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梭菌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控措施
2021-04-17孟凡曜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文│孟凡曜(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羊梭菌性疾病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属中的细菌导致的急性传染病,包括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抯、羊黑疫、羔羊痢疾等病。该类疾病主要以病羊和带菌羊、被污染的牧草、饮水、饲料为传染源,经消化道感染。当季节交替、天气寒冷多变、饲养管理不当时,造成羊抵抗力降低及免疫注射不当等,可诱发该类疾病。这类疾病临床症状相似,多造成急性死亡,对养羊业危害很大。因此,快速鉴别诊断,加强羊梭菌性疾病防控意识尤为重要。
一、病原与流行病学
1.羊快疫。该病病原是腐败梭菌。通常以6~24月龄、膘情较好的绵羊易发,并多发于秋冬寒冷季节。
2.羊肠毒血症。该病病原是D型产气荚膜梭菌。绵羊比山羊易发,通常以2~12月龄膘情较好的羊只多发。当羊群缺乏运动、肠蠕动减弱时,细菌在肠道大量繁殖,毒素在肠道内积聚,进入血液后,引发毒血症。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春末夏初和秋季。
该病病原是C型产气荚膜梭菌。绵羊比山羊易发,通常以6~24月龄的绵羊多发。常见于低洼、沼泽地区,多发于冬春季节。病菌随着动物采食和饮水经口进入消化道,在肠道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致使动物形成毒血症而死亡。
4.羊黑疫。该病病原是B型诺维梭菌。绵羊多见,通常以2~4岁、膘情较好的绵羊多发。多发生于肝片吸虫流行的低洼潮湿地区。该病发生常与肝片吸虫的感染密切相关。
5.羔羊痢疾。该病病原是B型产气荚膜梭菌。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其中2~3日龄发病最多,多发于立春前后的寒冷季节。诱发的主要原因是母羊在妊娠期间营养不良,所产羔羊体质衰弱。
二、临床症状
1.羊快疫。该病的潜伏期很短,一般仅为数小时。羊突然发病,食欲废绝,昏迷,呼吸困难,排便困难。羊病死前腹部膨胀,通常1天左右死亡。
2.羊肠毒血症。该病的特点为羊突然发病,很快死亡。症状可分为两种类型,最急性型和急性型。最急性型以抽搐为特征;急性型以昏迷和安静死亡为特征。其早期症状为身体虚弱,步态不稳;以后不能站立,继而昏迷,角膜反射消失;有的病羊发生腹泻,通常在3~4小时内羊安静死亡。
病程短,未见症状突然死亡,有时病羊掉群、卧地、不安、衰弱或痉挛,数小时内死亡。
4.羊黑疫。羊突然发病,病程急促,绝大多数未见病状突然死亡。少数病例病程稍长,可延长至1~2天。病羊掉群,拒食,呼吸困难,流涎,体温41.5℃左右,呈昏睡俯卧状态而死亡。
5.羔羊痢疾。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2天,多为急性型与亚急性型。有些病羊发病突然,不见症状而死亡。多数病例初表现为精神萎靡,不吮乳,低头拱背,有腹痛症状;继而发生持续性腹泻,最初如粥状,后变为水样、呈黄白或灰白色,后期为血便;由于腹泻导致严重脱水、虚弱,卧地不起,最后昏迷而死。
三、病理变化
1.羊快疫。病羊尸体腹部膨胀,天然孔内有血样分泌物,可视黏膜发紫。最主要的病变为皱胃黏膜出血性、坏死性炎症,胃壁显著增厚,在胃底部和幽门附近的黏膜有出血斑。胸腔、腹腔、心包积液。
