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中国关于传统手工艺改良的一次争鸣

2021-04-16

新美术 2021年6期
关键词:手工业手工艺品手工艺

高 阳

20世纪20年代,随着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洋货”充斥国内市场,我国传统手工艺1手工艺与手工业这两个概念在中国近代报刊中常通用,界限较模糊,大意略同。本文依循原文的使用。产业频受打击。为保存和发展民族手工艺,1937年实业部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联合举办了规模空前的第一次全国手工艺品展览会。此次展会有国货运动委员会、中华国货产销会、国货陈列馆、中央工业试验所等工商学术团体的参与。其间,各界人士对手工艺改良的策略展开讨论。此次争鸣不仅加速了改良进程,而且由于波及面广,无形中也促进了国民艺术教育在工商实业领域内潜移默化的推广。

一 举办第一次全国手工艺品展览会的缘起和目的

1936年6月8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2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继新生活运动以后,由政府发动的一项群众性的经济运动,目的是发展经济,抵御外寇,自救救国。(下称经建总会)成立,同时颁布总章。《总章》提出了“研究发展全国农工副业及地方特殊产品”的目标,发展手工艺为要务之一。实业部长吴鼎昌在演讲中强调“手工艺品近年来为机制品所压倒,亦复不振,有改良其艺术、推广其销路之必要”。

中央大学教授陈之佛于6月初撰文呼吁改良工艺美术。他以陶瓷器为例,批评传统手工艺由于“形态守旧,装饰毫无进步,广告的无力”,与外货相比“失却战斗性”且“落伍于”时代。他还总结历次美展中“工艺一门”冷落的原因在于各界对“工艺在现时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指出“为国民生计计,为国家经济计,对于工艺绝对不容忽视,此后当如何设法来提倡,来改进,这是我们应负的责任,尤其是政府应负的责任。”3陈之佛,〈提倡工艺美术之重要〉,载《中国美术会季刊第二号》第1卷第2期,1936年6月1日,第52页。还提出若要振兴工艺美术,政府须举办工艺美术品展览,以便“互相观摩比较,并奖励出品优良者”。4同注3,第1卷第3期,第97页。

10月12日,经建总会决议依据总章中“研究发展地方特殊产品”的宗旨,拟定1937年5至6月在南京举办第一次全国手工艺品展览会。

展会于1936年10月开始筹备,各大报刊先后载文展望此次展会。次年1月19日《中央日报》登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总会举办手工艺品展览会之意义〉一文,指出展会不仅可使各省市代表认识全国各地区的“人民皆具有特殊技能”,还有助于探讨“如何将各处特殊产品充分发展、改良技术、推广用途于国内外,以裕人民生计”5〈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总会举办手工艺品展览会之意义〉,载《“中央”日报》1937年1月19日。。

2月始,各省市陆续举办初展会,以便选送展品赴南京参展。安徽初展于4月1日开幕,该省建设厅厅长刘贻燕在开幕辞中宣扬展会的意义在于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得以参与研究与改进,“使得不适合人们需要的东西,变为适合需要的东西,使不科学的方法,变为科学的方法,使不受人欢迎的物品,变为受人欢迎的物品”,以加快传统手工艺的变革。6刘贻燕,〈手工艺品展览会之意义:四月一日在全国手工艺品展览会安徽省初展会开幕礼报告〉,载《安徽政务月刊》第27期,1937年4月1日,第108—110页。

展会期间,上海国货运动联合会指派褚耀寰赴南京考察展会,他在其后撰写的报告中将展会的重要性归纳为以下几点:一、使各省市了解本地所无的产品,以促进互通;二、出品商可籍展会了解“消费者之心理及习尚”及产品销路,以为改进的依据;三、各省市代表可从中央工业试验所等工商、学术机构聘请专家审查产品,研究改良措施;四、代表可与政府商讨贵州、云南、西康、察哈尔等边远参展省区在交通、运费、苛杂捐税等方面的积弊,“以苏商困”。7〈国货会派员参观手工艺展报告〉,载《申报》1937年6月8日第9版。

