石印本等[9]。

2 《伤寒发微论》

《伤寒发微论》是一部札记式论文集。全书两卷,载文22篇。首篇论伤寒七十二证(实为七十三证),先论必死证,后述可治证,可治者必附方药。每证之下,引仲景原文为注,兼及诸家之说,借以说明辨证关键。第二篇以下皆为医话小品,其题目如《论桂枝汤用赤白芍药不同》《论伤寒慎用圆子药》《论桂枝麻黄青龙用药三证》《论治伤寒须根据次第》《论仲景缓迟沉三脉》《论表里虚实》《论滑脉》《论用大黄药》《论中风伤寒脉》《论中暑脉不同》《论风温证》等,阐述了有关伤寒病的证候、脉法、方用、治则等问题,并扼要辨析了伤寒、中风、中暑、风温、温疟等病的脉证特点。文章篇幅虽小,却析微阐韫,故书名曰“发微”。

此书为许叔微研治伤寒学的心得集录,秉承了他善于归纳总结、理论实用密切结合的一贯风格。比如读《论中风伤寒》可明二病脉证之别,读《论桂枝汤用赤白芍药不同》可免白芍赤芍俗用之误。比如《论伤寒慎用圆子药》一篇将仲景方中丸药括为五类,言简意赅地指明其用法之异、丸汤之别以及下药使用宜忌,语切要害;又如卷下首篇《论表里虚实》针对表实、表虚、里实、里虚、表里俱实、表里俱虚括要其不同方治并授人机括:“伤寒治法,先要明表里虚实。能明此四字,则仲景三百九十七法可坐而定也”。全书要言不繁,富于洞见,足以启迪后学。

值得注意的是,《伤寒发微论》与《伤寒百证歌》尚可互参,仅首篇《伤寒七十二证候》与《伤寒百证歌》密切相关处就达27条、有一定相关处达31条[3]。首篇“夜不得眠”条下更有“此证大约有六,俱在《歌》中”一语,“潮热不常”条下有“大抵潮热有三证,具在《歌》中”一语;再如《论表里虚实》和《百证歌·表里虚实歌》内容的高度一致等,说明《伤寒发微论》当是以《伤寒百证歌》为基础创作、补充而成,二书共同对后世八纲辨证理论的形成发挥着深远影响。

考《伤寒发微论》现存古本既缺序跋,史志书目又疏于记载,故其成书时间已难考证。现存最早的仍是元本,题为《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因元刊本多与《伤寒百证歌》合刻,所存目部与前述《伤寒百证歌》各本重合。明代刻本现仅存一家,即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乔山堂刘龙田刻本,也是合刻,目录首题《重镌校正注解仲景张先生伤寒百证歌发微论》,卷端首题《新镌注解张仲景伤寒发微论》。建阳刘龙田为刻书名家,乔山堂为其盛时名肆,此本于版式上颇有可观,但也存在剜补现象,内容也调整为四卷、两册,现仅见藏于国图和上图两处。至清代又有光绪十年甲申(公元1884年)上海王氏文海堂刻本、光绪戊戌年(公元1898年)瞿氏铁琴铜剑楼影元抄本、十万卷楼丛书本等[9]。

3 《伤寒九十论》

《伤寒九十论》载于清代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称“诸家书目俱未载录”,因疑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云许叔微《治法八十一篇》即此书前身,后经增补扩为“九十论”。未知然否。

《伤寒九十论》是许叔微的自述医案,也是我国现存最早又比较系统的伤寒医案专著,约成书于公元1149年,其时距仲景已远隔800余年,当时医家已有不敢或不会用仲景方的现象,许叔微有感于此,乃撰著此书,详细记述他用仲景方治疗伤寒的90例病案,每案以证名篇,案后附“论”,故曰“九十论”。“论”中结合《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的理论剖析病案,阐明辨证要点、类证鉴别、疾病转归及用药关键,意在案论合参,神明其用,以事证理,坚人信从。由于许叔微师法仲景,又灵活机变,并深通药性,故其医案辨证准确,论治精当,组方恰切,疗效卓著,使《伤寒论》立法的临床运用范围及辨证论治思想俱得扩展,不仅开涤耳目,启人智慧,且文字雅洁,足以赏心悦目。

