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苹果造车
2021-04-16
苹果与日韩传统车企未能达成合作,一种可能性推测是:车企不愿沦为苹果造车的工具人,而苹果也不想对外开放分享相关核心智能驾驶技术。
联想苹果在智能手机时代与中国富士康在內的供应链企业的良好配合,即将到来的智能汽车时代,中国是否仍将成为苹果造车的真正合作伙伴?
从时间窗口来看,双方恰好处在一个合适的节点:苹果恰好想要,中国供应链恰好能给。
与苹果宣布造车的“泰坦计划”几乎同时,2014年中国新能源车行业迎来爆发,蔚来、理想、小鹏相继诞生。过去6年间, 苹果埋头钻研的自动驾驶技术日趋完善,量产造车时机逐步成熟;另一边的中国市场,在造车新势力和特斯拉的催动下,围绕新能源车的上下游供应链体系,得以规模化、健全化。
无论是宁德时代、精进电动这样的三电系统供应商,还是百达精工、均胜电子这样的车身和内饰供应商,都借助新能源汽车浪潮趁势而起。
翻看近6年申报的约2 0 0条汽车相关专利,电池、特定场景和自动驾驶是苹果关注的三大重点。这几方面,恰好也是中国供应链积极筹备布局的领域,技术路线选择也契合苹果追求,如都选定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核心元器件。
除此之外,智能手机时代苹果和中国供应链的深度结缘,也有望成为苹果在迈入智能汽车时代后,再次选择中国的推力之一。
再加上中国政策层面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度重视。各地政府从资源配套,到政策税收扶持,给予了全方位支持,如投资了蔚来的合肥,押注了特斯拉的上海和吸引到小鹏的广州等等。
苹果造车项目若能落地中国,未必不能成为第二个“特斯拉 ”。
苹果想造智能电动车, 其中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等几大核心系统,中国目前都有着强大的供应链。
先从最基础的智能电动板块说起:电池方面,苹果没有像特斯拉优先选择三元锂,而是选择了安全性更高的磷酸铁锂技术电池。
中国有磷酸铁锂技术路线全球最好的供应商— 宁德时代, 其2020年装机量34GWh ,连续第四年装机量位列世界第一。去年,宁德时代还成功牵手特斯拉,在实现业务大发展之外,帮助特斯拉Model3进一步探寻降价空间,让利中国消费者。
不止宁德时代一家,被股神巴菲特重仓的比亚迪汽车,2020年3月也发布了最新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不仅能量密度不输三元锂,在安全测试“针刺试验”中的表现也非常优异。
比亚迪已经成立“现代项目组”来为现代汽车进行刀片电池的供应,次日即曝出苹果将投资4万亿韩元与现代汽车合作造车的消息。当时就有声音指出,比亚迪新的刀片电池项目,或许是在为苹果汽车服务。
电池电动方面的其他更上游的供应商,苹果还可以摸着特斯拉过河,只需照着供应商合作名录抄作业即可。
例如在特斯拉的一级供应商中,有提供电解液的原材料六氟磷酸锂、添加剂的“新宙邦”,提供电池连接件的“长盈精密” , 提供电池保护壳、变速箱箱体的“旭升汽车”,和提供感应电机的材料钕铁硼磁体的“中科三环”等一大批优秀供应商。
特定场景方面,苹果申报的相关专利中很多都需要相应的硬件支撑。例如特制气囊专利,在纯交通工具式的自动驾驶车辆中,由于乘客都是对坐模式,没有传统的结构储藏安全气囊等设备,所以苹果将安全气囊整合到了安全带以及车顶,以保证乘客的安全。
特斯拉供应商之一的均胜电子,2018年已位居汽车安全领域全球市场份额第二,为特斯拉提供安全带、安全气囊、方向盘、电池管理系统及相关传感器。2019年,公司供货特斯拉相关的收入为20亿元,2020年公司全球新增订单超过600亿元。
一份2017年的行业调查报告指出,全球汽车安全气囊市场TOP4企业市占比高达80% 以上,其中奥托立夫37% , 高田20% , 天合18%,KSS7%。高田和KSS均被我国企业均胜电子收购,除去远在天边的瑞典公司奥托立夫,这一领域最优选的合作商就剩下中国的均胜电子。
车玻璃也是智能电动车中重要的部件。苹果有一项专利是通过判断乘客意图以及外部环境状况,进行自动调节车窗等玻璃颜色。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保护乘客免于阳光斜晒的困扰,另一方面在需要观看外部风景时提供透亮、而在需要隐私时完全反光,满足乘客多样化需求。
福耀玻璃是这一领域绕不开的全球顶级汽车玻璃供应商,其在中国汽车玻璃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并且在美国也建有多处制造工厂。2019年Netflix出品的纪录片《美国工厂》,选取的拍摄对象正是福耀玻璃美国工厂。
当前在新能源车上广泛应用的全景天窗式“天幕”玻璃,福耀公司已拿下蔚来和长安等车企订单。最新消息显示,2020年度,福耀公司正与京东方集团在汽车智能调光玻璃和车窗显示等领域进行战略合作。
内外饰供应商华通车业不仅是多家传统燃油车企和国际一流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首选供应商, 近些年也在大力拓展新能源车企。目前来自特斯拉、蔚来、小鹏汽车、威马、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订单逐年增加,华通车业2020年销量增长近50%,3年复合增长率达215%。
这些中国供应商们都已成长为新能源车细分领域的Tier1,凭借强大的市场地位领先优势, 吸引着来自全球的知名电动车企订单。订单上再多一个苹果的名字,也并不令人意外。