二 手工艺提倡与改良的必要性

展会不仅为参观者提供了观摩各地特色产品得机会,还促进了沟通。各界人士纷纷对改良的理由各抒己见。

1937年5月31日,国府主席林森在国府纪念周中表示列强的经济侵略破坏了民族经济,因而需加强经济建设,在“建设初步,又应先提倡手工业,使其恢复固有自给自足地位”,而举办展会能体现手工业的“国内消费情形、对外贸易形势、其出品技巧”。他进而分析了手工业萧条的原因:1、部分人喜用洋货;2、技术没有改良;3、组织不健全;4、不知推广外销方法;5、资本缺乏,运输不便等,认为这些问题都急需解决。8〈林主席在国府纪念周演讲:提倡手工艺品与国民经济建设〉,载《中国建设》15卷6期,1937年7月,第237页。

浙江省初展会于4月举行,筹备委员王征在演讲中论述了改良手工艺对“复兴农村经济”的作用。他探讨了“国家资本的发达”与“私人资本的保护”两个要点,认为前者关乎大工业的开发,后者关乎小规模工业与手工业的提倡,而目前国内是“输入的机制品既侵夺手工艺品的地位,本国机制品又不能积极发展”9。他还以“机制品”为参照,提出保存手工艺的三个理由:1、手工艺品的艺术性远胜于机器;2、手工艺品比机制品更加经久耐用;3、传统手工艺品如“滕竹石刻”等并无替代品。他总结到:手工艺作为一种副业“可以增进工业与农村之关系,还可以增进大工业发展的速度,在改善国民经济的阵线上,又与机制工业无冲突”10同注9,第9—10页。。故须大力提倡。

展会期间,筹委会在金陵大学放映了由经建总会委托该校与教育部联合摄制的手工艺教育电影。总会代表胡博渊在观影致辞中说,“手工业在世界上重工业国家,如德如日,皆占相当地位”,特别对于我们农业国“尤较重要”,且“我国农民最多”,应“乘农闲时从事手工业,为个人增生产,为国家增富源”。11〈经建总会摄制手工艺影片〉,载《中国建设》15卷6期,第238页。

展会开幕当天,实业部秘书、文化品评审召集人罗敦伟在《创导》杂志发表〈工业现代化与手工业〉,介绍了中央工业试验所所长顾琉瑔关于保存手工艺品的观点:“消费过程”能体现手工艺对民众生活的影响,说:我国“衣食住行”四类产品多为手工艺品,以代表“行”的交通工具为例,“火车、汽车、轮船各种现代交通工具是工厂制品,而全国的手推车及帆舟与各式民船,若估计起来,要比现代交通工具多若干倍,而这些都是手工艺品”。如若缺乏了手工业,衣食住行无法保证。12罗敦伟,〈工业现代化与手工业〉,载《创导》1卷2期,1937年5月20日,第29—35页。

还有论者认为改良手工艺能促进对外贸易:近年外贸逆差严重,其中“手工业之盛衰,与我国国际收支之平衡”关系密切,好在近三年手工艺品出口量的增长趋势有助于舒缓外贸颓势。13〈手工艺展会开幕〉,载《中山周报》第136期,1937年7月1日,第6—7页。

三 对手工艺改良的建议

为宣传改良,筹委会多次组织谈话会及广播电台专题演讲;工商业、新闻界及各省市相继组织参观团赴京观摩;各报刊也增办专刊、专栏,推出改良意见。

1937年初,出版界人士在南京成立“创造社”,发行《创造》月刊,该刊宗旨为“发动全国智识界、出版界共同领导吾民族走向复兴与独立创造的大路”。在5月20日的展会开幕式当日,实业部秘书、展会筹备及审查委员罗敦伟在该刊创刊号提出三项主张:首先、敦促实业部“专设一个手工业品指导的机关”,开展四项工作:第一是改良技术。它包括三方面:一是仿效中央工业试验所开办各种训练班(如手工制纸)来研究各业改良方法;二是多制造并推广“简单的手工业所用的工具”,促进“手工业工具的进步”;三是为销路不畅的产品另辟渠道;四是降低成本。第二、加强指导对外贸易。由于手工艺品外销不景气,虽然已有丝业统制委员会、茶叶公司、植物油料公司等机构指导销售,但缺乏对于外销紧俏的国产草帽边、花边、绣花等产品的干预。第三、需奖励手工艺品的改进,奖励“能够独出匠心,制造各种改良手工业的工具”的制造商,使出品人不至“墨守成规”。14同注12。

