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喻斌从肝郁脾虚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经验

2021-04-17查瑞瑶喻斌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痞满运化肝郁

查瑞瑶,喻斌

1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 410007

2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长沙 41002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部灼热感中的一项或多项症状,而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来解释产生症状原因的疾病[1]。罗马Ⅳ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上腹痛综合征(EPS)及餐后不适综合征(PDS)[2]。FD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一般人群中患病率为 11.5%~4.7%[3],亚洲国家患病率 8%~23%[4]。国内研究发现,在FD中以餐后饱胀和上腹胀为主要表现者占89%[5]。可见PDS是FD的主要临床类型,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6]。对于本病的治疗,西医缺乏特异治疗,多从改善胃动力、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抗幽门螺杆菌、抗焦虑等入手,临床疗效不尽如人意。由于本病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频繁就医也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中医虽无FD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痞满”“胃痞”等范畴。对于本病的治疗,中医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临床疗效满意,优势日渐彰显。

喻斌教授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脾胃病科主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30余载,学验俱丰,在功能性胃肠病论治方面有其独到经验和见解,笔者有幸随师学习,获益良多,现将喻师治疗PDS经验介绍如下。

肝郁脾虚是发病的中心环节

痞满病名首见于《伤寒论》:“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关于其病因,中医文献早有记载,《素问·太阴阳明论》曰:“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瞋满闭塞。”《素问·异法方宣论》曰:“脏寒生满病。”可以看出,痞满的发生与长期饮食失节,脏腑气机不利有关。叶天士在《脾胃论》中指出:“浊气在阳,乱于胸中,则生满闭塞。”沈金鳌《杂病源流犀浊》云:“痞满,脾病也,本病由脾气虚,及气郁运化,心下痞塞满。”这阐明了痞满的发病环节在于脾虚气滞。盖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司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及输布。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升降协调,方可气机调畅。若因外邪入里,或因饮食失节,以致脾胃运化失司,清浊不分,水谷停滞,中焦气机阻滞而为痞满。

脾胃为后天之本,为人体升降运动之枢。清代周学海在《读书随笔》中曰:“肝者,贯阴阳,充血气,提升降之枢也。”这说明脾胃升降功能有赖于肝气的疏泄来维持。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助脾胃升降,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促进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若因情志不遂,抑郁恼怒,致肝失疏泄,横逆犯脾克胃;或因思虑伤脾,以致土虚木乘,均可导致脾胃升降失司,胃腑失和,气机郁滞而致痞满。

据此,喻师指出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有关,肝郁脾虚是本病的中心病理环节,调肝理脾是治疗的关键。现代一些医家也非常重视从肝郁脾虚入手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任顺平[7]认为,肝主一身气机的疏泄,调节中焦气机之升降。若肝失疏泄,可致脾胃运化失司,胃气受损,通降异常而成痞。餐后不适综合征病位虽在脾胃,但病根在肝,脾虚肝郁,胃失和降是其主要病机,治疗上当疏肝健脾。张照兰[8]认为,脾胃虚弱是餐后不适综合征发病根本,肝气郁滞是其致病诱因,血瘀、湿热、痰饮为肝脾功能失调的产物,治疗上应以益气健脾,疏肝解郁为根本治法。王垂杰[9]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各种致病因素均可导致脾胃受损,土虚木乘,中焦气机不利而诸症由生,肝脾失调贯穿整个病程中,肝郁气滞、肝胃失和为核心病机,治疗尤当重视调和肝脾。熊文生[10]认为,情志不舒可引起肝气犯胃,肝脾不和,影响脾胃功能,脾胃虚弱,健运失职,气机不畅,而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故治疗上应通过疏肝来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单兆伟[11]指出,功能消化不良的主要病因为七情及饮食所伤,脾胃虚弱为发病基础,气机郁滞为发病关键。由此可见,从肝郁脾虚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十分重要。

