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眼健康危机,共生、共享、共荣的视光生态圈雏形已现
2021-04-16
编者按:
2月17日,《柳叶刀-全球健康》(The Lancet Global Health)发表了“全球眼健康特邀重大报告”。该报告指出,截至到2020年,有11亿人患有未经治疗的视力损害,这一数字将在2050年增至18亿。其中,超过90%的视力丧失可以通过现有的、成本效益较高的干预措施来预防或治疗。为了使社会和视力障碍患者能有即时和实质获益,该报告呼吁各国政府将眼健康纳入整体健康规划和筹资,利用新技术改进诊疗,并扩大眼健康工作队伍,使每个人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眼健康服务。
此前几年来,中国的近视人数迅速增加,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国民眼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作者系依视路集团大中华区事务总裁、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局董事吕建中博士,他认为,上述报告切开了眼健康危机的话题,为我国眼视光行业从业者在眼健康服务方面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期,《柳叶刀-全球健康》(The Lancet Global Health)在《全球眼健康特邀重大报告》中指出,未矫治的视力损害将对个人健康和生活产生威胁和损害,并对社会经济造成生产力损失,而90%的视力丧失可以通过现有的、成本效益较高的干预措施来预防或治疗,解决可预防的视力丧失问题每年可带来4110亿美元的全球经济效益,对实现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2030)有重要作用。
从可持续的社会和商业角度,该报告中的以下信息值得眼视光人关注:
1 视力损害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差异特征
研究表明,80%视力损害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视力损害则主要集中在相对贫困的社区。视力损害问题代表了全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人能获得健康权利及资源的平等程度。受困于视力损害的女性多于男性,她们能够得到早期的诊断和治疗的机会却少于男性,这也反映出性别不平等的问题。视力损害事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2030中的重要议题(SDGs2030)。
2 视力损害对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视力损害不仅仅对个人的健康、生活、就业和发展带来了障碍,更对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额成本和负担。据估计,在全球生产力中,每年由于视力损害导致的损失高达4107亿美元(未包括间接经济损失,如果计量间接损失,数额将更加巨大)。在中国,仅2012年,各类眼部问题导致的视力缺陷造成的社会经济成本高达6800亿元(此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国民视觉健康报告》)。
3 中国眼健康问题持续引发关注
近年来,在中国眼健康问题当中,尤为突出的是近视发生率呈爆发式态势迅速升级恶化。据统计,中国近视人口已经逾6亿,其中患有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超过600度)人口逾5000万。另据国家卫健委2019年公布的统计数字,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高三年级高度近视者,在近视统计总数中占比21.9%之多。
4 中国高度近视发病率呈现低龄化趋势
令人担忧的是,中国高度近视发病率的年龄正在提前,高度近视在年轻人中越来越普遍。对于400度~500度的近视人群来说,他们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如果近视发展程度得不到有效控制,他们将很快会进入到高度近视眼行列。高度近视是致盲性眼病之一,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诱发视网膜、眼底疾病,甚至导致失明。这将给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威胁和障碍,视力损害致盲将进一步引发致贫。
5 视力损害的更多隐患还未被发掘
儿童屈光不正视力不良会导致其不能通过清晰视觉捕捉足够信息,影响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在道路安全方面,五分之一的司机不能真正清晰地看清道路,形成巨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事实上,日益逼近的近视危机,已经引起中央、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就中国的近视防控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2018年8月31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8个部委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方案目标要求: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
当前,尽管国家、社会各个层面大力倡导近视预防,但效果并不明显。对此,我们必须科学地、现实地正视这样一个客观事实:近视的发生,特别是高度近视的发生,与知识竞争的压力增加以及屏幕产品的应用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性的竞争必然增加,近距离阅读和工作的强度必然增加。此外,全国已经有近50%的人口近视,其中高度近视人口已经近5000万,这些人群需要的是切合实际的帮助,不再是“预防”,而是行之有效的“控制”(控制近视发展)。政府、政策制定者、行业、学界、科研及企业应当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认真对待这一问题,并积极采取行动。
针对日益严峻的近视威胁,既要在政策上做出积极的调整,坚持提倡预防,对近视发展的控制加大投入、加快推进解决方案的力度;也要动员起由企业、专家、机构形成的社会力量,以社会创新的方式,创造切实有效的产品和服务;还要提升社会及个人对眼健康、近视防控、高度近视危害的认知。
政策制定方面,应当将控制近视发展、减缓高度近视发病风险、推进新型创新技术应用,作为政策的加强点、着力点,积极推进,将眼科保健服务纳入国家基础健康政策覆盖范围。放眼全球,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对各个成员国发出要求,要求各国成立眼健康工作委员会,眼健康的管理纳入到基本医疗的保健体系。但是在中国,这项工作目前仍面临巨大挑战。
社会合作方面,应当建立起守护国民视力健康生态圈。生态圈合作伙伴应包括政府、眼视光企业、眼科医院、视光门诊、验配镜门店、标准制定机构、科研机构、行业专家、媒体等,共同推进针对近视危害、近视预防、近视控制的社会认知提升,推进眼视光行业标准和流程规范,并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开发创新。依据“预防近视发生”和“控制近视发展”并举的科学原则,形成有各个专业的社会力量参与的“科普、筛查、验光、配镜、矫正、建档和跟踪”的全链条近视防控生态系统。
眼健康服务方面,中国的现状与《柳叶刀》报告中提及的发达国家有所区别。国外眼健康发展得早,相对成熟,早已形成了以家庭医生、社区医院、验配镜专业技师为支撑的完整服务体系。而在中国,视光医生紧缺、视光师和配镜师缺位,急需进行人才补充。与此同时,中国眼健康发展急需探索、开发以眼防所、眼镜店、视光中心等相互链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眼健康保健体系;急需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学历教育与终身职业教育、专业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急需提升行业服务规范和标准,为完善眼健康保健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令人欣喜的是,不少视光领域的头部企业、专科医院和科研及媒体机构已经自发地行动起来,他们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主动承担起了社会责任,通过凝聚社会资源,在致力于解决人类视力障碍问题的前沿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同时,倡导并引领视力健康生态建设,动员起社会力量,促进眼健康意识,培养行业专业人才,制定视光标准规范、创新近视控制解决方案,并由此创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行业—社会融合的可持续共生、共享、共荣”的视光生态圈雏形。
为中国上亿视力障碍者提供优质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使他们看得更清晰,这是视光生态圈的使命。期望这一生态合作,能够在创新眼健康的教育和认知、创新眼视光的科技和产品、创新视力健康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形成引领行业向着可持续发展进军的力量,在创造企业效益的同时,创造社会福祉。