《大公报》“社评”就展会总结了五点建议:第一,各地出品的“共通缺点”为:玩赏者多,实用者少;供有闲阶级品赏者多,日常必须者少;仅备少数人购取者多,符合大众需要而能大量生产者少;陈陈相因者多,别出心裁、力趋时尚者少。因此须鼓动出品商来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与习尚”;第二,各省市出品参差不齐,“有质料佳而手艺拙者,有手艺精而质料劣者”,因此建议经建总会及其分会罗致专家“组织手工艺改进研究会,就原料、技术、式样、运输、税则各方面,作精密之研究,或设所传习,或派人指导,保存原有之优点,予以科学之洗礼”。还需常设有“特殊技术及艺术思想”的专员主持工作;第三,手工艺品的特点在于“能就地采集极佳之原料,加以精巧之手艺”(如宜兴陶器、北平的琉璃瓦即两者兼备)。由于部分出品的原料并非采自本地,或者本地有此原料而“制作手艺未臻于精巧”,对此,呼吁“官厅予以技术之指导,金融界予以资金之融通,国货公司予以推销之利便”;第四,各地国货公司应设立特产部,专司定货和贩卖,使外地国货公司有内地的手工品,而内地的商店也有外埠的机制品;第五、不少展品“价格都甚昂贵,不合平民需用”,建议出品者“在大众生活上多下功夫”以服务民众。15〈社评:手工艺展览会以后〉,载《大公报》1937年6月22日第2版。

展会行将结束之时,《“中央”日报》发表〈参观全国手工艺品展览会之后〉一文,探讨了是否应对手工艺品作全面的机械化改良、改良有何途径及如何推销三个问题。关于机械化改良,作者建议“应当就各种手工业之性质,保留其特殊之点,而逐渐使其机械化”。考虑到各项展品中“有应全部机械化者,有应部分机械化者,亦有无须机械化者”的差异,建议:其一,如无“美艺”的意义而又须大量制造的日常用品,应全部机械化,如金属农具、犁头、刀等;其二,凡“非纯粹之艺术品”,即“实用之工艺品”,若制作规模小,其制备原料的工序大多应机械化。以陶瓷器为例,“调浆捣泥,皆系毫无技巧之劳力苦工”,应速求机械化,而制胚烧窑可全部机械化;其三、“纯粹之艺术品”如刀刻、刺绣等,因其本身“仅有艺术赏玩上之价值”则无须机械化。若以机械代绣,会减少绣品的价值,实际上纯粹之艺术品无法以机械代制,故无须机械化。

关于改良的途径,作者提出三项建议:一、可将手工艺品分为“以实用为主”和“刻求其艺术化,以寓艺术于实用者”两类,主张将“做工精细而刻意堆砌”或“既无实用,亦毫无艺术价值”者摒弃;二、改良销售方式须考虑“顾客之对象”“顾客之心理”与“顾客之购买力”。对于国内销路良好的“实用品”(如陶瓷器、玻璃制器、藤器等)“不必施以多种之艺术图案,而但求其价廉实用”;对于用作婚寿宴庆之馈送礼物的“实用艺术品”及昂贵的“精制之赏玩艺术品”则另行处理。作者提议将以上三类产品纳入外销渠道来拓展“外国之市场”。对于选拔产品则须有针对性,目前应以“外国妇女之服饰及室内陈列品为主要对象”,还应挑选小巧玲珑且价值仅在十元左右者(如织锦、陶瓷器、镶银丝器等),以扩大销量;三、出品要符合国情。指出:目前符合“新生活与自强复兴”意义的作品太少,反之“如财神、天官等,到处皆有”。眼下的经济建设中急需各种工业材料,而陶瓷界却忽视大砖、空心砖以及卫生瓷器的制造,仅热衷于“一支笔筒、一尊喜喜佛”的精益求精,显然有悖国情!