据清代丁申《武林藏书录》记载,仁和(今属浙江杭州地区)藏书家胡树声有“琳琅秘室”,所购多宋元旧本。其子胡珽,字心耘,曾对张金吾传抄本详加校正,列《校讹》一卷、校补一卷,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刻木刊行,之后在所辑《琳琅秘室丛书》四集30种中又收录该书。考《琳琅秘室丛书》版本有3种:①胡氏木活字排印本;②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会稽董氏云瑞楼木活字排印本;③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会稽董氏取斯堂木活字排印本,皆存于世[10]。后者所云董氏即董金鉴,字竟吾,会稽渔渡(今属浙江绍兴)人,生于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先世以善贾起家。其人热心公益,暇日喜刻书(见《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第十六册人物传),因虑《琳琅秘室丛书》传本日少,先据以翻印以光其传,“复辑师友之说,续成校勘,间附鄙意,订正阙伪,聊以问世。”(见《琳琅秘室丛书》前董氏自识)除此一系,尚有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成都邓氏崇文斋等刻本传世[9]。

4 《类证普济本事方》

《类证普济本事方》是许叔微存世著作中最晚出的一部。“普济”者,广济之义;“本事方”,据书序自言,乃仿唐人孟棨撰《本事诗》、本朝杨绘撰《本事曲》之例。孟书首创诗话体文本,对所收之诗各叙本事,以事系诗,介绍发生在诗歌背后的故事,为后世文人所喜读,仿作者不绝如缕,杨书亦然,乃对所收之词各论本事,以广见闻,遂为后世词话之宗(今仅存佚文)。而《类证普济本事方》录平生所试验方并医案,以事系方,常用临床验案证理明方,教人学用,是一部扼要简捷、卓有见地的医话体专著。世人多以张杲(1149—1227年)《医说》为最早的医话著作,实则本书已具备医话的应有要素,比《医说》更早。因所收366首验方均按证类分,故又称《类证普济本事方》。全书10卷25门,所涉内容广及内、外、妇、儿、伤、杂、针、灸等各科。其中卷八、卷九的伤寒方均已改为煮散剂,反映了宋代医家热衷于将传统汤方改为煮制散剂的时代风气[11]。书末尚附“治药制度总例”,简述100多种药物的炮制要点。如“半夏:沸汤浸至温,洗去滑,换汤洗七遍,薄切焙”“鹿茸:酥炙黄燎去毛”“枳壳:去穣细切,麸炒黄”等。

宋志之外,现存书目中最早载录此书的是《遂初堂书目》,惜未载卷数,稍后的《直斋书录解题》记为10卷,与宋志12卷本显然版本来源不同。后世书目所记几乎皆为10卷本。据《皕宋楼藏书志》称:明代陈淳曾藏有宋刊宋印《普济本事方》残本6卷,书前有自序,备述医道之大及著书之由,后为陆心源所得。明初《文渊阁书目》记曰:“许学士《类证普济本事方》一部。一册。阙。”书目所记乃文渊阁国家藏书,多为宋辽金元旧本[12]。此时,官收《类证普济本事方》已然有阙,难怪《四库提要》言许书:“属词简雅,不谐于俗,故明以来不甚传布。”今传古本有乾隆十五年 (公元1750年)芸晖堂录宋抄本、清钱氏萃古斋抄本、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云间王陈梁校刊本、《四库全书》宋抄本、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扫叶山房刻本及日本享保二十一年(公元1736年)向井八三郎刊本。其中以云间本最为常见。另有宋刻本卷一至卷五的残卷现藏于上海图书馆[9]。

5 结语

诚如陆心源在《重雕元刻伤寒百证歌发微论·叙》中所言:“宋时为其学人……虽皆各有所长,而知可之书为最能得其意。”俞东扶尤赞叹道:“仲景《伤寒论》,犹儒书之大学中庸也。文辞古奥,理法精深,自晋迄今,能用其书者,惟许学士叔微一人而已。”《伤寒百证歌》为歌诀体伤寒百证提要,《伤寒发微论》为札记体伤寒学证治心得,《伤寒九十论》为医案体古方用验集录,《类证普济本事方》为按证类分的医话体小品集。它们相得益彰,互为呼应,别出心裁,各有千秋,共同构筑了许叔微识妙通玄的医学学术体系。

猜你喜欢

表里仲景书目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山河“表里”——潼关,岂止是一个地理的“关”
经二重组织表里经遮盖性不良的成因与对策
对北洋政府新闻出版立法表里二重性的分析
试析仲景《金匮要略》下法的应用特点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仲景五脏温法探析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
本刊邮购书目
反讽:基于表里内外语境的“佯装”、“歪曲”:张力诗语探究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