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对策
2021-04-16陈传德
陈传德
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新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自贡 643015
猪蓝耳病是生猪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对于生猪的健康以及生产性能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该病引起了生猪养殖户的高度重视。实际养殖生产中该病防治,主要通过免疫接种疫苗和猪群淘汰净化的措施进行防控,其中,免疫接种疫苗又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防控措施。但是实际免疫工作进行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免疫失败的情况,给生猪养殖造成较大的威胁。基于此,本文对猪蓝耳病免疫失败的具体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 猪蓝耳病免疫失败的原因
1.1 免疫接种不规范
首先,免疫接种操作不规范是当前造成猪蓝耳病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结合实际,制定高效科学的免疫接种计划,导致免疫程序不合理,接种时间没有控制好,时间间隔不合理,容易导致免疫失败;其次疫苗注射部位、注射方式不科学、注射剂量不足,“飞针”、漏液现象依然存在,容易导致免疫失败;注射过程中未对注射部位、注射器具规范进行消毒,例如注射器未做好严格消毒,并严格一畜一针等操作,不仅会导致免疫失败,还有可能造成猪蓝耳病及其他疫病人为传播。
1.2 疫苗质量存在问题
疫苗质量是影响免疫质量效果的关键。疫苗的来源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首先要注意疫苗是否是正规药厂生产的,非正规药厂生产的疫苗其质量难以有效保障,同时我们还要根据自身养殖场的情况,合理选择疫苗类型。其次是疫苗保存的问题,疫苗对于存贮、运输和使用操作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若是出现过期、存储条件、运输条件不合理及操作不规范、疫苗污染等情况,必然导致免疫失败。
1.3 饲养管理不当
饲养管理工作没有做好,生猪生长环境差,生猪长期生长在脏乱环境中,必然导致出现其他病原微生物滋生,若是接种工作完成后,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容易导致出现病原体感染,继而影响疫苗效果,造成接种失败。其次,饲喂工作没有做好,饲料和饮水质量、数量难以保证,生猪体质差,猪误食霉变饲料和不洁净饮水可能造成免疫失效。
1.4 其他免疫抑制病的存在
生猪如果感染了猪圆环病毒病、猪气喘病、猪瘟、猪伪狂犬等免疫抑制类疾病,在注射疫苗后,猪体不产生免疫应答,抗体不形成,造成免疫失败。
2 对策
2.1 做好高质量疫苗选择
疫苗质量决定着免疫质量效果。在疫苗选择时,首先,选择政府统一采购的疫苗,如果不属于政府强制免疫的范畴疫苗,购买时必须查验销售企业和生产企业的资质,尽量选择行业内知名度较高的企业的产品,确保疫苗自身的质量。另外还需要注意疫苗自身具备一定的生物活性,严格按照说明书对疫苗进行运输、贮存、使用。同时,也可根据自身的条件选购易于储存(储存条件相对不苛刻)的疫苗。疫苗使用前,对外包装、生产日期等进行全面检查,保证其在有效期内,无破损、无污染,确保疫苗质量。
2.2 规范化免疫接种
制定并执行科学完善的免疫接种制度,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免疫接种计划,根据猪群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疫苗,进行规范接种。免疫接种操作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范各项操作,确定合理的接种位置,选择大小合适的针头,并做好接种部位和免疫设备的消毒工作。其次,要保证接种时机科学合理,做好对猪群抗体水平的监测,结合实际抗体水平,选择最合适的时机做免疫接种。同时养殖生产中,要做好猪蓝耳疫病的抗体水平监测,在此基础上,不断规范和调整免疫程序,最大程度降低免疫失败情况的出现。
2.3 加强饲养管理
为确保免疫抗体产生,还需加强饲养管理。一般在接种工作进行前,要避免各种应激因素对生猪的影响,避免由于惊吓、饲料改变、气温等原因导致生猪自身各项机能紊乱,影响免疫效果。日常饲喂工作要做好其他免疫抑制疫病的免疫防控,保证饲喂质量,结合生长实际,加强营养,适当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C和中药保健配方等物质,提高猪的免疫力和体况,确保生猪产生较高抗体。另外,免疫接种工作进行前后,要尽量避免抗生素、抗病毒等各类药物的使用,可适当选择能够提高免疫效果的药物,像维生素等免疫促进剂。最后还需提高饲养环境质量,做好圈舍的消毒清洁、通风等工作,避免细菌的滋生,控制好养殖密度,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进行封闭式管理,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做好疾病预防。
3 结语
综上所述,猪蓝耳病对生猪养殖业的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实际养殖生产过程中,我们务必做好免疫接种工作的各项细节,明确可能导致免疫失败的原因,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降低免疫失败出现的概率,降低猪蓝耳病发病风险,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