关于销售,作者探讨了两个问题:一是组织。外销须“先知国外之情形,及明了顾客之心理”,应设一专家主持其事,解决何时以何种形式推销何物,及如何宣传和发售;国内也应设一组织管理销售事宜;二是资本。对于有推销价值的手工艺品,有的规模小且困于资本,有的或可作科学改良却缺乏资金,为此应提供资金支持。16〈参观全国手工艺品展览会之后〉,载《“中央”日报》1937年6月5日。

6月20日,经建总会主任委员吴鼎昌在展会闭幕词中讨论了“工业分散化”政策及“手工业现代化”问题。他将有关改良的舆论归纳为两条:一是手工业无法承担工业化的责任,不必提倡;二是中国手工业多倾向于艺术品,缺乏实用价值。对此,主张仿效日本、瑞士、德国等工业国家的“工业分散化”政策,即“使现代化的手工业辅助工厂工业之生产,由分散式之小工业及手工业综合成较大规模之工业生产组织”,以此来磨合两者的冲突。

实业部部长吴鼎昌赞扬展会能“策进手工业现代化”,还解释了“现代化”含义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技术的现代化”。首先,缺乏科学基础的传统手工业需改良技术,应作“方法之改良,工具及设备之改良,动力之改良。”其次要实现标准化。以江西瓷器为例,它以手工制造,缺乏“式样的标准”和“品质的标准”,只能少量订购,无法大量供给,只有标准化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指“商品条件的现代化”,包括:1、研究市场需求。只有考察“市场之变迁,预测市场之需要”才能“先步市场,决定制品之方针”;2、加强商品的设计。如“式样大小”的设计对销售影响极大,以广东制造的草制匣子为例,其菱形套匣的式样比北方的方形圆形式样销路更广;3、“装潢”的现代化,作者分析道:

商品之装潢,包括商品之装饰图案、商品之盛器、招贴以及包装。……艺术与实用品发生关系,就在整个商品之装潢问题上,中国有极高尚整齐的装饰艺术,有极调和平衡的图案,我们看古代以至于汉的各种器皿兵器乐器,其形体及纹样,所有一种整齐调和的美,然而唐宋以降,一方面因崇奉宗教的影响,装饰艺术几为佛寺专有的供养品,另一方面,装饰艺术为文人雅士所鄙视,因特将组织完备之图案,如三代秦汉所延用之带状连续适合等模样,一扫而空,代替的是绘画或文字的装饰,如梅兰竹菊仙人士诗歌小词正草隶篆,既不论物品形体之方圆,物品之用途,随意装点,名家书画,即装点稍有不合,尚可差强人意,工匠之书画,训练当然不够,但因风气之尚,极力模仿,以致非骡非马的东西,到处可见,如陶器之装饰,画必署八大山人,新罗山人,诗词小品几无法卒读,这种装饰艺术,可即衰落已极,商品之盛器、招贴以及包装等问题,在中国手工艺品,亦向不注意,这次展览会中,各地出品,精粗并存,最易使人注意的,就是各项出品不同的装饰,只看边远省区出品的装饰,与通都大邑的差别的很多,欲使手工艺品现代化,商品之装潢问题,应与其他各问题有同样的重要。17〈吴鼎昌闭幕词全文〉,载《“中央”日报》1937年6月21日。

文中从汉代装饰艺术的兴盛谈到唐宋以后的没落趋势,指出中国的手工艺向不重视“商品之盛器、招贴以及包装”的历史与现实,提出“欲使手工艺品现代化”就须发展“商品之装潢”。

四 科学化与手工艺改良

作者“犀”在《“中央”日报》撰文赞扬展品在“科学化”上的进步。他比较了辛亥以来的三次博览会,认为: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展品“多属滥竽充数,质量杂多”; 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适逢军阀乱离、各省“物力未回”,展品“散漫、空虚、不科学”;而此次全国手工艺展发生于国难关头,全国齐心协力建设经济,故展览“走上科学化、规律化、合理化的途径”。18犀,〈参观手工艺展〉,载《“中央”日报》1937年5月23日。