临证特色与用药

1 疏肝健脾 恢复脾胃升降之职

餐后不适综合征,以餐后饱胀和早饱为主要表现,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胃肠动力改变、内脏高敏感、脑-肠轴调节障碍以及心理、社会等因素有关[12]。中医认为,本病与饮食失节、情志失调、起居不慎及外邪入侵等有关。肝郁脾虚是发病的重要环节,有研究指出,肝郁脾虚是临床上多见证型[13]。《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情志抑郁,导致木不疏土,气机郁滞,引发脘痞胀满。饮食失节,损伤脾胃,运化不利,气机失调,日久脾虚,以致土虚木乘,亦致脘痞。喻师指出,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临床气郁证较为多见,强调治疗应遵守“见病先治肝,疏和为之先”的原则,以气郁为主者,临床常见胃脘胀满,餐后明显,走窜不定,嗳气则舒,苔薄白,脉弦,治疗常以柴胡疏肝散加减。兼有口苦心烦,吞酸嘈杂,大便干结,舌红苔黄之肝胃郁热之象,合用左金丸,或用经验方肝胃百合汤治疗,以清肝泄热和胃。临证时见有以上腹部胀满,食后加重,或进食量少,大便溏薄,苔薄白,边有齿印,脉细弱等脾虚为主要表现者,常用健脾益气为主,佐以疏肝,方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方中柴胡、白芍疏肝柔肝,陈皮、法半夏理气和胃,太子参易人参益气健脾养胃,补而不腻,茯苓、白术、甘草健脾助运,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和胃运中之功。

2 因地制宜 擅用化湿运中

脾为湿土,喜燥而恶湿,湿邪外侵,常先困脾,若遇脾虚之体,同气相求,脾胃运化失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中焦气机不畅而见脘痞胀满。喻师指出,湖南气候潮湿,高温多雨,易致湿困脾胃,运化失司而为痞满。若遇嗜食辛辣之人,湿邪多从阳化热,湿热蕴结中焦而成脾胃湿热证。喻师指出,湿邪粘滞,致病缠绵难愈。湿热为病,如油裹面,难解难分,临床用药常选用芳香味薄之品,达到化湿而不助热,祛邪而不伤正之目的。吴瑭曰:“太阴之气不运,以致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不利,通利三焦而行太阳之阳气。”三焦为水液输布代谢之枢纽,若三焦气化正常,则清气得升,浊阴自降,脾胃功能方可正常。喻师临证时注重给湿邪以出路,见到脾胃湿热明显者,常用药有藿香、川厚朴、法半夏、茯苓、杏仁、薏苡仁、白蔻仁、猪苓、泽泻、黄芩、栀子、麦芽、乌药、陈皮、槟榔等。本方由藿朴夏苓汤化裁而来,方中黄芩、炒山栀清热燥湿;乌药、陈皮、槟榔、麦芽行气消痞;猪苓、泽泻、薏苡仁、白蔻仁淡渗利湿,川厚朴、法半夏燥湿和中;藿香香化湿;杏仁开宣肺气,通调水道,全方集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于一体,使湿热之邪从上、中、下三焦分消而去,诸药合用,达到邪去正安,气机调畅,脘痞消失之功。

3 衷中参西,理气消导并举

早饱、餐后饱胀是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两大主要表现,分析症状产生的机理,发现早饱与近端胃的容纳性舒张功能障碍有关,餐后饱胀与远端胃的扩张而致胃排空障碍有关[14]。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宜升则健,胃宜降为和,胃腑以通为用,这阐述了胃腑的正常生理机能。若饮食不节、情志内伤,致脾胃运化失司,气机升降失调,水谷停滞而发生脘痞胀满。喻师指出,本病现代医学胃动力障碍的机制与中医脾虚食滞病机相一致,这为治疗时中西医汇通提供了参考依据。许卫华等[15]研究也证实这一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延迟患者,中医以脾虚气滞型居多。据此,喻师强调,对于本病的治疗,应在中医辨证治疗基础上,可以加用一些有调节胃肠动力的中药,以提高临床疗效。临床常用健脾理气,消导和中之法,在健脾基础上,常加用枳实、槟榔、九香虫等促进胃肠蠕动;对于餐后餐后饱胀明显者,加用炒鸡内金、焦三仙以消导和中。对于早饱症状较为突出,食量较少者,常以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即可促进胃蠕动,又不加重胃肠负担,可谓灵活施治,匠心独运。