2.羊肠毒血症。主要病变为肾。幼羊肾呈血色乳糜状,呈“髓样肾病”;成年羊肾脏变软,质地易碎。皱胃内充满气体与食物,皱胃、空肠、回肠呈出血性炎症。肝、胆肿大,肺出血、水肿,胸腺出血。胸腹腔及心包积液,心内外膜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脑水肿、出血坏死。
病变是腹膜炎及出血性肠炎,十二指肠和空肠出血、溃疡、糜烂,皱胃有炎症变化,胸腔腹腔心包积液,有淋巴结炎症。
4.羊黑疫。病羊尸体皮下静脉充血,皮肤呈暗黑色。胸部皮下组织水肿,胸膜腹膜积液,心内膜出血,皱胃和小肠充血和出血。肝脏充血肿胀,表面出现坏死灶,切面呈半圆形。
5.羔羊痢疾。尸体脱水较为严重,皱胃内往往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回肠黏膜充血、溃疡,严重者肠内容物呈血红色。肠系膜淋巴结出血,切开呈大理石状。肺脏充血或瘀血。心包积液,心内膜有出血点。
四、鉴别诊断
该类疫病多突然发病,临床症状不明显,死亡快,活体诊断较难。应充分根据流行季节、流行特点、羊只膘情、营养状况、临床症状、剖检学特征、免疫接种情况等加以鉴别诊断。有条件可进行细菌学诊断。
1.羊快疫。病羊死后注意检查皱胃及十二指肠等处是否有急性炎症。确诊需要细菌学检测。抹片镜检病料涂片用瑞氏染色法或美蓝染色法染色镜检。除见到两端钝圆、粗大菌体外,也可观察到无关节的长丝状菌体链,这种表现在肝被膜触片中尤为明显。这一特征对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
2.羊肠毒血症。该病突然发病,迅速死亡,多发生于雨季和青草生长旺季。结合剖检可见肾、体腔积液、小肠黏膜严重出血等特征,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还要细菌学检测。主要采集病羊有严重炎症的回肠一段,两端结扎,保留肠内容物于其中,同时要取肝和脾做细菌学检查。
根据发病情况和剖检做初步诊断。确诊需要从体腔渗出液和脾脏中分离出C型产气荚膜梭菌,并从肠内容物中检测到β毒素。
4.羊黑疫。主要集中在肝片吸虫流行的地区。发现急性死亡或昏睡状态下死亡的病羊,剖检可见特殊的肝脏坏死变化。确诊需要细菌学检查,用肝坏死灶边缘组织抹片镜检,可见粗大的B型诺维梭菌。
5.羔羊痢疾。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细菌学检测,无菌操作取病死羔羊的肝、脾及小肠内容物,经脏器涂片,革兰染色法或美蓝染色后法镜检,可见两端钝圆、短粗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呈单个或成双排列,具有荚膜,少数有芽孢。
五、防控措施
梭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个别健康羊消化道也有少量梭菌存在,当羊只健康时并不产生致病作用。但在季节交替、天气多变、饲养管理不当等应激因素影响下,羊只抵抗力下降,致病梭菌在体内大量繁殖,引起羊发病且急性死亡。即使诊断出来,已是病程后期,往往来不及治疗,因此应从以下方面加强防控措施。
1.做好免疫预防。每年春秋定期注射羊梭菌病“羊快疫—羊猝抯—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羊黑疫”五联苗,可有效预防此类疾病。
2.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反应,增强羊只机体抗病能力。尽量不要在低洼潮湿的地区放牧。水源、饲料要保证干净卫生,营养搭配合理。羊舍设计合理,光照充足,舍内环境冬暖夏凉,通风较好,饲养面积与羊只数量匹配,避免拥挤。
3.定期做好杀虫和卫生消毒工作。羊黑疫的发生常与肝片吸虫的侵袭相关。羊舍应定期杀虫、灭鼠。羊群春秋两季定期做好药浴杀虫工作。
4.当发生梭菌性疾病时,应尽快扑灭疫情。一是及时隔离病羊,合理治疗。二是必要时对健康羊群紧急免疫接种。三是污染过的地方进行紧急消毒。四是病死羊只尸体要合理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