还有人将科学化与现代化联系起来,指出:中国要追上先进国家,一定要向“现代化的路上走”,所谓现代化,即是“工业化”甚至“电气化”,所以不能停留在手工业制造阶段,主张“多努力促进机械工业及电气工业的建设。”19〈全国手工艺品展览会在京开会〉,载《陕西教育月刊(西安1927)》3卷2期,1937年6月15日,第111—112页。在全国展会闭幕后不久,上海市于7月举办了“上海市政府成立十周年纪念工业展览会”,来自上海社会局的陈汉光在《展会特刊》发表〈机械化压迫下的上海手工业问题〉,提出手工艺改良须将科学化与标准化进一步深化,认为经过改良的手工艺能与新兴工业协同发展,从而“实现合理化的生产”,应“对于技术与工具力求科学化,出品应力求标准化。”20陈汉光,〈机械化压迫下的上海手工业问题〉,载《上海市政府成立十周年纪念工业展览会特刊》1937年7月,第36页。

1933年,南京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创办会刊《科学的中国》,该刊主要介绍“各种科学原理及建设之成绩”,宗旨为“研究及介绍科学之应用,引导国人研究科学,阐扬中国文化”。1937年6月,该刊主编、中央工业试验所所长全国手工艺展机械品评审召集人顾琉瑔推出〈中国手工业之科学化问题〉一文,指出科学化对发展手工艺的意义:手工艺与现代工业的结合要依靠科学,如果现代化的手工业要实现与现代工业共存就须“充分利用科学的发明、动力的协助、与精密的工具。”21〈中国手工业之科学化问题〉,载《科学的中国》9卷11期,1937年6月,第11页。而周寰轩则剖析了科学知识的不足对发展手工艺的负面影响,将我国手工业的停滞不前归因于“多数手工业者学识的不足”,他举例道:

某年,大概是糖人儿的颜料毒发作了的缘故……一时中毒的小孩很多……还曾听说我国往日颇有漆液出口,可是因为有一部分无知的出口商掺假蒙混,以致为达目的之前,即已腐化而生恶臭,因此遭受外人的排斥。这都是因为他们的学识欠缺,所以捏糖人的不知采用别种增加美感的方法而施以有毒的颜料,出口商不知顾全商誉提高信用而希图掺假谋利,结果都把自己的出路断送了。22周寰轩,〈手工艺品出路之检讨〉,载《实业部月刊》2卷6期,1937年6月10日,第97—105页。

他呼吁手工业者应“不断地从事学问上的修养”,主张把教育和训练手工业者作为改良的基本任务之一。

另有论者从手工艺与机械工业23机械工业与机制工业两种表述在当时的文本中常通用,界限模糊,大意略同。的关系出发来探讨改良。

1936年《国民经济建设之原则》颁布,其第16条为:“各种手工业之具有特殊效用者,政府按各手工业营业情形,予以鼓励与改进,以补救目前机械生产之不足。”24祝平,〈国民经济建设实施方案之商榷〉,载《国民经济建设》1卷1期,1936年9月15日,第5页。而《实业部月刊》在4月第4期“手工业专号征文启示”中强调,由于中国机械工业“不发达”,需以手工艺来“代替与补充”,机械工业制造品的“初步处理工作,以及制品之配件零件,多可采手工业方式制造”,所以改进手工业“事实上亦即为提倡机械工业之先声”。25〈手工艺专号征文启示〉,载《实业部月刊》2卷4期,1937年4月。1937年3月1日,江苏省初展会在镇江市举行,“干士”在《江苏儿童》发表〈手工艺初展〉一文,主张应“在丰富我国手工艺品的基础上发展机器工业,才有大的前途”。26干士,〈手工艺品初展〉,载《江苏儿童》第47期,1937年3月16日第1版。他建议镇江初展会应体现江苏手工艺的地方特色,进而将江南出品的“精巧美观”与江北出品的“朴实坚固”相结合。

以前海滩上人很少,到处都是贝壳;现在,海滩上贝壳要比人少。水上摩托艇和沙滩直升机不停地忙碌,不断发出嗡嗡呜呜的声响,海面一片喧嚣;海边布满遮阳伞,游人如织,海滩一片吵闹——照我看,海没有以前的蓝,连沙都没有以前的白。