智能驾驶板块 , 对软件和硬件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苹果既需要雷达、摄像头等方面的本地硬件制造商,也离不开地图、智能车联等方面的合作商。
从苹果对外曝出的专利和路测情况看,其选择的自动驾驶技术路线为:当车主手动(或自动)驾驶时,通过传感器对周围环境的检测,将各类静态/动态的行驶环境进行上传,实时更新地图。这样可以保证一方面提供数据给苹果,使得车辆能够在该路段(原本不能开启)开启自动驾驶功能,另一方面基于这些信息可以更新实时地图,给其他车辆提供导航和自动驾驶的实时信息。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苹果在视觉识别、Lidar信息融合,以及处理数据的神经网络系统方面,都需要找到一批有实力的硬件供应商、地图合作商和网联合作商。
国内硬件供应商中生产高清车用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的德赛西威,和生产车载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产品的保隆科技,都是这方面的龙头企业。
德赛西威前身是中欧电子工业有限公司,2010年收购西门子威迪欧70%股份后更名为“ 德赛西威”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德赛西威开始在全球汽车电子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德赛西威产品线涵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多个核心部件,仅2019年就拓展了长安福特、丰田、雷克萨斯、DAF等新客户,新能源车核心客户囊括了小鹏和理想汽车。
保隆科技一开始以传统汽配件起家,是TPMS(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的龙头企业,2018年国内市场占有率就达到29%。近年来保隆科技又发力传感器和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相关零部件,是特斯拉的零部件供应商之一。
除了车载摄像头和雷达之外,地图合作商也是苹果需要重点考虑的供应链。国内几家地图行业的知名公司,如百度地图、高德地图都已推出高精度地圖, 为自动驾驶开路。
经历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洗礼,智能化、网联化供应链在中国早已积累了深厚的产业势能, 而新基建政策下中国重点发力的5G、车路协同等信息化道路建设与升级,所带来的技术升级与驾乘体验升级,为新造车铺平道路的同时,也为苹果造车将目光转向中国带来了助益。
着眼苹果造车的未来, 顺向思考生产端,中国公司会是很好的合作对象;逆向思考消费端,立足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中国也是苹果造车的最佳根据地。
日韩传统车企在和苹果的合作洽谈中,想要保留更多的自主权,并且希望苹果公司能够将一些智能技术进行共享,来图谋合作利益最大化。
另一边的苹果高层, 却有着另一番心思。库克一直以精于整合供应链而闻名,苹果希望的是组成一个强大的造车供应链网络,无论现代还是丰田,仅仅完成“组装”任务即可。
这方面富士康是苹果模式的典型供应链代表。这样的成功合作,未尝不能复刻到苹果造车上。
毕竟,富士康也成立了专门代工新能源汽车的公司,正在加紧向智能汽车代工厂的新角色转换。
消费端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手机还是汽车,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特斯拉国产后销量和市值的迅速攀升,已经为苹果做好了锚定。
北美、欧洲、南半球、亚洲和中国汽车的五大消费市场中,亚洲和中国占到全球汽车消费市场的54%,仅中国就独占32%。
去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年~2035年)》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规模占比到20%左右,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这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定下了基调。
除了整车销售,有迹象表明苹果对自动驾驶出租车也很感兴趣,在智能手机增长乏力之际,继续扩大付费服务增加营收一直是苹果近些年的重要战略之一。
这方面,苹果不仅投资了中国的滴滴出行, 还在2019年收购自动驾驶新创公司Drive.ai,而Drive.ai正与美国叫车平台Lyft合作一项自动驾驶出租车试验计划。
苹果造车已经毋庸置疑。最后的悬念是一直被称之为“汽车界苹果”的特斯拉,当在市场上遇到了真正的苹果汽车时,又会形成怎样的竞争格局?
2018年Model 3陷入产能地狱时,马斯克一度想将特斯拉卖身给苹果,最后谈崩倒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苹果想要一个没有马斯克的特斯拉。
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见证谁才是智能汽车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