《内经·异法方宣论》云:“脏寒生满病。” 现代研究[16]发现,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胃对冷刺激较为敏感,这为中医理论提供了客观依据。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过食生冷,损伤脾阳,或脾虚之体,阳气不足无力腐熟水谷,均可致痞满。《内经》云:“太阴湿土,得阳始运。”喻师有鉴于此,对于餐后饱胀,喜温喜按,大便溏薄,苔薄白等脾胃虚寒者,常用理中汤加减治疗,常用药有党参、炒白术、干姜、炙甘草、苏叶、川厚朴、炒神曲、麦芽、枳壳、香附等。

本病常因反复发作而致患者焦虑伴有失眠,饮食稍有变化即发,喻师在治疗上常加用合欢皮、柴胡、百合、郁金等解郁安神之品。

4 注意调摄,防止复发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复发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究其复发的诱因,不外乎情绪、饮食与环境变化等方面。《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明饮食不节是FD发病的病因,也是其复发的诱因。喻师常谓:“胃病要三分治,七分养。” 饮食调摄是本病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对于此类患者喻师常给于健康饮食指导,要求做到饮食规律,饥饱有度,寒温适宜,忌食过量生冷、腌制、辛辣之品。《类证治裁·痞满》云:“暴怒伤肝,气逆而痞。”由此可知,情绪变化是FD复发的另一诱因。研究发现,FD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症状,消化不良症状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17]。可见,心理疏导对FD的治疗也十分重要。这在中医古典文献中不缺乏依据,《黄帝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喻师临证治疗时,倾听患者主诉,耐心疏导,让患者放松心情,从而减轻对疾病的担忧,防止复发。在当今的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对于功能性胃肠病治疗,“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显得尤为重要。

病案举例

患者刘某,女,39岁。2018年7月26日初诊。反复上腹胀两年余,再发半月。2018年5月20日在某三级医院查胃镜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胆胰脾彩超:未见异常。曾在某医院予莫沙比利、雷贝拉唑等治疗,症状未见满意缓解,目前餐后上腹胀、嗳气频作,平素工作压力大,易心烦失眠,时有口苦,咽部有异物感,大便溏而不畅,乏力倦怠,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印,脉弦。西医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中医诊断:痞满(肝郁脾虚证),治宜疏肝健脾,和胃运中。方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处方:柴胡10g,白芍15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陈皮10g,法半夏10g,九香虫10g,百合15g,合欢皮10g,甘草5g,炒谷芽15g,制香附10g,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7剂。2018年8月4日二诊,上腹胀、嗳气好转,纳食稍增,大便溏,舌苔薄白腻,脾虚之象较为明显,上方加薏仁米20g,炮姜5g,7剂,水煎服,服法同前。2018年8月12日三诊,餐后上腹胀基本消失,偶有便溏,心烦失眠好转。惟担心停药后病情复发,予以心理疏导,饮食指导,上方继服10剂巩固。2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患者女性,因情绪抑郁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水谷不能正常运化而至脘痞、便溏;气机升降失常导致咽部不适,嗳气频作;脾虚化源不足致神疲乏力;肝气疏泄不及,魄门开放不利,导致排便不畅;肝郁有化热之势,故见心烦、失眠、口苦。四诊合参,辨为肝郁脾虚,予以疏肝健脾,和胃运中之法。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助运,柴胡、白芍疏肝柔肝,陈皮、法半夏燥湿和中以助脾运,制香附、九香虫理气调中,合欢皮、百合解郁安神。诸药为伍,共奏疏肝健脾,理气和中之功。方证相应,故疗效满意。

猜你喜欢

痞满运化肝郁
基于数据挖掘的《普济方》治疗痞满用药规律分析
从肝郁论治失眠
温针灸治疗痞满的临床观察
唐喜玉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经验总结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苏玉伦主任治疗痞满的临床经验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
电刺激单、双侧迷走神经对肝郁证大鼠模型脑内NE、DA、5-HT和5-HIAA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