有论者主张应平等对待手工业与机械工业。在7月举行的上海工业展会期间,“健民”于展会特刊归纳了手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孰重孰轻之议:目前在农村将“手工业当做重要的附产”,而在城市“手工业与机械工业仍同时存在”,在机械工业未充分成熟时“不得不设法提倡、改良手工业,以济机械工业之穷”,但不可忽视任何一方:“我们一面提倡机械工业,以期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并存,同时提倡手工业,以济农业之衰落。”27健民,〈提倡手工业的意义〉,载《上海市政府成立十周年纪念工业展览会特刊》1937年7月,第48页。

与之相异的观点则认为我国手工艺品优于机械工业品,“绝非机制品之所能比拟”。“后觉”强调,在机器发明后,我国手工艺品仍追求“精益求精,巧中生巧,遂有类似机制品者,更有超越机制品者……然其坚固耐久之性质,则浸浸乎架舶来品而上之。”还说,参展的工艺制造模型显示“吾国手工艺,完全不须利用新式机械之力,且足以彰吾手工自制土机器之妙用”。28后觉,〈观全国手工艺展览会之感想〉,载《文藻月刊》1卷6期,1937年6月,第5-7页。

“恽中”将技术的改进与国家存亡相联系。他在〈关于中国的手工业问题〉中反对仅通过改进技术来挽救手工业,认为中国手工业破产的原因是列强的侵略,特别是“某帝国主义(日本)五六年疯狂的进攻,所以,只有将侵略势力驱逐出中国,才能解除新兴民族工业的桎梏,使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到新兴工业阶段上来,否则一切技术改良都是徒然”,反对“把手工业从整个国民经济割裂开来、离开整个民族生存问题来进行的改进”。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29恽中,〈关于中国的手工业问题〉,载《中国世界经济情报》1卷13期,1937年5月31日,第4—5页。

五 艺术化与手工艺改良

手工艺品的艺术化改良也是论题之一。“艺术化”能促进销售,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民众心理,助力于国民教育的开展。

早在1936年6月,实业部长吴鼎昌在的广播电台讲演中指出,每一位国民不仅应负起经济建设的责任,还应经历心理的转变,达到“解除妨碍生产建设之心理的因素,如愚昧、迷行、保守、缺乏劳动的习惯、漠视经济等”。力图在经济建设中塑造健康的国民心理。30《吴鼎昌文集》,林绪武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20页。

同年9月江苏经建分会创办《国民经济建设会刊》,首期即推出《江苏省推进江北农村副业实施方案》,计划“参照欧洲、日本提倡家内工业及农民美术、农民艺术之法,积极进行”,拟在江北农村组织手工业讲座及培训班来训练农民,将艺术训练纳入到手工艺生产之中。31〈江苏省推进江北农村副业实施方案〉,载《国民经济建设》1卷1期,1936年9月15日,第6页。

《实业部月刊》《科学的中国》等刊物于6至7月间,集中探讨了手工艺品的艺术化问题。中央工业试验所所长顾琉瑔在〈中国手工业之科学化问题〉一文中剖析了“艺术意味”对手工艺品的作用,认为“现代化的手工业要能与现代工业共存”,除了需“利用科学的发明”,还需满足“制品是否带艺术意味”这一条件,因为“手工业制品若带些艺术的意味”,多半能继续存在,这是工厂产品无法达到的。还指出这一方面“除非能加以改进”,否则会受到“工厂品”的排斥。32顾琉瑔,〈中国手工业之科学化问题〉,载《科学的中国》9卷11期,1937年6月,第11页。

周寰轩在〈手工艺品出路之检讨〉中将发展艺术技巧视作手工艺的出路,他写道:手工艺品“须赖技巧之优越以诱致消费者的欲望”,我国产品因“制作陈腐、不合时宜,而见掘弃于市场”33同注22,第97—105页。因此须谋技巧的改良,目的是“务求顾客对于其制品有良好的印象”。还指出我国手工业者的两个毛病,一是“缺乏爱美的心理,不注意装潢悦目”,二是“制造过程中不讲究清洁卫生”,使顾客发生不良的感想。手工艺品“应以玲珑织巧、精致雅洁为贵”,这既需依靠艺术技巧,还需顾及“第一、施工不可太草率;第二、制作方法不可使顾客存害怕的心理”34同注22,第108—116页。。

实业部商业司长、全国手工艺品展审委会副主任委员张轶欧在〈手工与机工〉中分析了“美化”的价值。他将手工艺品分为两类:一类为“永久的或普遍的手工艺品”,由于全用手工制造,可改良但不能机制,因此不必请机械学者,而应请化学家研究其材料、改良其品质,“尤应请艺术家竭力设法,使之美化”。由于成本高昂,“惟艺术能不断地增高其身价”;第二类为“暂时的或区域的手工艺品”,由于过于粗陋,推销区域限于边远地方,可请“不唱高调”之机师设计,“采用新式手工机械,或比较旧式而轻小简单之机器,组织小规模之工厂”35张轶欧,〈手工与机工〉,载《实业部月刊》2卷7期,1937年7月10日,第10—13页。。

成立于1936年末的上海国货联营公司受展览筹委会的委托统管展品销售。实业部司长、展览筹委会副主任委员章元善以“提倡国货与手工艺”为题作广播演讲,呼吁该公司应担负起艺术改良的责任,说:“农民手工艺出品,大都是美术品、奢侈品,譬如缂丝、蚕绣、草帽鞭、各种雕刻等等,这些出品的消费者,不是农人,而是都市中人,甚至是外国人”,要打通销路就需“注意消费者的口味”,联营公司要“负一种责任,就是手工艺品的改良,就每一种手艺,他要在花样、配色等等方面,随时调查消费者的心理,指导农民。更要把各地的手工艺综合起来,把甲村的雕刻,配乙村的彩画,创造出各种适合市场的新出品来”。36章元善,〈提倡国货与手工艺:在“中央”广播无线电台演讲稿〉,载《实业部月刊》2卷7期,1937年7月10日,第7—8页。

“侠冷”畅谈了“型式(即形式)”问题,主张“型式新颖追求时代”。他将我国手工业的落后归因于“董其事者不明时代性的重要”,制品的“型式”非但“不合时人心理”,且“违反时代”。例如温州石刻式样粗劣,只知雕刻“老寿星”“观世音”“布袋和尚”之类,太无价值;“假如那人像雕刻改成中外古今名人、民族英雄,以及大科学家之类,自然有各学校、各民众教育馆、各博物院陈列馆、各机关团体及家庭个人乐于购买了”。37侠冷,〈敬告我国手工业界〉,载《科学的中国》9卷11期,1937年7月4日,第17页。

“一泉”从保护发明的角度出发,提出手工业应“破除艺术秘密的封建观念”。他以漆器工艺为例,说“如果有特种技术,或有所发明,理应公诸社会……中国人对于祖传技术,向守秘密,福州脱胎漆器,制法和配色、上金、画花、嵌花等方法当然亦在此间”,认为这正是传统手工艺“不能发展的原因”,于是呼吁政府应“公布保障条例,将发明予以专利”,以此来“打破过去的技术秘密和封建的观念”38一泉,〈全国手工艺品展览会展品概述〉,载《科学的中国》9卷11期,1937年7月4日,第33页。。

六 结语

举办第一次全国手工艺品展览会的目的是通过集中展示各类手工艺品,来探讨我国传统手工艺停滞不前的原因,并寻求改良方法。各界人士就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他们对“科学化”“现代化”“艺术化”等问题的思考发生在国家内外交困的特定时局之中,这些论题既与商业,技术和艺术的动向相关,又涉及政策与制度的层面,反映了中国近代手工艺改良在其历史演进中的复杂内涵。

猜你喜欢

手工业手工艺品手工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论河南传统陶瓷手工业的当代发展
技能的改进与资源的获取——以土族《格萨尔》中的传统手工业为例
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史及资料整理研究
吉林省手工业合作联社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长春召开
意大利手工艺品传承百代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民族手工艺品创客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